返回
找准症结 创新机制 破解难题--对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找准症结 创新机制 破解难题--对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08-9-23 14:18:1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的中坚力量,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找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创新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破解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难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就显得极为迫切。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从一些地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村党员的培养存在三难。一是各项制度推行难。一些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缺少有力的监督,使农村党员培养工作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二是与外出务工优秀青年的联系难。外出务工人员因流动性强,在了解其思想动态、引导其树立党性观念等方面容易脱节,从而影响了对外出优秀青年的培养。三是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党员的观念转变难。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喜欢主观、片面地看待青年人,甚至于有的怕发展优秀青年入党会挤掉自己的位子,从而尽量不培养优秀青年入党。第二,农村党员的教育存在三个不够。一是资金筹措渠道不够多。一些地方从党费中划拔的用于党员教育的经费数量有限,而其他筹集党员教育经费的渠道又不够畅通,成为束缚农村党员教育的瓶颈。二是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够活。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读报、开会上,而且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党员群体的实际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习惯于填鸭式的单向灌输,很难与党员形成良性的互动式沟通,使党员教育缺乏趣味性,影响了教育效果。三是现有教育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现有的教育资源虽然比较充足,但由于大多都是单兵作战,没有进行科学整合,难以形成强大合力。第三,农村党员的管理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与农村党员肩负的责任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村党员只满足于听话、不闹事,忽视了农村党员在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在管理上与对农村党员所肩负责任的要求上不相适应。二是与农村党员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农村对党员履行义务上要求较多,而在给予农村党员的权利上却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使农村党员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上缺乏持久动力。三是与农村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缺少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有效平台,对优秀农村党员激励保障的力度不够,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二、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探索近年来,上饶县针对农村党员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延伸发展农村党员的新触角。实施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一推一联一审制度。一推: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由党员投票推荐优秀青年。一联:由党员与公示的优秀青年结对联系,在思想上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一审:村党支部对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进行会审。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推行一推一联一审制度,全县共培养农村入党积极分子1300余名,使大部分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打造农村党员教育的新平台。建立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课程超市制度。聘请了70名懂经济、科技、党务、政法等专业知识的干部以及在农村较有影响的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为兼职教员,确定了十大授课专题和60个小专题,购买了200余套科教片光盘,实行超市式点题授课,较好地实现了个体需求和培训内容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县先后有4000余人次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课程超市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三是探索党员规范化管理的新渠道。实行十示范挂牌管理制度。十示范挂牌管理即:对在执行政策、遵纪守法、双带致富、学用科技、产业调整、善闯市场、济贫帮困、树立新风、参政议政、维护稳定等十个方面示范带头的农村共产党员户进行授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上饶县对评为十示范党员户还采取了激励措施,规定被村党支部评为十示范户的党员优先享受干部挂点帮扶、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被乡镇党委评为十示范户的党员,在享受以上待遇的同时,被确定为本乡镇的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标兵,年龄在四十周岁以下的十示范户,属无职党员的,统一被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行列。四是构筑发挥党员作用的新舞台。推行五岗三会制度。五岗即在100个村党员中设立学习宣传、创业发展、扶贫帮困、文明新风、维护稳定等五类先锋岗,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三会即在每个村组建农村产业协会、村务公开理事会和村民文明新风评审会等三会,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全力为三会服务。目前100个村党组织的4613名党员中己有842名党员成为五类先锋岗党员,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100个村建立各类产业协会109个,成立协会党小组87个,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理事会,评选出星级村民876名,形成了人人争先、户户创优的浓厚氛围。三、对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的思考 农村党员队伍的培养机制、教育机制和管理机制三者构成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机制体系,贯穿于农村党员建设的全过程。如何建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本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农村党员培养要注重在责任机制上进行创新。一是要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主要应从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的责任意识,拓宽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的渠道等方面着力。如上饶县探索推行的一推一联一审制度就是培养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一项良好举措。二是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机制。通过制定《发展党员目标考核办法》,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工作考核重点内容,加大考核分值,加重考核力度,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要建立督导警示机制。采取月调度、季检查的办法,对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导,检查整改情况及时通报,对存在问题又不及时整改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二)农村党员教育要注重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一是内容选择上要做到四个结合,克服单一枯燥。既要坚持进行理论灌输,又要结合社会上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进行评析,结合农村党员的思想变化实际进行疏导,结合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调整进行讲解,结合农村致富技术技能知识进行培训。二是方式方法上要做到双向互动,克服单向灌输。要针对农村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党员的分布状况,根据各类群体特点和个体需求的实际,进行双向互动式教育。三是资源利用上要做到科学整合,克服单兵作战。要科学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变机械单一为多种多样,变一锅煮为分类分层施教。如上饶县探索建立的农村党员培训课程超市制度,既科学整合了教育资源,又较好地实现了个体需求和培训内容的有效对接。此外,还要采取党费支出、财政划拔、企业赞助、党员筹资等办法,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三)农村党员管理要注重在动力机制上进行创新。一是要依靠动力机制激活。一方面,要围绕发挥党员作用建立新平台,使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如上饶县推行的农村党员户十示范挂牌管理制度和五岗三会制度,都是新形势下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良好载体。另一方面,要承认和尊重党员个人的正当愿望和物质需求,对农村优秀党员给予相应的利益回报,使农村优秀党员有名又有利,增强农村优秀党员的含金量及其对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吸引力。如上饶县对评为十示范党员户采取了六项激励措施并优先享受五种优惠政策,让农村党员较好地实现了名利双收。此外,对农村年老体弱党员,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如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可以采取每月固定补贴的办法,按月固定发放生活补贴,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党的温暖。二是要依靠约束机制拉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在农村党员中实行支部党员评、群众代表评、支委评,乡镇党委汇总审核的三评一审制度,对三评一审确定为不完全具备先进性的党员,由乡镇党委或委托村党支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和帮助教育,限期改正,对连续三年被年审确定为不完全具备先进性的党员,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使我们的党员永葆先进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