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创新的精神努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以创新的精神努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时间:2007-12-12 13:58:0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全市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以创新的精神努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中共礼泉县委组织部(2004年12月3日)去年以来,我们礼泉县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以创新的精神,努力破解党员发展工作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年来,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536名,是过去8年农村党员发展数量的总和,其中,35岁以下的386名,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57名,占48,彻底扭转了农村党员发展缓慢的现状,基本消灭了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党员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创新机制,破解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入党热情下降,个别人甚至产生入党“吃亏”的思想。2003年前,全县有140多个村三年期间没有一个人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过申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探索“一推二引三培养”的农村党员发展新机制,实现了党员发展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转变,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一是实行“双推”制,推荐优秀青年入党。我们打破传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方式,广开“大门”,拓宽视野,在全县农村党员发展中实行了“双推制”,即先由群众推荐,再由党员推荐,把群众和党员都公认的优秀青年作为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双推”产生的农村优秀青年普遍有了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党组织不失时机加以引导和培养,促使其尽快成熟。近两年来,我们通过狠抓“思想发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双推”产生的优秀青年就达3000多名,90以上都主动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其中有378名被发展入党。二是搭建活动载体,吸引优秀青年入党。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和“两个示范”创建活动,先后给63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建立起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89个,示范户535个,使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明显增强。同时,每名上岗党员和示范户每人还联系1—2名优秀青年,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传、帮、带”,从而增强他们参政意识,激发了入党热情。三是实施“双培”工程,培养优秀青年入党。我们还积极实施了“双培”工程,坚持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培养教育上,做到培养对象、联系人、制度三到位;在培训学习上,做到组织形式、内容、时间三落实。一方面以县乡党校、农广校为主阵地,集中对他们进行理论及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分配给他们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进行实践锻炼,使广大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和入党热情进一步提高。二、突出重点,破解农村党员结构失衡的难题截至2002年底,全县8554名农村党员中,年龄在46岁以上的占到5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7,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结构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三个重点”,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党员的结构。一是重点发展经济能人。我们下发了《关于在农村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的意见》,对全县农村经济能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经济能人信息库,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重点解决经济能人只抓经济、不愿入党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参与村上一些公益事业进行实践锻炼,对政治合格、条件成熟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烟霞镇赵家崖村奶牛养殖大户赵锋涛被发展成党员后,鼓励带动群众发展奶牛近300头,并使投资700万元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落户该村,每年为群众增收120万元。两年来,进入信息库的328名经济能人中,先后有85人被发展入党。二是重点发展高素质年轻人。我们在每个村都建立起35岁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优秀青年花名册,把这些人作为党员、群众优先推荐和重点培养的对象,并要求村党支部成员每年要培养1—2名这样的青年作为发展对象。另外,我们还积极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改善农村党员结构,两年来共发展学生党员103名,有35名学生党员回村创业,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重点发展非党村委会干部。我们对处事公道、能代表群众利益的非党村干部进行党的理论培训,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并建立党支部成员包抓联系非党村委会干部制度,认真落实包抓责任,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对非党村委会干部的培训锻炼。同时,我们大力提倡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干部任用机制,也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加速了非党村委会干部入党步伐。两年来,先后有58名非党村委会干部加入党组织,极大地优化和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三、攻克难点,破解农村长期不发展的难题当前,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其根本原因是村情复杂,矛盾突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难以发展,这也是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最大的难题。为此,我们结合推行“三三工作制”、农村基层组织整建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是推行“三三工作制”,派工作组驻村发展党员。从去年开始,我们组织全县67个部门近千名机关干部进驻全县75个后进村,帮助解决农村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搞好驻村党员发展工作。这些村中,相当一部分是宗族、宗派斗争复杂,矛盾突出,多年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各工作组驻村后,积极配合乡镇党委,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程序要求,广泛培养,重点选拔,使一大批农村青年脱颖而出。史德镇陈前村、药王洞乡花寨村过去宗派斗争激烈,干群矛盾较大,多年都未发展党员。工作组充分发挥包抓作用,积极化解矛盾,将村上的优秀青年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解决了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难题。“三三工作制”实施以来,共发展农村党员122名,消灭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56个。二是开展基层组织整建,强化支部作用发展党员。对于那些班子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村,我们先整顿班子,再集中解决发展党员问题。两年来,我们先后对118个村进行了集中整建,使一大批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得到加强,一些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加快了发展步伐。新时乡大韩村、烽火镇范寨村、烟霞镇上营村是十多年未发展党员的重点村,通过组织整建,配强了村级班子后,两年时间都分别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另外,针对个别村级组织多次整建效果不佳,一时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我们先后在烽火、骏马两个乡镇进行了试点,通过组建民兵连党支部、协会组织党支部等,对7名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适时予以接收。三是拓展新领域,通过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我们把在农村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作为农村党员发展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农村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先后选派45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农村非公企业,指导企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烽火镇兴隆村水泥厂、跃马村机瓦厂将农村一些优秀青年员工吸纳到企业党组织,进行重点培养,连续两年发展5名党员。目前,全县承担发展农村党员任务的企业党组织有19个,已经培养和接收农村党员23名。我们还注意在成批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安排人事、妇联、团委等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及时成立临时党、团组织,注意培养推荐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通过这些途径,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村级组织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而且扩大了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强化措施,破解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难题农村党员发展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一些乡镇党委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有怕“丢权”思想,人为设置障碍,使党员发展工作难以落实。对此,我们通过夯实责任,完善制度,从严考核,推动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们坚持县级领导包乡联村制度,定期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督查指导。严格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主管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党员发展工作,每名乡镇党委成员包抓一个党员发展滞后村,每名支部书记每年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主管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真正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督查。我们先后建立了农村党员发展定期汇报制度、发展预警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委组织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组工干部例会,专门听取各乡镇关于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各乡镇的党员发展工作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未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长期无故不发展党员及工作滞后等问题,及时发出警示通知,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推动了工作落实。三是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我们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连续两年党员发展出现空白村的乡镇,不能评为先进党委,严肃追究乡镇党委书记和主管副书记的责任;对两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党支部,给予黄牌警告,取消评优资格;对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书记进行降免职处理。两年来,先后取消了3个乡镇党委、36个村党支部的评优资格,并对5名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进行了通报批评,对1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降免职处理,确保了党员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破解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滞后问题、加快党员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公示制”、“预审制”,并加大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力度,认真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会后,我们要以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