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浅淡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淡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08-6-19 9:18:5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浅淡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浅谈互助式教学中的班内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特点,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互助式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建构主义、互助合作、主体能动性、主导作用建构主义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知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学生运用更大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他认为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应取代教学活动;学(来自gw9080)生学习是过程导向而不是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学习导向的,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数学是传统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毅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关于基础知识、公式、定理的教学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当今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班内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彼此互助,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师生的力量得到整合,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其他非智力品质,最终使学生形成优良的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互助式教学中班学习小组的划分及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互助教学的先决条件,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的缩影,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的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大体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教师按上述原则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要有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合作和信赖,互相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中的优生和学习困难生建立互助关系、互帮互助、互教互学、齐头并进。组与组之间是平等、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二、互助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核心。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不见得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或掌握,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反应冷淡,灌而不进,输而不入。其原因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没有活跃起来。从哲学角度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互助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提高参与教学的兴趣。同时,还应不断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参与机会,注意扩大后进生的参与面,使人人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喜悦。如在新授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要创设浓厚的自学氛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互问互答,对新的概念、定理、方法各抒己见,正确表达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完成堂上检测题来纠正错误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如高一代数《三角函数》中y=asin(ωφ)的图象性质的教学。第一节先让学生用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新课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切磋对各个参数a,ω,φ的理解。然后让小组的成员合作画出y=asin,y=sinω,y=sin(φ)的图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a,ω,φ在图象中的作用,了解整个图象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互助中体验数学的逻辑推理,加深对理论形成的理解。第二节分组讨论从y=asin变化到y=asin(ωφ)的途径。每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对比、汇总。教师应对小组的成果进行评析,总结出y=asin变化到y=asin(ωφ)的两种途径。以及y=asin(ωφ)图象的性质等。然后由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差距,鼓励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如在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教学,先复习(来自gw9080)一次函数y=kb的图象与性质,然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一种直线方程的形式包括方程式、几何条件、局限性等。经过二十分钟的分组讨论后,学生都跃跃欲试想上台发言。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自行总结出: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方程式,每种形式的几何条件和适用范围;对于每种形式的局限性学生因为初学较难一一指出,这就需要教师从旁点拔,如斜截式y=kb和点斜式yy1=k(1)不能用于垂直于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用于垂直于、y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用于过原点和垂直于、y轴的直线等。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互助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互助式教学中,教师的重点是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教师起组织、引导、评定、总结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课堂设计的总规划师,教师优化课堂设计一般采取教师提出问题或展示问题的背景或展示目标思考题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师总结或精讲知识点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小组评价和奖励。如在高一代数《映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的对应才叫映射?然后列举一些f:a→b的对应关系向学生展示目标思考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作总结发言;同学们的总结不一定能捕捉到课文的精髓,这就需要教师的总结:映射就是a、b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并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评析,设置当堂达标检测题使学生对映射的定义加深了解;最后对每一小组本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其次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讨论、推导和训练。并引导学生广泛交往,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小组中学生能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学生的情绪可能会出现过分高涨的现象,或者讨论中出现“鸡蛋里挑骨头”等钻牛角尖的现象。教[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