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时间:2009-11-10 14:32:0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摘 要: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做出分析,并阐述了学校怎样服务和帮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生为就业应做哪些准备。 关键词:低层次就业;人岗匹配;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整个社会用人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大学到社会,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却是人生旅途的一次重大转折。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索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是我国高校扩招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1、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就业难成为现实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二、三十万人,而现在已达到四、五百万人,增长了二、三十倍。今后几年应届毕业生数量还会继续上升,如果较多毕业生长期不能就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心理不平衡,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校而言,毕业生就业率将会成为评估高校办学水平和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就业率不高的学校将会招生困难,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因此各高校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就业经费、机构编制上给予保证。现在已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家长要适时调整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不要看不起基础性的岗位,否则就可能不恰当地影响孩子的及时就业。要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应当与时俱进。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在“大众化”的条件下,应当认可大学生不仅什么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么工作都能做好。2、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于结构性的矛盾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当前,应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强化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去解决这个矛盾。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造成的矛盾。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约这些领域发展的瓶颈。因此,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刻不容缓。一是国家、社会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针对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二是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三是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吸纳大学生就业。四是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培育并规范市场,促进“人岗匹配”。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1、面临就业的学生,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和帮助第一,在新形势下,把握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目前我国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未来20年到50年内,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靠人才,靠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第一资源。如果说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的话,那么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和劳动者,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在新形势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加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实行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书”制度等,都是培养出适销对路人才的途径。第二,开展对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决不是几次讲座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应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进入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职业道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年级学生,指导其完成就业推荐表和求职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第三,辅导大学生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制定培训、进修计划,从而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首先,大学就业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职业设计理论的灌输和实践的辅导。其次,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引入生涯管理思想。其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其二,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生涯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对未来发展领域深挖掘的阶段。其三,帮助学生在自我实现过程中不断纠偏。持续激励的引导过程,对于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阶段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以及成熟地走向社会至关重要。第四,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使毕业生尽快尽早的得到用人单位的信息,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信息服务,有效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目的是吸引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增加双向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网络服务大平台。2、面临就业的毕业生应做几点准备第一,新时期更新就业观念,实现自身价值。大学生当搓澡工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更早还有名牌大学毕业生卖肉、擦皮鞋,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的初次就业。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干什么,只要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都应当鼓励。我们要看到,同样是做基础性的工作,大学生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擦皮鞋擦出了连锁店,养猪养出了几百万元的效益,电脑养鸡出了亿元户,志愿者当上了村委会主任,这类例子很多。只要自身素质高,能够迅速掌握行业规律,发现商机,提高技术、管理、服务水平,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低层次就业”起步,脚踏实地奋斗,实现了人生价值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多毕业生即使面对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具有较强的学习提升能力和发展潜力。 第三,抓住机会,早做决断。大学毕业生要善于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抓住就业新机遇。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大学门坎简单地降低,高校服务重心也分层次下移,有些学校的重心可以下移到社区,下移到农村,使大部分毕业生从“高级专门人才”的光环中跳出来,变成求真务实的劳动者。正是这些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中小公司和农村特别需要人才,也为毕业生施展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却常常成为毕业生择业的盲区。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抓住就业机遇的同时,还要开拓就业新途径,自己去创业,去建功立业。不做被动的求职者,要做主动创造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第四,掌握面试技巧塑造完美个人形象。用人单位为了对准备录用者从思想品行、专长、能力及发展潜力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往往会与毕业生约见或面晤,进行直接面试考察。对于求职者,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首先,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注意仪表和言谈举止。其次,掌握面试技巧。其一,主动掌握时机。面试中,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考察被录取对象的能力。应试者应以自己掌握的知识,适时地在有限时间内介绍自己事业目标、兴趣、专长以及自己对所选单位的了解和态度,让用人单位接纳你。其二,面试中恰当地评价自己。其三,讲究语言艺术。交谈中应试者要善于介绍,善于理解,善于概括。最后,对面试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参考文献:[1]周济.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2007,(3).[2]王君.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j].2006,(4).[3]孙成武.高等学校应如何面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j].2003,(8)[4]桂世权.关于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把握[j].2006,(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