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巧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探究”式教学初探

巧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探究”式教学初探

时间:2008-3-31 20:25:4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大庙中心学校(442216)陈文当我们步入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已如日中天,新课程实施自由度大与教师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为此,我们要在不断掌握和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显然,传统的“满堂灌”、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借助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让课堂形象化、生动化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接受方式。在这场大的变革中,对广大语文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刀阔斧地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现就我个人在初中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点儿经验展开一叙,仅与同仁共勉。“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激趣,把抽象事物形象化,通过直观感受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有四个环节: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则是学习的主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能使他们情绪高涨、认识深化、积极思考、勇于探究。例如我在教学《醉翁亭记》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即多媒体课件,明确醉翁亭的位置。同学们纷纷为情景之美所感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接着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再结合课文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本节课都显得异常活跃。教《故乡》一文时,在甲班上课,因停电没有运用我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在讲看戏的路上一段时,尽管我讲的手舞足蹈、吐沫横飞,然学生却没有激情,“我自岿然不动”。在乙班上课,我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体会课文,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巧设情景,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在简单的模拟情景中很快理解了课文。这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巧用多媒体教学,为课文设置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知课文,增长知识。二、转化形象,强化学生感知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形象的远比抽象的容易接受。语文教学中,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完全让学生感知,会显得十分吃力。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就会很受学生青睐。能把很多复杂化的问题展示的一目了然。例如《满井游记》教学中,在体会作者袁宏道对满井一带早春的描绘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从看图中领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体验作者的心情。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就把语言与图画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三、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初中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不能上成说教课,要把学生学的教材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只有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发挥课堂的探究氛围作用。我在教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首先为他们提供一个便于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每四人为一个小组,合小组之力,用画笔根据诗意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好。画得差不多了,引导他们观察:在构图上,各种景物有哪些特征?大漠是巨大平面,大河则是一道直线,落日是一个较大的点,孤烟又是一道直线,这样,点、线、面构成对比。在色彩上,各种景物分别是什么颜色?大漠是灰黄色,烽烟是黑棕色,长河是浅白色,落日是血红色,在色调上冷与暖形成对比。再看,大漠、长河,横向展开;孤烟、夕阳,一上一落,纵横构成对比。大漠、长河,凝止不动;孤烟、夕阳,此升彼落,动与静构成对比。这哪里是诗,简直就是一幅具有动态的真实的画。这样,再将对诗文的分析与真实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对照,不仅检查了自己画的如何,还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此情此景,意境也让学生感悟到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觉得轻松。在观察与实践中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四、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语文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创新能力上,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让学生如何去创新呢?这是两个实质性问题,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因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直观教材。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可以先放映一段旧中国历史片段,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感知当时的社会现状,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就能让学生打开思维,放眼历史,进入角色。另外,在课堂中多开展类似于:用“音乐”“体育”“抽水”等词发挥想象,设计一段话,将三个词都用上的问题,就能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总而言之,“情境——探究”教学模式要把握好四点:以激趣为前提,以知识向形象化转化为基础,以探究问题为主题,以激活思维、形成创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在思维中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感悟知识,形成能力,走出课堂。个人简历:陈文男,现年27岁,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从教八年,现任竹山县大庙乡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1999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1年被评为县级“模范班主任”。论文《注重实践锻炼,发展素质教育》在《湖北教育》上发表,先后有四篇论文在获市县级奖励。二十多篇通讯、简讯在省市县级报刊上发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