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时间:2008-3-30 10:22:5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2004级大学英语改革涉及东、南、西三个校区,七个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林学院、和交通学院),共2464生。这次改革实行分级教学,开设预备二级196生,一级2038生和二级230生,行政自然班65个,合班后36个班。三个校区的学生都集中到东校区上课,集中管理,统一安排、调度。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2004级参与改革新生于9月20日开课,课程历时15周。这学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开课。第二阶段从11月1日起新增添了两个数字多媒体语音室共168个座位,五个机房,其中三个有语控系统,第三个阶段从11月24日起局域网开通阶段。在第一阶段期间,即9月28日,大外部召开了全体任课教师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实施。这次会议解决了开学之初由于设备不到位永久课表与临时课表发生冲突问题,各班人数不祥,语音室坐不下,以及有的学生没有教材等问题。通过这次会议提高了管理干部和教师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汇报、沟通协调意识。也就是从这周以后,教学秩序趋于稳定,教室基本固定,教师课表和学生课表一致,各班学生及人数趋于稳定。在第二阶段期间,于10月末11月初两个数字语音室和五个机房相继开通,于10月27日大外部组织所有英语教师参加的机房培训。两个语音室开放,大大缓解了语音室,特别是大语音室不够用的局面。五个机房开发,使部分小班课转移到有语控系统的机房去上,同时,每个小班每周安排两学时上机,用光盘上视听说,从而弥补了校园网和宽带网没开通使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上听力的不足,每次学生上网,教师都到场,起到了组织和答疑解困等作用。第三阶段是从11月24日至现在。于11月24日大外部召开了2004级统一课程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改革全体教师会议。会上,大外部主要负责同志根据听课出现的问题做了中心发言。主要内容有: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延时上课问题;2.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不一致问题;3.课型时间互相占用问题;4.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二、提出了每门课型的要求,包括读、写、译课程要求,口语课课程要求和自主学习辅导管理模式等问题。从这次会议之后,任课教师都能按照课型、课程进度和课程要求组织上课,使课程改革进入了正常轨道。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就1.制定了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改革方案于上学期五月份初稿问世,经过有关领导批改和大外部几次修改,于5月23日在张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原则上通过了改革方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修订。使方案更接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2.制定了教学大纲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三个要求,基于我校生源实际,按照较低要求制定了教学大纲。大纲经过班子成员个别审改和立会,已基本通过。词汇表指派教师分别打字,现准备下厂印刷。3.制定课程规范根据教务处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正在起草读、写、译课程规范,口语课课程规范和自主学习课程规范。三个规范初稿已基本完成,有待进一步讨论修改。4.教学条件有很大改善(1)新建教学语音室2个,168个座位,机房5个,3个有语控设备。(2)教师和管理用微机15台。(3)复印机1台。(4)光标阅读机器1台。(5)小功率发射机5台。5.举行抽样考试于12月11日至12日,即新生开课第12周举行了抽样考试。2004级东校区为试验组,北校区为对照组.每个校区抽出4个行政班参加读、写、译考试和听力考试。每个班的前10名学生参加口语考试。测试结果大致分析如下:课程实验组对照组平均差口语成绩73.1764.998.18笔试成绩61.2256.095.13听力成绩37.1335.811.32实验组包括国贸2班、护理2班、包装1班和中文2班,对照组有电子1班、电气1班、计算机1班和自动化3班。从学生的英语基础看,相差不多,特别是实验组没有让召生最好的专业学生参加。但是测试结果表明:口语成绩相差悬殊,实验组高出对照组成8.2分.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显著提。.在口语测试的8个指标中,口语连贯表达时间高于对照组1.45分,口语流利程度高于对照组1.68分,发音准确和用词恰当方面高于对照组1.04分.读、写、译能力不仅没有下降而高出对照组5.13分,听力成绩高出1.32分。可以预测,由于机房和系统软件早些为学生所利用,实验组学生的听力会与对照组有更明显的差距。结论是: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我们这次测试结果符合教育部的方向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对改革的目的、改革模式认识不到位,出现课型混淆、重视精读、忽视口语等现象。2.分级教学以入学成绩为标准不够科学。一是因为部分学生成绩有水份,不真实,二是对口升学的学生成绩与统招生学生成绩没有可比性。结果是部分低能高分的学生上了高级班跟不上,而部分学生留在低班压制了他们的积极性。3.组建电子背课室的微机已经到位,但由于没有房间而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4.北京外研社的教学软件系统一直没有挂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5.学生上机自主学习,不应仅局限于大外部新安装的5个机房,学生可以随时上机,而不必安排统一时间,学生免费上机不应少于和学时。6.学生上机自主学习的管理问题应引起重视。从11月1日起每个班上机时老师跟班到场答疑辅导。11月29日后五个机房每两节课有一名教师管理辅导,每个老师平均每学期30学时。这样做是否合适需要探讨。7.语音室、机房维修管理问题,语音室经常出现故障,特别是长海设备打电话厂家也不来修。现在需要一名懂计算机的管理维护人员。机房电教中心管理,但仪器出现毛病时,他们让我们找人维修。这涉及到一是技术问题,二是资金问题,学校应更明确责、权、利问题避免推诿、延误教学。8.预备级学生没有学分,为了稳定学生学习情绪,不应当影响他们的奖学金。四、下学期改革计划1.按每门课程规范授课,做到课型、进度要求统一。2.充分利用和开发计算机网络优势。特别是听、说课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功能。3.在下学期第1214周进行一次跟踪抽样调查,抽样的对象还是本学期的实验学生。4.开展科研活动,动员教师撰写论文发表文章,大外部将拟定若干科研或论文题目,下发到每个教师,达到60以上的教师有文章,有成果。5.创造南、西、北校区教学改革的教学条件,做出可行计划,报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6.加大考试力度,为教学评估打下坚实基础,大外部计划每两单元一考并占期末成绩的40。这涉及到印刷费用问题。7.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堵塞教学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理顺相关部门的关系。总之,改革只是刚刚起步,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审时酌事,从宏观上驾驭全局,从微观上把工作做到位,多积累经验,少留遗憾,不断地总结经验,把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做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