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应用题教学与创新的培养

应用题教学与创新的培养

时间:2009-2-7 23:23:1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应用题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一、问题的提出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近年,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创新教育研究的热潮。我们注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实际生活的,题材虚构。这些人为的应用题,让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望而生畏。而且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例题、示范、讲解;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是听讲、记忆、练习。结果,数学应用题是枯燥的、抽象的、难教的、难学的,成为师生对应用题的普遍认识。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目的),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方式),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评价内容)。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时代呼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善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式,把应用题教学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价值转移到实用创新价值上来,走出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二、实验的基本思路创新意识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实质敏锐的把握机会,勇于探索发现的情绪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充足、应用信息,能独立的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还处于萌发的状态。这里所讲的创新是从学生主观上来说的:学生能从学习活动中领悟了新的道理,发现了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内容,这些创新是对于学生来讲是新东西。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模式是:导入阶段(以旧引新)新授阶段(师生共同审题、分析解答、总结方法)巩固阶段(模仿练习、深化练习)。这样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单一,教学目标封闭,教学活动定向。教师辛苦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我们尝试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气氛、诱发动机)呈现素材、发现问题(联系实际,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尝试、自主探索(研究信息、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应用创新(反馈点评、归纳总结、运用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与四则运算的意义紧密结合,开展应用题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情景中能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自主、开放、发展、创新的目的。三、实验的基本方法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教学是学习者一种现实意义的的建构过程。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绝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情感体验。只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发展性等特征,就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2、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善。.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发挥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实验的实施策略(一)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与四则运算的意义紧密结合。任何的创新都不是空洞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学加、减、乘、除简单应用题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肥沃土壤。因为过分注重应用题类型的教学,就会缩小学生的思考空间。在新课程标准中,应用题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进行教学。强调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算术解法应用题不再作为单独的部分呈现,发展成为由问题情境引出,并不是取消应用题。教师要为应用题找到数学知识中的联结点。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意义时,结合具体情景教学加、减、乘、除简单应用题。结合统计教学平均数应用题等。2、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新课程要求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为此,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精心加工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使教与学生动形象。教学连乘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卖热水瓶:如何计算总价?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再求5箱卖多少元;也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用单价乘热水瓶数。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创设商场的促销情景:全场八折!!!再出示几种商品的原价,让学生帮助计算它的促销价。学习利息计算时,让学生调查银行存款的利息是怎样规定的?调查自己家里存款多少?是用那种方式存款的?这样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具有一种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迅速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3、强化问题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然而现行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有的甚至是虚构的。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体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困难。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一个小组9位同学到公园去游玩,看到售票处有团体优惠的说明:每张5元,10人以上八折优惠。他们该怎么购票?这样的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解决方案多种,让学生在研究方案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力求问题的呈现多样化。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问题呈现的多样化就是要改变以往应用题单调的叙述方式,将问题的表述形式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我们利用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素材,以适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学《有图有文的应用题》一课用活动的图片出示: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6只这样活生生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意,建立清晰稳定的表象,再把这道图画应用题放进表格,并把其中一幅图改为文字。在动态中让学生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应用题与加法意义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创新意识。这样的求两数之和的应用题,编题内容可以是教师手中的白色、彩色粉笔;也可以是商店卖的、家里用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小朋友爱吃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游戏、卡通、表格、人物对话、文字等。只要打破数学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感到应用题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就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思维的空间。5、设计问题的开放性。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求一个问题,需要两个条件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长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学生对数学的普遍看法是数学问题中只能有一个答案;同样,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他们只会计算,不会思考,只会机械练习,拥有知识而不会解决问题。而开放题是指具有现实意义的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或解答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适当设计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结构开放题型,可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天,哪种方案费用最少?这样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二)从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习惯入手,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多样化学习方式。1、动手实践感受体验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直观形象的东西最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有意注意不持久、易分心等缺点造成的缺憾。所以,教学中解放学生双手,让他们亲自动手,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做一做,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新知留下深刻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如倍的认识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摆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学具的过程中,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求平均数中的移多补少,使两者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把多的那一部分给少的那个数,两者就同样多了。因此,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操作:从多的一行拿几个放到少的一行中使两行同样多,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每行的个数其实就是两行的平均数,有的还会进一步发现把两行的差平均分到两行中更简单。所有的这些发现不正是学生创新火花的闪现吗?2、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一名学生从教室一端走向另一端,然后再请两名学生同时从教室的两端沿同一条路线向对方走去,直到碰面为止。再让学生用手掌代替运动物体,模拟这两种运动方式,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信息,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反复的自我体验过程中,比较不同,理解概括出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模拟的运动情景编出应用题,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两个运动物体经过单位时间两物体的距离发生的变化与两物体速度的关系;相遇时,两物体所走路程与两物体距离的关系;然后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例题。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即使练习形式千变万化,学生也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模拟情景主动探究,解决不同问题。3、直觉猜想合情推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猜测,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演绎推理是传统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推力能力,而直觉猜想、合情推理作为一种非常有实际价值的学习方式往往被忽略。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比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四(2)班第一小组6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35厘米、128厘米、132厘米、126厘米、137厘米、124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学生有的猜想他们的平均身高一定在124厘米于137厘米之间;有的猜想用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身高之和除以2就行学生的猜想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不能因此就不让学生猜想,反而应该加以鼓励,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从而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可以通过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交流。如教学某印刷厂有职工364人,男职工与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男职工有多少人?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在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可能运用的解题方法有:(1)归一法:364divide(43)times4;(2)分数解法:以全厂职工人数为单位1:364times;以男职工人数为单位1:364divide;以女职工人数为单位1:364dividetimes。(3)用比例解法:设男职工人数为人,=。这样,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意,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到他人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了思路,使学生各有所获,各有发展。总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应用题教学也不例外。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但是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应用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应用题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应用意识、实践能力的人才。西南街道第四小学夏金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