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谈在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谈在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07-10-9 14:27:1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作为一门操作技能课,单靠老师的讲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上机操作。如果没有了上机操作,再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将是“纸上谈兵”,而无实用价值。问题教学法是上机操作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中为什么要用问题教学法、如何用好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法要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上机操作、问题教学法从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现阶段信息技术课还是把计算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涉及太多艰深复杂的理论,学习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可以说绝大部分内容适合自学。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上机操作,这对于上好信息技术课,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都是致关重要的。通过上机操作的不断“思考——操作——反思——再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学法”对辅导信息技术上机课有良好效果,只要有效地应用,常常可以事半功倍。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此类教学法首先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反对传统教育中提出的。“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换句话说,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活动情景,把学生引导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知识、领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的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发展他们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二、为什么说“问题教学法”适应于上机操作1、上机操作的特点呼唤着“问题式“教学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有着专业性、灵活性强、难度大、重操作、注重综合应用的特点。因此,如果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可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也绝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问题式”教学可以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思索、动手,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和思维量。2、用“问题教学法”才能充分挖掘师生的潜力要想在学习中脱颖而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知识的记忆和简单操作的重复,它是考察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优化利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它不仅考察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察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辅导学生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问题教学法”正是以自能学习应用、思维锻炼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不断建构与分析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师生内在潜能。三、“问题教学法”在上机操作中的实施如何在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中灵活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与思考后提炼了以下基本流程。(如图1)一般由学生提出学生为主,老师点拨从老师过渡到学生学生为主,老师点拨学生整理,老师检查是是否否情景问题提出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细分问题结束阶段性成果或能力提高问题教学法教学流程图图11.提出闪光的问题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的提出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加显得重要和困难。华裔美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在上机操作中,问题教学法对问题的提出有着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提出的问题应达到以下条件:一是要紧扣教学辅导目标、要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问题要有针对性、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为激发学生的闪光思维服务,四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要使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式”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因此,在问题设置时必须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提出既不能太随意,又不能太古板。提出的方式从一开始由老师提出或者由老师引导提出,逐步过渡到老师创设情境,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最后发展到学生能自主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而老师的任务主要是积极主动地对学生的闪光思维进行捕捉、引导和修正,使问题最终能够符合客观的要求和向解决的方向发展。譬如,在学习word2000《图文混排》课中,先展示了一些老师制作的比较漂亮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是一个空洞的故事,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目前你会什么?要学什么?你需要掌握那些知识才能做出这样的作用等等。吸引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让他们急切地也想做出这样的作品。2.适时点拨,并引导问题沿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由于他的经验比老师少、知识面相对要比老师窄等原因,想问题时很多时候会钻牛角尖,造成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偏差,老师的适当点拨就不可少了。而把握适当的时机则是老师点拨的关键点。一般情况下,当学生能自己继续研究下去、不会走太大的弯路时,教师就不应该指手划脚,因为走走小弯路可让学生体验更深刻,并且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学生出现断点或越来越偏离正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指正。3.积极参与,协作探究、共同细化和分析问题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学生有他充沛的精力、灵巧的手脚、灵敏的头脑,老师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基础是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在一起研究就能形成合力,解决难题。同时,当一个问题涵盖的内容较大时,必须对问题进行细分,然后集中优越力量逐个问题解决。4.及时归纳小结,提出新问题,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是成功的法宝。学生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了,必须是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总结、反思,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掘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四、用“问题教学法”指导上机操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问题式”教学法的重点是问题,核心也是问题。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针对性,要点到“点子”上,然后才可能围绕主题,步步深入,最后达到目标。②、灵活性和新颖性原则问题要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提问要灵活多变,问法要活,内容要活,形式要活,不拘泥于一个模式,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变化而灵活应用。③、因材施教原则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④、渐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问题设置不是越难越好,而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问题间要有合理的铺垫和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设置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⑤、突现学生愿望和需要原则设置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h8226a8226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⑥、问题的拓展性原则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应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要注意这些问题具备更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以便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任务的探究中。⑦、全程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功能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而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因此要设置贯穿课堂始终的问题情境。⑧、全面性原则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⑨、时空性原则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参考资料:《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引自《历史教学通讯》2002.1敬业中学课题组著《师范大学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第1版曾近义等著《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12第2版珍妮特.沃斯、戈灯.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谈在信息技术竞赛辅导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芳村区教育局教研室陈锦波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