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时间:2010-5-9 9:52:2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引用海德格尔的“让学”一说,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所提倡的“自我教育”十分相似。但我认为,前者显得更为完整,而且更具方向性。他不仅提出这一说,而且对“让学”原则进行深度剖析,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即让学习者爱上汉语、文学,起码是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饶有兴趣);一个是让实践(即勇于放手让学习者去实践,并善于给学习者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很显然,“让学”这一原则,是百分之百地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提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提出了让学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它提升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高度上来。通过本书的语言文字,与对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先所了解所遵循的语文教学基本原则,这些原有的教学基本原逐渐动摇,开始瓦解并重组。学生的进步,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让学”,完全立足学生主体,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就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吗?这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吻合,基于这一共同点上,我们教师应该“让学”。如何“让学”?在书中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他认为“让学”的两个层次,让热爱、让实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样的关系确定是科学的。我们的学生对汉语、文学不感兴趣,那他们会去实践从而获得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吗?显然不会,顶多他们成“鸭子”,被驱赶上阵,这样能有多少收获呢?所以,提出的,让热爱是基础,是科学的。让热爱,不仅需要好的语文教材,更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让实践,不仅要教师勇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且需要教师适时地给学生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实现“让学”的方法林林总总,不可计数。但他们都统一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只有爱学生,教师才能“让学”成功!二、正确把握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谈到课堂上的“对话”,我们往往能想到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词汇——“平等中的首席”,它说的是教师在教育关系中的角色。这一观点,从文字表面来看,是将学生观定格在“平等”的概念中,但“首席”的界定却似乎还是走不出传统的“师道尊严”,既是“平等”又何来“首席”之分。细读后,顿时释然。且看王尚文先生是如何阐释“首席”一词的:“教育如果没有对话,那么必然不能实现人的成长,因为人成长主要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可是教育如果是全然的对话,毫无引导和组织,那么,也必然丧失它的教育性,至少无法实现建制教育的意图。教育对话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因为它必须有教师的积极的组织性。这就是‘首席的功能。”原来,教师的“首席”,并非指对话过程中教师身份地位的首要,而是指教师作为对话的组织者,不仅要对知识负责,更要对学生的转化过程负责,他在整个平等对话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首要的。理解了这点,就更好地认识了对话教学中的平等本质。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平等”与“首席”的关系,书中还谈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情境共存”。多尔说:“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由此想到了“共同遭遇”一词,唯有做到真正的“教学一体”,理解学生的心境,融入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情境共存”,优秀的对话才得以实现。三、让写作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