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07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07年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07-12-18 9:57:0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级组情况分析全级五个班的学生经过了两个学年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期末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全级平均分达到94分以上。学生并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依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对学生作业的书写,由于教师抓得比较紧,全级学生的书写是比较好的。另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得比较快,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研究问题。全册总目的要求(1)认识万,知道十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6)在现实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2:(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3:(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全册教材重难点1、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3、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本学期教学设想学习除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多动手分一分,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平均分”积类丰富的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运用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时有朴素的数学活动做支撑。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的快乐。学教学应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传递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各种理解的交流碰撞中,共享创造的快乐,提升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方法、策略方面的,甚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引导学生有所体验,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单元第一单元内容除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进行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借助实物操作探索算法。2、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通过口算、笔算交流它们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算法。3、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要求先求”这样一种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方法。单元第二单元内容认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数位顺序。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注重发挥迁移和对比作用,引导学生把千以内的数的读写规则和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万以内的读写和大小比较。2、依托教材安排的几个开放性问题,充分挖掘、发挥这些问题启迪思维,发展智慧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单元第三单元内容千克和克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充分准备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来体会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2、让学生到商店去调查哪些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哪些物品是以克为单位。单元第四单元内容加和减教学目的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启发学生在交流中整理思路,反思自己的口算过程,获得正确、合理的算法,并学会比较、体会哪种算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2、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表示相应的数量,借助直观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单元第五单元内容24时记时法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4、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充分利用钟面教具和彩条图直观地显示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部过程,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形象地把握普通记时法和24记时法的联系。2、练习时除了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实际问题外,联系日常生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单元第六单元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让学生拿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来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一些基本特征。2、在教学周长时,让学生去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充分地感知周长。3、在教周长计算时让学生在自己计算、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算法。单元第七单元内容乘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点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2、启发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口算、估算或笔算。3、练习时注意通过题组对比让学生发现计算规律,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单元第八单元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重点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难点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本单元的教学设想课前准备比较充分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从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单元第九单元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见带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认识条形图,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对见带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充分做好摸球、抛小正方体实验的各种准备,让学生在实验中科学地感受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实验活动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的过程,用有条理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单元第十单元内容认识分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1、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2、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本单元的教学设想1、让学生直观操作认识和理解分数。让学生用纸折一折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用涂色的方法来表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用折纸或涂色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2、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分两次在一个长方形里涂色,再分别求和与求差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操作的过程探索计算方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