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制度

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制度

时间:2008-10-20 20:28:5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保障流动党员权利,规范流动党员行为,发挥流动党员作用,根据中办发[2006]21号、澧办发[2003]4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流动党员是指因投亲靠友、外出学习、外派工作、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离开正式组织关系所在乡镇或县直单位,连续3个月以上无法正常参加流出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第三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从有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第二章管理网络第四条县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挂靠在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指导、督促检查和具体协调。县公安、民政、计生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县委流动党员管理中心的工作。县委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在澧县先锋网上开办流动党员管理专栏,在办公室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和就业、维权等方面的援助。第五条各乡镇党委和县直牵头联络单位党组织分别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其中乡镇由组织干事、民政助理、计生专干、户籍民警组成,县直由牵头联络单位政工股长、计生专干和综治专干组成,负责牵头抓好本辖区、本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第六条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配备一名流动党员管理联络员,由村党支部(社区党总支)组织委员担任,具体负责本辖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第三章党组织职责第七条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分别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帐和分工联系、走访帮带、目标管理、学习教育、民主评议等制度,整合力量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第八条流出地党组织要按规定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申请受理、登记发放和年度审查工作,及时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流向及变动情况,向他们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并通知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第九条流出地党组织要采取设立驻外机构、联系当地组织、借助互联网络、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支持和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流动党员驻外管理机构应接受驻地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涉及党员处置处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应报批准设立它的党组织审查同意。第十条流出地党组织要定期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每季度全面了解流出党员的现实表现一次,随时为流入地党组织提供党员流出前参加组织生活、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第十一条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认真做好外来流动党员的身份确认和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为外来流动党员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第十二条流入地党组织要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其参加组织生活、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等情况并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第十三条流入地党组织要在外来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村(社区)、住宅小区、项目工地和集贸市场等设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专门接收和管理外来流动党员。第四章党员的权利责任第十四条流动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和对所属党组织党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任何党组织不得给予歧视性待遇。第十五条党员流出前应到所属党支部报告登记,告知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抵达流入地后应及时到当地党组织报到,告知所在单位、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流动期间个人信息有变动的,应及时向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报告。第十六条流动党员应根据流动时间长短,主动到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持党员身份证明材料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在流出地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第十七条流动党员应服从安排,接受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双重教育管理,定期向双方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按要求将《流动党员活动证》送交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履行党员和公民应尽的义务。第五章党员的学习教育第十八条流动党员教育工作应坚持行前教育、在外教育与返乡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使流动党员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第十九条流动党员应自觉坚持个人自学制度,认真阅读流入地或流出地发放的学习资料,按时参加流入地或流出地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活动。第二十条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内容应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着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常用法律法规、外出务工技能和各类先进典型。第二十一条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形式要突出灵活性,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对外地流入、外出返乡及接受驻外机构统一管理的党员,利用其工余或休假时间集中办班培训;(二)对流出本地、流向集中且不便回乡的党员,托人带去或专人送去各类资料供其自学,或结合一年一次的走访慰问派人上门辅导;(三)对流出本地、零星分散且不便回乡的党员,通过邮寄学习资料、发送电子邮件、通知上网学习等方式进行远程函授教育;(四)对流动性大、地点不固定或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参加正常教育培训的党员,由流出地组织专人补课。第二十二条流动党员要认真做好自学笔记和培训记录,按要求送交组织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方党组织查验,及时完成党组织规定的学习测试或技能考核任务。第六章党员的民主评议第二十三条流动党员要在流出地党支部参加民主评议,原则上一年一次。经批准请假或一时联系不上的党员,可由流出地党支部作出缺席评议或在事后补评。第二十四条流动党员民主评议工作以流出地党支部为主组织,流入地党支部应予积极配合。具体分六步进行:(一)动员准备。流出地党支部向外出流动党员告知民主评议工作的安排及要求,组织搞好评议前的学习教育、思想发动工作,并将评议工作所需表册资料提前送达党员本人及相关单位党组织。(二)自我评价。党员个人对照优秀党员的标准和不合格党员的表现,全面剖析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找出存在差距,提出努力方向。(三)征求意见。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分别深入流动党员的工作圈、生活圈和交际圈,征求群众对该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综合。(四)党内评议。流出地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对外出流动党员逐一进行民主评议,并分别加以综合。(五)组织鉴定。流出地党支部根据对流动党员民主评议的综合意见,确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流动党员名单,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一级党委审查。(六)处置处理。流出地党组织依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对不合格的外出流动党员作出组织处置或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五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流动党员,在民主评议中可以评定为优秀等次。(一)带头学习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支持各项改革、发展和稳定措施;(二)始终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按时参加党的活动,积极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模范履行义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强,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四)积极参与流入地的经济建设或社会管理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五)带头回报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第二十六条流动党员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表现的,在民主评议中应评定为不合格等次。(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怀疑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坚持原则,拒不执行组织决议,公开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和不满情绪,或以各种方式消极应付甚至提出退党要求;(二)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或不履行其他应尽的义务;(三)为人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不履行依法签定的各类合同,以各种方式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恶意侵占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四)组织、参与或支持各种非组织活动,在群众中挑起派性斗争,制造各种不团结、不稳定因素;(五)违反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参与盗窃、赌博、流氓滋事活动,或严重影响务工单位、服务场所、居住社区的正常秩序;(六)不关心家乡建设,与家乡党组织和群众关系紧张,或经常向党组织提过分要求,甚至威胁党组织。(七)有其他违反党纪政纪、社会公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明显丧失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第二十七条流动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应把握政策界限,把无正当理由长期不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与有正当理由无法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区别开来,把党组织软弱涣散、工作制度不健全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与党员主观上不愿履行义务区别开来,把党员合理申诉与拒绝帮教区别开来,做好思想政治和教育转化工作。对纯属个人原因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应严肃处置到位;对因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未跟上所致的,应适当延长考察期限;对接到评议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与党组织联系的,应视为自行脱党。第二十八条流动党员的民主评议结论、组织处置或处分决定应同党员本人见面并由流出地党组织向群众公示,党员本人不服的可在规定期限内向公示机关反映、申诉,由公示机关负责调查处理。评议工作结束后,流出地党组织应做好立卷归档工作。第七章党员的表彰奖励第二十九条对比较优秀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可以进行表彰,但表彰前应征求对方党组织的意见。对一方党组织提出的反对意见,另一方党组织应给予充分尊重。第三十条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对受表彰的流动党员应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其他党员和群众向他们学习。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澧县籍流动党员和从县外流入的党员。暂未落实接收单位的退伍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中共澧县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