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班级管理应注重心理文化建设探讨思考

班级管理应注重心理文化建设探讨思考

时间:2009-11-9 15:15:4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注重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基础。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与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成熟的班主任在建班之初,班级文化建设就已经形成雏形。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后来却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班级文化建设没有跟上。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具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始。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但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又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这个阶段,他们不论在交往上、情感上、学习上、休闲上、前途选择上等,都会发生许多适应困难问题,人的个性要在这一时期获得定型,很多心心理障碍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和形成。这一时期学生涉及的心理问题之广,所受困挠强度之大是人生其他时期难以相比的。这是每个学生都要碰到,都要经历的,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解决的。因此,班主任要用心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俗话说:“变人先变心”,“交友先交心”,“服人先服心”,“打仗攻心为上,是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现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健康教育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如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课教师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具体的做法是让其“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就会被化解、消散。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己有理就去“据理力争”,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陪不是。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