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英语语音教学在白话方言区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关于英语语音教学在白话方言区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0-1-29 9:25:2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论文关键词:群体性 语音替代 辅音丢失 节奏缺失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英语语音教学在白话方言区所遇到的用母语中的某些音去替代英语中特有的音、不恰当地省略音节尾音以及用汉语的节奏模式去替代英语的节奏模式等问题,并通过对其群体性错误特征的分析,证明是母语负迁移所致,从理论上提供了若干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长期在白话方言区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都会发现本方言区的语音教学有着特殊的困难。这里的学生发音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特定的语音或特定的发音方式上,呈现出群体性的错误偏向。语音的错误与个体生理、心理失常无关,与群体性的母语负迁移相关。因为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语音偏差有着相当高程度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使得错误的语音在本方言区的学生中得以相互交流。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纠正对语音教学的质量将产生极大影响,且涉及面极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分析本方言区有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音错误偏向,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语音替代及对策大部分学生说普通话时没有zh、ch、sh、r这些音。当他们在普通话当中需要使用这些音的时候,就会用比较固定的其他音来替代这些音。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替代音的一些规律,从而更多地了解他们在英语语音中出错的根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声母zh、ch、sh,、r、c分别被j、q、、y所取代。而汉语中的声母一共只有21个,如果某人说普通话时所有这些例举的音都被替代的话,那么有近1/4的词语的发音都会产生错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说的方言中没有这些音。加上同一方言区人们的发音有着同一性,从而形成一种小范围的语言环境,这对于普通话的普及造成极大的障碍。同样,英语中也有一些白话方言中没有的音素。于是大多数人用处理普通话的方法来对待英语发音。英语中除了以上所例举的几个白话中没有的音之外,还有多个汉语中没有的音。下表所列的情况就自然产生了。 从以上两个表格我们大体可以了解到本方言区的学生共有10个音为他们的困难音。也因为这种替代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可以认定这是一种群体性的现象,规律性较明显。对于这种群体性的语音问题的对付措施不能像一般语音错误那样只进行个别纠正,而要从教学策略上进行部署。在没有开始教音标或复习音标之前就应把这些群体性的语音偏差以及集中表现在某些特定音上的特点考虑进去。把这点作为最重要的信息根据。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一重要的信息呢?首先,考察母语与目标语的所有语音因素,进行对比,把母语中没有而目标语中有的音找出来。同时也找出学习者对这些母语中所没有的音的一般处理方法,即面对这些母语中没有的音,学生是如何应对的,把这些音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说不能把目标语的所有语音都看得同等重要。那些母语和目标语共有的语音可以做简单的处理,而那些两种语音中通过对比选出来的音素要做特别的练习。对这些音要区别发音位置和发音要领,要把他们和相关的音进行比较。如[θ]和[δ]这两个音时要强调舌尖的位置在上下齿之间,而[f]是上齿压住下唇,[s]是上下齿相接。对于这类音的教学选择对比性强的词进行训练非常重要。总而言之,要坚持观察母语、比较目标语,分类处理重视对比。二、对辅音丢失及其对策在本方言区中,另一种有群体性特征的语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把英语单词的辅音尾在发音时给删除或者忽略不发,从而失去连读的效果,也失去了正常的语感,甚至影响语意表达。而在本语言环境中,大家也多以这种被改造的语音进行交流,相互可以理解,但却不是真正的英语发音。在这种为了方便而改造的发音中最常见的是爆破音出现在音节尾时被省略,不管这个被省略的爆破音的音节是在词尾还是在词中间一律不发音。如:not,dog,put,set,make,take等大量爆破音结尾的单词都只念到元音为止,不管在句中还是单独念,一概如此。像takebreakfirstapartment,eercise,succeed,department,picture等一类词,他们并非都是爆破音结尾,但仍然将元音后出现的并非词尾的爆破音连词尾爆破音一起省略掉了。这是典型的元音后除鼻音外不出现辅音的汉语发音模式在英语学习中的不适当再现。这样除了对语义的正确表达造成负面影响外,表现英语发音特征的连读就由此消失了。这种发音的改造行为在本方言区既普遍又十分有规律。说其普遍是因为它在小范围内竟能形成通用,说其有规律是这种改造只限于元音之后的辅音。不过也有例外,如:great一般都会将词尾的[t]省略说成[grei],但是如果后面加上ly变成greatly的话,则被省略的[t]又会被补上,回到正确发音上来,所以sadly也会被正确地发成[sdly]。实际上尽管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音节,但学生的感觉却是属于一个音节,这样一来,爆破音d就是出现在元音之前的音了,因为本方言区的学生一般不会把元音之前的辅音省略掉的,因而此处读成正确的音。像script这样的单词,元音前的[k]是会被正常发音的,而元音后的[p]和[t]就会被打折扣,说不出来。但是如果加上ing变成现在分词后,许多学生就又能正确地读出[skripting]。这是在因为他们的听觉中,他们听出来的的音节是[skri]和[pting]。这样的话,就仍然符合他们的语音习惯——以元音结尾或响辅音结尾。这样就很容易看出音节主要以元音结尾的汉语发音规律对他们的影响之深。这种影响还可以在他们的英语学习中找到佐证。如:汉语也有辅音尾,不只是鼻音而已,所以在英语中不管是m还是n或者是ng在音节中接尾,学生都不会出错。因为这是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语音模式。这说明母语和目标语中共同拥有的语音发音规律在外语学习中可以借用,而母语中不具有的发音规则则容易出错。这就再一次地告诉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也要了解母语的运作规律,要求我们学会从母语中探究原因。可见,那种在外语教学中无条件地排斥母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有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就不难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所以在组织英语材料时多选取那些有辅音结尾的单词进行训练,效果将是令人满意的。那种只见单词念不好就单方面地加强多拼、多读、不讲究材料类型的训练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三、对节奏缺失及其对策在我们的汉语中,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一个音节都是同时值的。但是英语的词大多数是多音节构成的,每一个词都有一个重读音节。这个重读音节的时值远远大于该词中的弱读音节。因此英语中音节的时值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产生了语流中的节奏模式与汉语不同,即一个重读往往伴随着若干个弱读。这种重读和弱读展现出轻重不同、长短不一。许多学生因为受到母语发音模式的影响,把许多的多音节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念。这样就失去了英语原有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的消失不仅影响听觉上的美感,有时还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如:副词apart是一个双音节词,如果两个音节念得一样重、一样长就会变成名词词组apart,意思完全改变了。在英语中,一个单词不管它是由多少个音节构成,它的发音大体都是在同一拍中完成。所以,语流中音节的轻重缓急有着明显错落有致的节奏。在我们中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为了取得好教学效果不乏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有听录音、有比赛、有游戏,有表演等,却鲜见语音节奏教学。其实语音节奏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有节奏的讲究和要求,教学当中就应该有相应的训练环节。课堂上的这种训练环节的缺失就是许多学生没有节奏感的直接原因。教学中没有万能的方法,培养节奏感也不能照搬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来替代,应该设计专用的训练方法。本人在幼师专业学生的训练当中就利用了他们对乐谱熟悉的特点,要求他们训练把不同音节数的单词在同一拍中念完。从单音节词到双音节再到多音节词边念边打拍。从找到问题的根源到运用节拍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那些以弱读音节开始的单词的发音训练效果最为显著。学生们能领悟到重读音节前的那个弱读音节只相当于乐谱小节前的装饰音,它几乎不占节拍中的时值。当然,在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的时值未必像单个单词发音一样,这是因为每个单词单独念时都有重读音节,但在句子中不是每个词都能成为句子重读音节词。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部分词类有机会成为句子中的重读词。许多词的重读在句子都会被弱化,时值会发生变化。但仍然是以单独念时的节奏、时值为基础。所以抓住时值这一要素进行节奏训练是致关重要的。节奏感还包括时值长短以外的轻重和升降调训练,还牵涉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本文在此只讨论时值长短和轻重对节奏的影响,没有涉及到降调等其他要素。希望有机会向更多的同行学习,加深对语音规律的认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英语语音学》孟宪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2]《实用英语语音》邓君敏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年7月.[3]《现代汉语》胡玉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7月.[4]《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