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示范高中教学质量调查报告

示范高中教学质量调查报告

时间:2008-8-29 11:11:48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近几年,一些示范高中,特别是一些远离省城,天高黄帝远的示范高中,教学质量持续下滑,高考成绩也一年不比一年,原因何在?是示范学校因搞素质教育示范而应试教育抓得不紧了?非也!只要你不是象每年省教育厅的示范中学评估团一样,只在接待室边接受款待边听汇报,只在校园内边走马观花边看表演,而是真心深入学校、深入学生、细心调查、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示范学校说搞素质教育示范,仅仅只是给上级评估团表演,而实际上,他们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加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严重背离了教育规律,使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也就成了必然了。具体说来,我以为,主要原因如下:一、示范中学班级人数爆满,影响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学校为追求最大利益,加上政府为了减少教育投入,给示范中学3050的择校生指标,示范高中不顾学校条件猛收高价学生。致使每班学生人数平时都超过70甚至超过80,只有在迎接上级评估的几天中,让2030个学生放假回家,让2030个座位临时搬家,使教室里看上去一直只有50个学生的样子,以蒙蔽评估组的那些瞎子、聋子或光吃光喝装聋作哑的官员与专家。每个班学生多了,上课时后排的学生要站着听才能听得清,或者老师讲课得用扩音机。教学效果自然差了。每个班学生多了,老师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任务过重,常出现偷工减料和马虎应付的现象,也要影响教学质量。每个班学生多了,学生中鱼龙混杂,课堂纪律较难维持,也影响教学效果。二、示范高中歧视后进生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现在不少的示范高中里,学生在教室的排座,早已不按身体的高矮和视力的好坏了,而是按水泊梁山聚义厅英雄排座法进行的。考试分数不仅只显现在排名榜上,已经落实到每个教室的学生排座上了。按学生分数高低为先后顺序由自己选座位,自然分数高的坐前坐中央,分数低的坐后坐角落,而且下次考试你的分数下降了,你还必得坐到最后,以示惩罚。示范高中歧视后进生现象远不止于此。因为这些学校总只把能上大学,特别是能上重本为学校争荣誉的希望,寄托在仅占50的正取生中的小部分高分学生身上,而对占50的高价收费择校生,学校仅把他们作为收费捞钱的工具,在教学上则常把他们作为一种负担,一种累赘,常置于被遗忘的角落,成了被遗弃的对象,甚至于是被歧视的对象。如还有一些示范高中,一直办尖子班,特别是在高三年级,把考试高分学生又集中起编班,有的还在尖子班里搞优胜劣汰、末位淘汰制,把尖子班里的后几位淘汰到普通班,再由普通班选项尖子进尖子班来取代。还有些示范高中,歧视文艺体育特长生、文科生现象严重。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她)们的文化分数低。在示范高中里,培优补差是极不对称的。不少老师只热衷于、或只擅长于尖子生的培养,如搞尖子班、奥赛班。对奥赛的希望之星搞完全免费的、一对一的博士生培养制,而对后进生的补救,既缺乏经验,更缺少热情。通常都是让后进生自生自灭。就是偶而组织差生补课,总是被动的、应付式的,效果很差,还是要另外收费。这方面示范高中是远不如非示范高中的。三、示范高中老师想校内教学、校外挣钱双丰收,结果总是顾此失彼为多挣钱在校超工作量的多,在外走穴教复习班的多,常顾此失彼,甚至不少教师重在外挣现金的课,轻在校拿固定工资的课,严重影响本校教学质量。尽管不少地方出台有公办学校教师不得出外到复习学校兼课的规定,但总有人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利益的驱动使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四、文理分科过早,破坏了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均衡,严重影响学生文化素质。在八十年代前,高中根本不存在文理分班的概念,每个高中学生对各个学科都很重视,只有在高考填表志愿时,才有选报文史还是理工专业的区分,随着升学率的竞争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先是在高三年级出现理工班、文史班、医农班、地矿班或文科班、理科班,后是提前在高二年级就进行文理分班,在一些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更是急功近利,带头在高一年级创造性地办起了什么理科实验班(被禁止的奥赛班的变种)、文科实验班,将本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知识人为切割,恣意删减,把大学的专业化学习提前介入高中,使学生应有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变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一些文科生不知道韦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只知道韦唯(歌星),一些理科生只知道电场线、磁感线而不知道等高线、统一战线,一些大学生写的论文文理不通,言之无物,突出反映近年来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的缺陷。从本质上说,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的缺陷就是一种教学质量下降的表现。这不仅会相互制约学生文科与或理科学习质量的提高,更会影响今后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五、抢进度,初次学习与复习时间分配比例失调,严重违背学习规律。一些示范高中将各学科知识初次正常学习的时间从三年挤压成两年,而将高考复习的时间提前一年甚至更多,还有些示范中学还提出从高一提前进入高考的高起点、高速度口号,拚命抢进度,高一年级就采用高三年级的教学方法,脱离教材,大讲套题、高考题,结果是学生或云里雾里,或囫囵吞枣,基础知识成夹生饭,却依赖于用很多的时间复习,真是本末倒置,有必要将三年的学习挤压到两年之内而用一年甚至一年半时间去复习吗?以往高考复习只有一两月,照样有高的升学率,照样出人才,现在高校不断扩招,一些示范高中考上大学的人数增加了,别以为是学生素质真的提高了,是用一年多时间复习的功劳,是应试教育的成效,那是自欺欺人,说白了,其实只是考试的机器多了。六,任意挤压学生自我学习和消化知识的自习时间,难以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一些示范中学的课表里(不是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临时课表),是没有自习课的,从上学到放学,连续七、八节课,就只有听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时间复习教材,没有时间自我消化新课,更没有时间上阅览室、图书室以及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示范中学宽敞、豪华的阅览室、图书室以及计算机电子阅览室大都是应付上级检查评估的摆设。而长达三小时晚自习同样是不能用于复习教材的,铺天盖地的练习都让你忙不过来,有时一些热心的老师还要利用晚自习来教室讲课的。本来,学生常规学习的环节有预、听、复、练、总(即预习、听课、及时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知识),现在的学生只剩下有听教师满堂灌和做海量的题两个环节了。离开学生必要的自我预习、自我复习和自我总结归纳知识,这样能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吗?七、拚时间,打消耗战,使学生身体与精神过度紧张,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现在许多示范高中里,是没有双休日的,星期六、星期天都要整天上课,每个月只放两天半的月假。五一、十一等七天长假也只能是两三天的短假,学生好不容易等到放暑假或放寒假,学校也要组织补课。学生长期处于过度劳累之中,加上教室时设置有高考倒计时牌,老师又时时以高考即将来临、、分数决定命运教训学生,使学生的神经始终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这样,不少学生经常出现头晕脑胀,甚至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焦躁、忧虑、厌学等情绪随之而来。这种状况必然引起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大幅下降。更有甚者,跳楼自杀的事件也在示范高中频频发生。学习效率是学习成果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学习效率=学习成果/学习时间。就是说高的学习效率应是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大的学习成果。由上式也可推得:学习成果=学习效率times学习时间,即为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我们应该优选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和适量的学习时间,但目前不少教师却采用低效率的学习方式和拚时间,打消耗战的办法,自然是苦了学生而得到的成果极其有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在哪里?首先在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上。这要求学校和所有教师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不光是本学科的成绩)为己任,以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光是眼前的分数)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光是应试能力)出发,艰苦地探讨新的、低耗高效的(而不是抄袭现有的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等高耗低效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譬如,上课不要先忙于解题,要下功夫引导学生加强对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注意指导学生分单元用纲要法、表解法或图解法对相关进行总结归纳,使之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又譬如,练习时要做到精练、巧练,即选题要精,争题要巧,要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注意重过程、寻规律、学方法,达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练习效果,并指导学生归纳类型题的解法,形成有条理的方法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譬如,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一些思维科学这样做,教师备课要比盲目购买大量套题、模拟试题让学生去作要辛苦,但学生脱离了题海,提高了能力,既能迅速提高学生成绩,更由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功在长远。八、为升学率的竞争,示范中学之间相互封锁,勾心斗角。示范中学,特别是同一地区的示范高中,为了各自的荣誉与利益,招生时各出奇招、相互拆台;复习资料与考试试卷各搞各的秘密武器,相互封锁;高考喜报中自吹自擂、相互打压,你上重本的升学率第一,我上重本的绝对数第一。总是勾心斗角、搞得乌烟瘴气。这些摩擦自然也影响示范中学的形象并干扰示范中学正常的教学。九、在示范中学里,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越来越差,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越来越少。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各科教师的密切配合,需要全校教师以及全校员工的共同努力,但近年来,示范中学里教师的团队精神越来越差。教师之间也各搞各的秘密武器,相互封锁,互不服气,经常出现窝里斗,这种内耗使学校很伤元气。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这种合作精神正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如今的一些示范高中里,升学的竞争变得你死我活,同学之间表面亲热而实际上是相互猜疑、各自封闭,很少有真心诚意的合作学习。这必然会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优化。十、示范高中的应试教育被推向极致,严重违背教学规律为了升学单竞争,湖北timestimes等学校的应试经验被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海量做题,频繁考试被当做万能的应考圣经传布。以timestimes冠名的《高考导航》、《模拟试卷》、《解题秘笈》漫天飞舞,泛滥成灾。于是乎,做一题,会一题,题题决定命运;拼一分,高一分,分分成就终身!的横幅,成了一些示范中学的圣旨被悬挂于黑板的正上方,每天一试卷,一月做千题成了硬指标,一月一大考,一周一小考成了硬措施。练习与考试的功能被无限制地夸大,被异化为魔鬼训练的武器。教学已完全背离了自身的规律而走向荒谬。应试教育难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阻遏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这里,我们不必讨论是否题题决定命运、分分成就终身。只就练习与考试的功能上讨论,练习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花功夫指导学生重思维、寻规律、学方法,应该达成以少胜多,做一题,会一片的目标,而不应是让学生去盲目地做一题,会一题,搞题海战术,搞地毯式搜索,这是少、慢、差、费的练习模式。是懒教师苦学生的练习方式。同样,考试只是检测教学的手段之一,分数并非检测学生素质的惟一标准。而且,学生学习成绩的真正提高,是有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的操作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引导,并非大量做题所能达成和考试分数所能体现的。不少学校模拟考试中得高分者不一定在高考中也得高分,高考得高分者也不一定成就终身,这样的教训还少吗!?以海量做题和频繁考试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是当前教育中的一大误区,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事倍功半、少慢差费的教学行为,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没有后劲、妨碍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行为。总之,应试教育是对教育质量提高的一种反动。应试教育开始时还能起到一些表面化的、短暂的效果,使人们尝到一些甜头,但应试教育并非一个能持续推动升学率的法宝,而当应试教育推向极致时,是注定会引起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也制约升学率的提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