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时间:2007-12-20 8:37:5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普教系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探索一条“能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我经过研究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实现数学教学观念的几个转变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培养。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一)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二)是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直接给出时的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3、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必由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可设计学生自主活动,尝试发现,大胆猜测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规律,然后给予严格的逻辑证明。学生的猜想、直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支持,保护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启发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上来,切不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挖苦、嘲笑,扼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需要通过教学等途径来实现,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