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09-11-9 22:30:01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2009年2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内容涉及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民生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就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人的一生来工作和服务的。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减震器”,建立健全有效的劳动保障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第一,劳动保障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是获得最大利润,而社会的公平性,一般民众的生存权就需要依靠政府来保障。一方面靠劳动分配等行政手段来调节,一方面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劳动保障工作就越显重要;第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就是社会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每个劳动者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就业的岗位,使人们的创造欲望和要求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三,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就业和再就业,还是社会保障和劳动者权益维护,都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息息相关。关注民生、关注劳动保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第四,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劳务输出的规模化、产业化,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的劳动保障工作,将推动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二、劳动保障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市的劳动保障工作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8年底,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市登记失业率3.82,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46.7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万人,劳务输出为市带回资金20.84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从1998年开始执行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任务全面完成,五大保险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保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内部分配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保持了和谐稳定。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难度大。三是劳动保障执法力量和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怎样抓住用好机遇,实现突破发展?可以概括为:思路决定出路、特色决定发展。1、以劳动保障执法为切入点,推动劳动保障全面工作科学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和谐社会需要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劳动保障执法,是劳动保障行政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劳动保障整体工作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2、强力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在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目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一是要强力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随着财富总量的日益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重要单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各类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已经并正在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将积极指导他们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对象、工作机制由以国有企业和计划指令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维权服务为主的新模式的重大转变,拓展劳动保障工作新领域,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二是要认真抓好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对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保障其合法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现实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积极扩大就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一要注重发挥经济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当前主导产业建设较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二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形成。三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健全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就业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作为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困难群体实施再就业援助活动。四要注重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税费减免、财政投入、小额信贷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并逐步形成具有普惠性、稳定性、长效性的就业政策体系。五要注重发挥宏观政策对失业的调控作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