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时间:2007-12-14 9:57:5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切实做到三个注重党员“三卡”,核心是体现党员先进性,关键是以党员为本,注重个性化长效管理。在坚持以“三卡”管理为载体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有机融合,坚决避免“两张皮”。按照省州统一要求,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而“三卡”管理则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定责发卡、公开承诺、跟踪指导、总结考评”六个阶段进行,在阶段上不太一致。为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避免脱节和“两张皮”现象,坚持从第一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开始,就按照“科学统筹,超前安排,严格程序,务求实效”的原则,把推行党员“三卡”管理贯穿于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注重上下联动,坚决避免“一头热”。党员体现和保持先进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行中,坚持做到“五个明白”:即让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着重解决机关党员“不知道什么是先进性,不愿体现先进性,以及不知道怎样体现先进性”三个层面的问题;让群众明白“党员将要干什么”,解决群众“不了解党员,不信任党员,看不到党员”三个方面的问题;让上级组织明白“党员正在干什么”,解决党组织管理党员“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让各级组织明白“应该为党员做些什么”,解决“只强调党员义务而忽视党员权利”的问题;让社会最终明白“党员究竟干出了什么”,解决党员“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做到“五个明白”,尽量达到党组织、党员干部、社会群众上下整体联动。三是注重网络式推进,避免急躁冒进。实践证明,我们去年在农村基层推行“三卡”管理是成功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社会群众很拥护。但县直机关职能的千差万别,与在农村推行有较大差异,如何有效推行,确保活动不偏向,我们坚持采用县直单位办点示范→县直重点单位推行→县直单位全面推行的网络式推进的办法,坚持避免因“急躁冒进”出现失误。二、严格把握四个关键(一)突出澄清底子、找准问题。加强党员教育,强化机关管理,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积极奉献社会是机关推行党员“三卡”管理的根本要求。认真调查摸底,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工作目标,是推行党员“三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这方面我们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好“三个会”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查找单位问题召开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代表、社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监督员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多方面查找问题;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每个党员撰写自我剖析材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突出澄清“四个底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点澄清党员底子、机关单位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底子、服务对象要求解决的问题底子、单位岗位目标职责落实现状底子“四个底子”,为“党员有能力做事”、“事事有党员做”打下基础。三是分类梳理问题。对搜集的问题按涉及的单位、科股室、个人进行分类理成条目,分清哪些是单位应予解决的,哪些是科室应予解决的,哪些是个人应当解决的;哪些是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哪些是通过一段时间条件成熟了才能解决的,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群众说明原因。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找准问题,为下一步科学定责夯实基础。(二)突出分解责任、认岗定责。这方面,重点做到“三个三”:一是分解责任做到“三个结合”。即在充分发挥党员的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分解责任同引导党员率先完成岗位目标相结合,同化解单位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同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相结合。二是认岗定责坚持“三个原则”。认岗定责是“三卡”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坚持分级负责、权责对等原则。我们按“为主抓,专门抓,具体抓”的层级分离办法,对重点类似问题坚持集中解决,难点问题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解决,岗位职责问题党员带头率先解决,社会问题党员主动解决,使各种问题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其次,坚持简明具体、便于操作原则。将工作目标责任逐条细化,做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便于考评。再次,坚持各尽所能、自愿优先原则。在“三卡”发放前,将党员“三卡”内容先与党员个人见面,党员个性目标充分考虑尊重党员个人意愿,以有效激发党员的奉献热情。三是具体操作上严格“三道程序”。坚持按照“自己找→大家提→组织定”的“三道程序”,科学确定每个党员职责。坚持自己找,就是让党员自己充分根据自身能力、特长找岗;让大家提,就是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共同商讨,提出每个党员适合履行的职责;组织定,就是召开支委会看解决单位的重点问题的责任是否分解,看化解热点、焦点问题的责任是否到人,看解决难点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力,看党员先进性是否很好的得以体现,对每个党员认岗情况进行审定,最后科学确定每个党员的“行动卡”个性目标具体内容。(三)突出量化考评、公开承诺。在考核标准上坚持百分制量化考核,按照“群众评议20分、基本共性要求30分、个性化承诺职责50分”的量化计分标准,对党员进行考核考评。在考核范围上,广泛邀请机关党员和一般干部、服务对象代表参与评议。在考核结果运用上,严格与党员干部年终考核奖惩、福利待遇、提拔任用“三挂钩”,建立健全“三卡”管理的激励机制。(四)突出加强领导、督促指导。党员“三卡”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不断需要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管理办法。为此,我们坚持把加强跟踪指导贯穿于党员“三卡”管理的全过程,确保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一是成立跟踪指导班子坚持把党员“三卡”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持续长效。二是坚持全程跟踪指导。对党员“三卡”管理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全程跟踪督查指导,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抓。三是边学边查边推边改。无论是哪个阶段发现了问题,均坚持及时解决,及时完善,坚持不“后推”问题。四是建立详细管理台账。三、努力凸现五个作用一是突出发挥党员在坚持学习、勤于思考方面的导向作用。学习是党的灵魂。在推进“三卡”管理中,注重引导党员带头经常性学习党的政策、方针,使每个党员都自觉成为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二是突出发挥党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上的表率作用。履行岗位职责是每个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义务,在这一前提下,运用制定个性目标这一举措,采取党员挂牌上岗服务等形式,将党员与一般干部区分开来,注重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为推进单位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突出发挥党员在解决单位老大难等问题上的骨干作用。采取党组织负责、党员落实、分层次推进的办法,在定岗认责中将问题量化细化到每个党员身上,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引领群众共同解决重难点问题。四是突出发挥党员在为民办实事、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纽带作用。五是突出发挥党员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职责和树立社会形象方面的支撑作用。在明确党员“行动卡”时,注重提出党员的社会公益服务目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创建优良环境的热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