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木子店中心学校2009-2010学年度工作要点

木子店中心学校2009-2010学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2009-11-12 9:01:46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基本宗旨”;实施“科学兴校质量强校、严谨治校,勤俭办校”的战略决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长,创办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主要工作任务:(一)、加强部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强、业务精湛的干部教师队伍。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民主、团结、廉洁、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1)、完善《干部量化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责任、权利,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并坚持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评议。(2)、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逐步落实末位淘汰制度。(3)、结合“麻城市作风建设年”活动,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防止干部腐败堕落。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1)、20092010学年度,坚决推行“竞争上岗,差额招聘”的人事改革制度,树立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调动教师积极性。(2)、加强教师管理,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考核细则》,逐项评估每一位教职工,并能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工作调动的主要依据。(3)、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每年评选师德标兵一次,并利用暑期组织师德标兵巡回演讲。(4)、实施教师“七个一”工程:1.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2.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3.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优秀论文或优秀教案;4.创一流的教学成绩;5.完成一个以上的校本科研课题;6.创一流师德、师风;7.掌握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5)、以德修身,培养教师五种精神:1.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2.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3.锐意创新的创新精神;4.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5.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6)、启动本镇“名师工程”,努力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科学带头人,逐步实行“职称”,“评优”,“评先”,“提拔”直通车。3、严格政治学习制度,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笔记”、“有效果”。(1)、结合即将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抓好教师的教育科学发展理论的学习讨论活动,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增强创新意识。(2)、加强教育法规学习,增强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的自觉性。(3)、集体学习每月不少于两次,每周自学一次,并做到学习有记录,教师有心得体会。(二)、狠抓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全面开科上课,建立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各学校都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开足课时,把全面开科上课作为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2、突出“备,教,改,导,练,考,评,统”八大程序。教务处对每个环节都要提出指导性意见。3、继续实行月检时报制度,学校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并在每月30日之前报一份到中心学校办公室。4、狠抓课堂教学,督促并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5、完善学校建章立制,抓好多种方案的实施,切实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和方案的激励作用。中小学都要制订好质量管理方案,中心学校每星期对部分年级和学科进行抽考,其成绩量化到学校和教师,每年学校和教师结一次硬帐。6、加强检查与普查。中心学校外务管理人员每周都要有60%的时间深入第一线检查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校长、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外务干部每期听课不少于25节,校长主任不少于20节。(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有用人才。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不断改进和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责任心”上出成果。2、学校政教干部要经常深入班级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并经常与差生座谈。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学校分管到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每期与学生座谈不少于20次,参与主题班会不少于5次。3、开展德育系列活动。一是以政治课为主的各科课堂德育渗透系列;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三是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四是班会教育系列;五是团队活动系列;六是法制教育系列。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的感召和凝聚力4、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努力研究留守儿童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各学校都要制订留守儿童管理方案,并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活动,有成效”。5、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各学校要抓紧九月份开学初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和教育,培养学生“爱卫生、守纪律、讲秩序、讲文明”的良好行为规范,把《守则》和《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行为准则。(四)、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落实科教兴校的治校方针。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一支业务过硬,素质强,理念新,能吃苦的科研队伍。2、从校本课题着手,努力搭建课改平台。(1)、每所中学、中心小学至少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并制订方案,组织队伍,尽早实施。(2)、每位教师要确定一个课题,并制详细的工作计划,力争本年度完成研究任务,并交学校评估验收。(3)、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改革,改变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的艺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听、爱学。3、进一步组织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解决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积极完成各级教科研部门下达的论文、教案、课题、科研创新、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作品任务,并力争获奖。中心学校将继续投入经费,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将扣除其量化管理方案分数。5、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培训活动,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五)、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表演和文体活动。各学校每学年要召开一次体育、文艺比赛活动,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中心学校计划2010年元旦主办全镇中小学文艺会演活动。(六)、狠抓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平安。1、各校要制订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并有一位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管理方案和制度做到内容充实,措施过硬,管理无疏忽,时间无空挡,区域无死角,奖惩措施得力.2、建立安全责任网络,实行层层责任制,确保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稳定运行。3、抓住国家“校舍安全工程”这一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三年内完成消除c、d级危房,根除安全隐患,全镇中小学及教学点,d级危房严禁投入使用。4、定期对学校房屋、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5、认真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饮食卫生、疾病防治、防火防盗、地质灾害、防溺水、用电用水等系列安全和教育活动。6、制订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分明,力争把各项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7、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乘车安全管理,禁止学生乘坐“三无”车辆:1、无驾照2、无牌证3、安全性能差。严禁接送车辆超载,确保学生及幼儿安全。8、做好食堂及校内商店食品安全工作。9、建立和完善安全档案,并做到次序存放,专人管理。10、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做到人人抓安全,课课谈安全。学校要坚持课堂点名制度,并对迟到、缺课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好记载,对课堂学生纪律和学习情况做好考评。11、加强撤点并校后低年级寄宿生管理,统一由家长接送,并严格履行签字手续。学校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与家长、生活老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校本培训,缩小城乡差别。1、各学校要成立分管校长、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订远程教育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好学科学习、培训、应用活动。2、抓好器材管理,从光盘到电脑、多媒体投影等,一学期一清理,一登记,责任到人。中心小学要管理好撤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设备,一旦能用于教学,不得挪作他用。3、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上课,让远程教育成为改变山区教育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工具。(七)、抓好工会工作,实行政务公开。1、充分发挥工会参政议政和纽带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工会工作,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桥头堡。2、发挥工会的监督职能,开展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透明度。3、健全学校工会组织,保障工会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4、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八)、加强财务管理,开源节流,为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驾护航。1、坚决执行学校零收费政策,并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2、保险、课辅实行市场运作,学校不得干预和强行摊派。3、严禁教师向学生兜售和摊派各种课辅资料和商品。4、搞好学校经费决算,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一是要有计划的偿还学校债务;二是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账务做到日清月结,增强学校收支透明度。(九)、抓好老教教师和支教及资教教师管理工作。1、继续发挥老干部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排忧解难。2、关心支教、资教教师的工作、生活,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抓好教育宣传工作,为教育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好品牌。(十一)、加强纪律检察工作,对违纪违规的领导和教师及时调查,掌握材料,从快从严处理。(十二)、抓好中小学实验准备工作。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