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时间:2007-1-12 8:11:38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为契机,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优化备课组活动。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精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开创我校新世纪语文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备课组活动。2、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4、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三、工作重点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2、优化备课组活动,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3、组织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四、具体措施(一)落实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1、语文教学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突出实践性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热情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轻松的氛围中吸取知识。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根据语文学习规律,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以足够的时空和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确保课内信息交流面达100%。4、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有创见的表达,将阅读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环境。增加语文实践机会,使语文学习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语文充满生机和活力。6、重视审视教师的角色,加强自身学习,丰厚文化底蕴,不断更新知识,厚实内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的知识储备不一定多于学生。古人亦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课堂上,应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努力做到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1、备课:本学期在一年级尝试推行集体备课制度,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各人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共享,充分吃透教材,在备课教案中渗透实践性学习内容,以及社会环境内容,以便更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①组长认真组织集体备课,保证备课时间,保证出席人数,做好备课记录。②加大研究力度,每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尤其是主讲人,要向老师推荐教学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创意的教学方案。③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集体研究,教案共享,但要根据各班学生特点,为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个人还必须深入钻研,上课前,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所写内容不拘形式,但应有实用价值。④备课组活动后及时上交主讲人教案,组内评议表.2、上课:知识交待要准,能力训练要实,教学形式要活,教学方法要新,师生情感要真。①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吸引学生的学习。②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④充分运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展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批改、辅导。批改要正确、及时(作业不过日,作文不过周),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辅导要注重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入脑入心,唤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①不加大作业量,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对学生家庭作业总量的规定。②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课外作业与各种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③要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兼顾两头,做好补差提优工作,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展。4、考核: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积极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营造“爱读书,勤学习”的氛围。中、高年级学生在期末分别进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读书汇报会。2、学期终结时,组织高年级学生检查一年级学生的认字情况。3、早读课、阅读课,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期末评出本班最佳朗读者。4、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期末评比一次学习标兵。5、在全校掀起“诵读古文经典”的热潮。五、具体安排二月份:1、制订语文教学计划。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备课组活动。三月份:1、在学校举行一次优质课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课答辩竞赛,并各选拔一名选手参加全市比赛。2、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四月份:1、组织教师观摩城区及市直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课、答辩竞赛。2、组织教师参加市直学校优质课及说课答辩竞赛。五月份:1、“引导主动学习”专题实验的老师做好阶段性结题准备工作。2、做好城区过渡年级教材教法培训等相关工作。六月份:1、举行500名儿童经典诵读活动;2、做好期末复习,迎接全市教学质量调研测试;3、组织四年级学生检查一年级学生认字情况。4、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