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村“四类”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四类”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07-12-28 15:06:1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随着形势的发展、政治文明的整体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广大农民群众的贫富差距越发明显。这一特殊转型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一时期,农村存在“四类”党员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存在问题农村无职党员、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和时代性难以体现。二、原因分析一是无职党员。部分农村无职党员不能适应新旧体制的变化,自我要求不高,荣誉感淡化,利益驱动性强,普遍存在思想懒、作风飘、纪律散,党的先进性难以在他们身上体现。二是老年党员。他们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大多是小学文化或是文盲、半文盲,再加上长期不参加学习,教育培训跟不上,部分老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作风弱化,在当地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逐渐下降,难以发挥党员的作用。三是贫困党员。这类党员受贫困的困扰,对生活失去信心,缺乏进取心,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流动党员。这类党员由于长期外出务工或弃农经商,居无定所,工作无固定职业,培训教育难,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更难,长期下去,其先进性也难以体现和发挥。三、对策及建议为发挥好农村“四类”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提高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应采取以下措施并抓好落实。(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开展党员政治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帮助广大农村党员胸怀远大理想,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结合实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村党的头脑,保持和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二)严格监督管理,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坚持和完善农村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带头致富党员帮助贫困户、贫困党员、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办法,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寻找空间。同时制定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监控力度,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和回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外出党员去向、思想行为动态和生产经营状况等。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活动,以此丰富“三级联创”内容,确保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关心贫困党员,建立农村“弱势”党员帮扶机制。实行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对农村“弱势”党员联户帮扶责任制,帮助“弱势”党员解决基本生活困难、解决子女入学困难、提高致富技能,提供致富信息和法律服务等。通过帮扶,达到农村贫困党员致富有门,增收有方,生活有改善,思想有转变的目标。(四)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党员致富工程”的实施。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尤其是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同,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对广大农村党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学到实用、管用的真本领,加快农村党员群众致富步伐。集中精力抓宣传、抓服务、抓督查、抓考核、定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丰富完善“党员致富工程”内容,充分激发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上工作的开展,尊重和维护好农村基层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采取经常调度,定期检查的办法,指导督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持久开展,突出解决好个别村半公开、假公开甚至不公开的问题,真正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给群众。《农村“四类”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来源于范文先锋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