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理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地理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时间:2009-1-6 11:28:5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所属学科或领域:中学地理适于的学段/年级:7年级设计者:刘遴琳大连市西岗中学一、简介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二、学习者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2、本课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过程和方法: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理念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评价维度: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搜集资料: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图像资料来源: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音乐资料来自网上载的mid乐曲。软件资源从dili.jy(地理教与学资源网)下载的虚拟地球软件myworld。2、教材处理: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1)大陆、岛屿、半岛;2)大洲名称、轮廓;3)大洲位置;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3、课件制作: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3)用flash制作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二)教学实施: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以两个问题1)你知道哪有关大洲和大洋的知识?2)你还想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哪些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4、出示四组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答题的次序。鼓励学生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对一些重要的、疑难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利用手中的工具(教材、地球仪)进行巩固、明确。教师及时给予评价。5、课堂小结,出示题纲,回顾课程内容。6、小组竞赛,巩固知识。1)必答题为拼图,需要小组的三名同学合作完成,即:一个同学说颜色,一个同学说相应的大洲名称,一个同学相应的大洲拖动到位,用时最小的小组为本轮比赛优胜组。2)抢答题,答对加分。3)风险题,分值最多小组先选题,各组答题,题对加相应分值,反之扣除相应分值。分数在flash计分板上显示,最后教师宣布获胜组。7、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任务,查找更多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要建设绿色家园和蓝色海洋,增强学生的环意识。提出希望,让同学关注更多的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情况,小组竞赛得分情况。(三)知识扩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或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写出《大洲大洋知多少》。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或资料能力。七、相关资源1、主要教学地点√只在教室只在机房教室机房其他地点,请列出: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课件的制作、相关电教媒体的使用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应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帮助学习(课后)]4、硬件:⑴教师用计算机(1)台⑵学生用计算机台⑶局域网 需要√不需要⑷专用教学平台:√需要不需要⑸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不需要⑹学生回家用电脑:√需要不需要⑺学生回家用internet:√需要不需要⑻其他硬件:视频展台、投影机、影碟机5、软件:⑴通用软件:powerpoint、word2000、acdsee、photoshop、flash、winzip、flashget。⑵学科素材/资源库:地理教与学资源网⑶学科教学软件:自制七大洲拼图⑷本次教学教师必须自编课件吗:√必须可要可不要不需要6、外接设备:⑴打印机:√需要不需要⑵扫描仪:√需要不需要⑶数码相机:需要√不需要⑷其他外接设备: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需要)。7、访问网站:dili.jyihouse.hkedcity.cas.ca.dlpd8、人力资源本次活动的主要准备活动由执教教师设计,精心的准备;市、区电教部的老师及校领导给予很大的支持。9、致谢和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学教学参考图谱,《世界地理》(上册)dili.jy(地理教与学资源网)中国地图版社,《最新世界地图集》八、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2)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善于利用工具和资料收集数据。3)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4)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