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

时间:2007-12-5 9:38:4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摘要]党员的先进性是与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具体的、历史的,与时俱进的特征;必须按照时代要求客观分析和把握党员体现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打造“双带”党员队伍,建设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队,是新时期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主攻方向。《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衡量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关键要看党员是否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基层组织工作的重大问题。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好坏,维系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事关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人心向背。面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各级组织必须站在开拓党和人民事业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问题,寻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的空间和舞台,探索实现自身先进性的新形式。最近,江山市委组织部就新时期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分别对务农、务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中介组织五个不同阶层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内容、形式、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建设农村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队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一、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过80多年实践洗礼检验的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江泽民同志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阶级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员的先进性总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党的先进性寓于党员先进性之中,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先进性。(一)党员体现先进性既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先进性决定党员先进性发挥的方向及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回顾建党80多年的历史,党对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内容、形式及其要求,总是随着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民主革命的抗日战争时期,党把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作为全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党对各个领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八个模范上:即“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力,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设新中国。党对党员发挥先进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带头发展生产,积极投身土改,带头入社等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围绕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是否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勇于探索,敢于改革,身体力行地做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推动者,就成为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先进的试金石。以十六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目标任务,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就是党员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党员体现的先进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总是伴随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广大党员具备并保持先进性,整个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和党在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实现。正因为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全体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不同要求,确保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巩固,成为一个深受全国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坚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党员实际模范行为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提出相对统一要求是共性问题,农村党员具体体现先进性是个性问题。共性寓于个性,个性体现共性。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是具体实在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如革命年代相对于党的先进性而言,农村党员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不怕流血牺牲等;又如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党员先进性更多地体现在响应党的号召,解放思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位老党员用一句“革命时期冲在前,土改时期带在前,计划经济时期干在前,改革开放年代闯在前”的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党员的先进性是历史的,与时俱进的。在乡村座谈、走访中,我们强烈地感到,群众看党员最看重的是党员是否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事。淤头镇光辉村有名老党员,自己的手头并不宽裕,但四年如一日,化去10000多元赞助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上学,赢得四周乡邻的翘指称赞。在新时期的农村,人民群众评价党员最重要的是看党员有没有“双带”能力,这是群众衡量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党员体现了先进性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吴村镇寺后村支部书记郑水明,自己种植苗木致富后,带动和帮助本村8户农民和4个镇干部发展苗木种植100多亩,使他们走上致富路。他自己每年要支付村民误工费近7万元,相当于日收入20元10个正劳力1年的工作量。村民们说:“水明心里有我们,头带得好,我们得到实惠”。市私营企业主天蓬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水,始终坚持“联合起来,共同致富”的企业宗旨,不仅使公司30名股东率先富裕起来,而且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年养生猪近50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20多万头,产值1.5亿元,带动了地方一个产业的发展。郑水明、王国水等的实际行为,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党员的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而且反映了农村群众希望党员发挥先进性呼声的主流。(三)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城乡“四个多样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农村党员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其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加速分化趋势。十六大报告概括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农村党员的从业者和创业者。党员就业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先进性体现方式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农村党员先进性应如何体现?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显然,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毫无疑问,农村党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精神,自觉地去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从7个乡镇、21个行政村的座谈、问卷简答的综合结果来看,农村不同阶层群体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理解、体现及其内涵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见表一)。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党员、乡镇干部对新时期农村五个不同阶层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形式和内容,看法是基本一致的,集中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三类评议主体评议五个阶层党员的15个选项,有12个选择“带领群众致富”,10个选择“热心公益事业”。可见,无论是群众、党员自身,还是乡镇干部,对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和“热心公益事业”上体现先进性,是他们的共同期望与呼声,这事实上反映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大问题,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主要体现。从表一中,我们发现,不同阶层党员体现先进性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对私营企业主党员,人们要求其依法经营,实际上鼓励其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要求其支持村工作,消化剩余劳动力,实质是鼓励其起示范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农村,希翼私营企业做强做大,增强吸纳农村劳力的村民居多,他们渴望通过进厂打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情理中事。吴村镇私营企业主党员叶法金,主动把羽毛球厂办到村里,使40多名妇女实现就业,人年均增收近5000元,广大村民深切感到私营企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充分说明,私有经济在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不争事实,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还在表中看出,这些要求呼声涵盖了不同阶层党员的政治立场、宗旨观念、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在问卷“你认为农村党员先进性主要应体现”的多项选择中得到了验证(见表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五个选项选择比率结果依次是:“思想政治品德好”选择人数最多,居首位,达到73.8,分别占群众、党员、乡镇干部参评主体总数150、130和224的67.3、68.5和81.3;“有致富带富能力”排第二,占67.5;“执行富民政策带头人”列第三,占64.9;“热心公益事业”处于第四,占63.7;“遵纪守法”选择人数最少,为63.1。值得注意的是,群众和党员评议的出发点有很大的不同,群众对党员“有致富带富能力”的期望值最高,在五个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达到115人,占总数150人的76.7,高于“思想政治品德好”八点四个百分点;而党员自身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少,比率最低,只有56人,仅占130人的43.1。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表(表一)评议主体党员类型群众党员乡镇干部务农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办事公正;为群众办实事;热心公益事业;带头执行上级决定;关键时刻冲在前。为群众办实事;带头致富;带头上交税费;带头执行上级决定;带领群众致富。带头执行政策决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办事公正;热心公益事业;关键时刻冲在前。务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为村发展经济出力;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争光。关心支持村工作;热心公益事业;为村发展经济出力;在外遵纪守法。带领群众致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提供致富信息;在外遵纪守法。私营业主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公益事业;多消化劳动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热心村公益事业;合法经营;关心支持村工作。依法经营;发挥示范作用;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个体户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关心公益事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合法经营;热心村公益事业。依法纳税;主动带富。中介组织党员支持群众增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支持村工作;为发展经济提供支持。诚信经营;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为印证座谈、问卷反映的共性问题,我们选择了“四个多样化”特征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吴村镇,作为党员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典型案例进行一些分析。该镇下辖16个行政村支部,共有党员446名。按性别分,男性党员415名,女党员31名;按年龄分,35岁以下党员65名,36岁到50岁党员117名,51岁以上党员264名(见表三)。从这份统计表中,我们得到许多启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带动和促进该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党员致富能力普遍强于普通群众。该镇纯务农党员主要以51岁以上党员为主。在统计中,纯务农党员266名,占446名党员的59.6,其中,51岁以上党员216名,占48.4。从吴村镇和和寺后村2000至2002年群众和党员年均收入调查来看,党员户年均收入普遍比群众高出600元左右(见表四)。这说明,年龄大的党员大多仍保持勤劳本色,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精心培育农作物率先富裕起来。二是党员干部在致富带富上起到“领头羊”作用。全镇16个行政村,有支部委员以上党员干部43人,其中,纯务农11名,占25.6,从事其它等32人,占74.4。在从事其它的32人中,经商办厂和规模种养18人,运输、打工等14人。由此可见,该镇行政村党员干部致富能力比较强,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意味着大部分党员具有带富能力,只要他们心里装有群众,肯于奉献,能够起到带动群众一道致富的“领头羊”作用。三是高收入集中在中青年党员。年收入少于5000元有136人,占30.5,其中51岁以上党员130人,没有35岁以下党员;年收入0.51万元有96人,占21.5,其中51岁以上党员最多,达67人,35岁以下党员1人;年收入1.5万元以上有137人,占30.7,其中,35岁以下党员49人,是这段年龄党员总数65名的75.4,36岁到50岁党员60人,是这段年龄档党员总数117人的51.3,51岁以上党员28人,是这段年龄档党员总数264人的10.6。可见,中青年党员致富能力最强,有重点地加强对这些党员的教育培养,使之更好地发挥先锋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对6个乡镇、15个行政村村民与党员20002002年的年均收入调查对比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党员致富能力普遍比村民强的事实,尤以吴村镇最为明显(见表四)。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表(表二)注:综合表中分项的百分比率,是150份随机抽样问卷,130份行政村党员和224份乡镇干部集中问卷分项选择之和除以504份问卷总数得出的比率。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调查表(表三)类别名称数量就业年收入纯务农规模种养经商办厂其它(打工等)〈0.5万0.51万11.5万1.5万以上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党员党员446743216817102127484531613012867152339496028支部委员43714注:1、①指35岁以下党员。②指36至50岁党员。③指51岁以上党员。2、党员总数内已含支部委员。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调查表(表四)乡(镇)村年份收入须江镇贺村镇塘岭乡淤头镇吴村镇峡口镇岩下村莲塘村湖边村丰益村岭阳村下西坂际头村永兴坞光辉村水角塘头寺后村吴村村天堂村长西坑连丰村2000年人均收入群众户312623663400331718391499243827302951271133003400274519003200党员户3400255036003507183914992640207032202684390038003000250034002001年人均收入群众户334625083500361519671591260930003120291737413600278821003450党员户4000278037503915196715912800345036902719430041003100255036002002年人均收入群众户371426703865410814691242176932923378312738003850164532003600党员户400029104200461014991242198036603980318350004500200034003800通过对五个不同阶层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表述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也就是说,只要在“六性”上得到体现的,就应当承认党员具有先进性:1、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就是党员必须坚定信念,在大事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下,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言行上应有利于增强党内团结,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2、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性。就是党员要解放思想,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在思想上必须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不断修正,与时代同步伐,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守旧,不僵化,不教条,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紧迫性。就是党员要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仅要带头致富,还要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敢冒、敢创、敢闯,勇立潮头,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致力公益事业的主动性。就是党员要牢记宗旨,立党为公,讲求社会公德,心中要装有人民群众,热心助残,扶贫济困,修桥补路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依法行事的自觉性。就是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务农党员要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务工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厂规厂纪;私营业主党员、个体户党员和中介组织的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不蒙农,不坑农。6、应对突发事件立场的鲜明性。就是党员在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等突发性事件时,要立场鲜明,敢于斗争,冲锋在前,勇于牺牲。二、按照时代要求,客观分析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党员兼具社会成员与社会特殊成员的双重属性。应该说,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主义农村中,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发生的诸如政治思想弱化,面对农村改革的深化而出现一些困惑和矛盾,或在新形势下体现先进性不是很充分,这是正常的。要求每个党员在变化了的或在变动中的环境条件下都体现先进性,或看到一些党员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否定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这不是科学客观的态度。(一)必须辩证地看待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应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体现先进性离不开客观环境与历史条件。他们发挥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看农村党员先进与否,不能简单地、抽象地看某一个侧面,必须用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党员现实表现,又要看党员的历史表现。如就业方式多样化后,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务工党员为例,从大的方面看,他们在务工的岗位上为企业、为当地、乃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先进性,而相对于家乡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客观上因人在异处而关心不够,做的少些,如果不加分析就说这个党员没有先进性,显然是不合适的。应从言行上全面考察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应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评判一个党员有无先进性,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党和人民对党员的要求历来重思想表现,更重行为模范。如看一个年轻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只从其有致富能力就认定有先进性,还应从思想上,特别是在带领群众致富上考察其是否体现先进性。应从对社会的贡献上分析党员是否体现先进性。我们共产党从来不反对党员的个人利益,不要求她的党员成为苦行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肯定了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可以获得与其劳动等价的收入,即合法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获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荣,因其反映了党员对社会的贡献。强调党员自觉奉献与给予党员付出实际劳动的合理报酬应该是一致的。不能把党员在付出劳动后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党员多付出劳动多拿报酬片面理解成其思想觉悟低,没有奉献精神,缺乏先进性。(二)应从党员的时代要求上分析把握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党员的时代要求作了新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应当充分肯定,对照这一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纷繁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上一些党组织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少数党员不能保持甚至彻底丧失先进性,没有体现时代要求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调查中,我们采用“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党员”和“乡镇干部评党员”的方法,对504份问卷评议五个不同阶层党员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表现在务农党员身上,主要是全心全意为群众的思想树立不牢。问卷“你村党员碰到邻居有困难是否乐于帮助”,群众、党员、乡镇干部选择“大部分积极性不高”和“一般不帮助”,占66.7、23.8和37.1;“处理村民纠纷”,选择“拖拉、回避”和“分亲疏、不公正”,有42.6、1.8和22.8;“主动扶持贫困户”,选择“会”,仅占24.7、40.8和26.4;“你村党员对公益事业”,选择“不热心”,高达80、35.4和57.2(见表五)。致富带富能力欠缺。问卷“你村党员致富能力”,选择“强”,仅有19.3、28.5和28.1;“你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选择“有”,只有20.7、26.2和21,选择“一般”,三个不同对象的回答有着惊人的相似,几乎一模一样,分别是65.3、65.4和65.6(见表五)。体现先进性行为上的不作为。问卷“你村党员执行党的政策和村里的决定”,选择“被动执行”、“和群众差不多”和“不如群众”,比例高达48.1、17.7和33.5;“你村党员主动带领群众致富”,选择“能”,仅为14.7、30和19.2(见表五)。表现在务工党员身上,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党员出去后不与家乡党组织联系,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没有尽到党员的责任。倒是每次换届选举,大部分党员不管在本市,还是千里、万里之遥,能赶回参加选举。群众中说这些党员是“选举党员”。表现在私营业主党员身上,主要是对村支部建设关心支持欠缺。与现任领导关系好的,工作上支持得较好;如不好,一般不支持村里工作;拖村里工作后腿的也不鲜见。个别企业主党员在经营上,诚信度不够,在群众中“老板”派头十足,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群众与其有相当的距离。表现在个体户党员和中介组织党员身上,主要是有的党员忙于挣钱,关心过问村里的事较少;个别在经营上存在不守信用的问题;在维护群众(消费者)合法权益上有待进一步改善。江山市农村党员先进性调查表(表五)问题乐于助人处理村民间纠纷扶贫帮困是否讲正气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执行政策、决定选项会积极帮助大部分积极性不高一般不帮及时、客观公正拖拉、回避分亲疏、不公正会有的会、有的不会不会讲有些讲、有些不讲不讲考虑国家集体利益多一点考虑个人利益多一点只考虑个人不顾国家集体能够带头执行被动执行、不够主动和群众差不多不如群众群众150人434951764420376445499065180127119467(.732.73450.729.313.324.742.73032.76043453.3847.312.730.74.7党员130人9126510313153631794498261100149p203.879.2100.840.848.50.860.833.875.4200.876.910.86.9乡镇干部224人1396815168341759154992113412390513444307b.130.46.77515.27.626.468.8441.150.41.854.940.22.259.819.613.93.1问题关心公益事业致富能力带富能力主动带富对不良风气有无号召力选项热心一般不热心强一般差有大部分有、部分没有没有能大部分能、部分不能不能参与、纵容不关自己的事不管自觉抵制强较强一般没有号召力群众150人44743129981731645022685519606325307211).349.320.719.365.311.320.742.733.714.745.336.712.640.94216.720487.3党员130人8146378543482439769161485424735b.335.428.565.43.126.263.13.13058.56.91210.865.432.336.226.9乡镇干部224人9810631477481541643147221710710399432.652.74.528.165.63.121.468.87.119.265.69.87.547.84644.219.20.8注:①行政村党员、乡镇干部问卷为集中问卷、当场回收样本;②群众问卷全部为调查组成员进农家、跑田间、爬山头随机问卷回收样本。(三)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党员先进性发挥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阶层党员存在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也有市场经济利益调整的碰撞;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主观行为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1、经济社会结构和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由此催生的“四个多样化”影响,是诱发党员先进性问题的客观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不仅对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农民的思想观念以空前的冲击,更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讲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必然会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思想观念随着发生变化是情理中事。市场经济催化农村群众的“三观”迅速发生变化,特别是“四个多样化”促进党员内部分化,由此诱发的一些消极东西在党员身上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三种不同心态上:一是趋利心态。市场经济使人变得更加实在,更加讲求实惠。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需求多样化,使党员从过去只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变为既关心国家集体、同时也关心自身利益。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利用市场经济等价性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使党内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商品化色彩。二是趋名心态。一些得益于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而富裕起来的党员,转向追求政治地位、荣誉。如有的党员热心于做村里的“太上皇”等。三是趋安心态。一部分党员信奉“自扫门前雪”,做好好先生,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什么也不管、不问,组织开会决定重大事项,人云也云,不象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大流动,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务工或经商办厂,在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促进农村传播文化工具的改进,高科技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国内外的积极信息,也传播进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一些缺乏政治鉴别力的党员内心产生躁动,政治信仰动摇,丧失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2、党内教育管理失严,监督不力,党组织对党员的亲和力、凝聚力、控制力下降,是产生党员先进性问题的管理层面原因。由于形势任务和客观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疏漏之处。一是党组织对党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表现为对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状况分析、研究不够,心中无数,以致出现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缺乏有效载体。一些党组织存在“会荒”问题,即使组织党员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念一下文件、读一下报纸。不少党员反映,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炒陈饭”,听不到新鲜内容。实际上,一些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对党员思想出现的多样性、变异性,怎样去教育党员?一些党组织感到束手无策。三是管理失严,监督不力。对极少数能力强,大错不犯、小错常犯的党员,认为其在某项工作上能为组织分忧,对其教育管理不严,致使这类党员越陷越深,最终走向反面,以至造成恶果。四是对党员关心不够。对党员要求多关心少,部分没有感受到组织温暖的党员出现与党组织离心的倾向。五是保障不力。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少。3、党员自身降低要求,宗旨弱化,行为失范,是导致党员先进性问题的主观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党员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主要是观念陈旧、政治热情衰退、理想信念动摇,宗旨弱化。有的认为共产主义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多讲点现实,少讲些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的共产主义,尤其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认为讲了那么多年的共产主义,自己还在受穷,把经济搞上去才是最好的主义。有的在原则问题上和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有的观念陈旧,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不愿接受甚至排斥新生事物,看不到改革开放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实惠,看不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看不到社会发展是个矛盾运动,是在扬弃中发展。有的奉献精神消退,认为“讲了奉献,赔了工钱,瘦了责任田”,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三观”发生扭曲,思想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淡化了国家、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腐化堕落,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共产党的宝贵品格。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松弛,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等。还有一些党员受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影响,盲目崇洋媚外,受其影响,政治上淡化或放弃了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影响了一以贯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可以预见,“入世”后,西方国家必将把wto作为开辟“思?document.clear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imbsystem)document.clearbodyoverflow:hiddenoverflowy:hiddenalert(信息监控系统检测到不允许的词infosafekey)window.closelocation.href=about:blank性ù逑绨咨炒逯р渴榧俏庾旮患耙恍〔糠值吃保且虼耸艿降臣秃头傻闹撇茫徽蛔悖κ虏还s械牡吃辈唤卜ㄖ疲唤舱形κ缕竟叵登资琛⒏星樯钋郴曜迹ㄈ∩帷t谂┐澹吃惫歉捎绕涫堑吃备刹啃形氖х叮纫话闵缁岢稍钡男形х叮溆跋煲蟮枚啵缁嵛:σ畹枚唷2⑶遥吃绷斓几刹啃形氖х叮菀滓鸬吃倍游榧逍形氖х叮绯鱿终庵智榭觯蠊突岣友现亍?三、围绕实现党在新时期目标任务,充分认识党员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总是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联的。党的十六大描绘了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作为党的先进分子,理应为党所制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奋斗。毫无疑问,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紧紧围绕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模范。党员的素质决定党员的先进性。党员要不辱历史使命,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党员的素质问题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提高党员素质是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党员的思想与行为先进与否,说到底是由其自身的素质决定的。这个素质指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不断增强党员的素质,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基础,推进党的中心工作的落实等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党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党员执政为民、服务人民能力发挥的程度。党员的号召能力强不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不强等,最终是由党员自身的素质决定的。党员的综合素质体现党的形象。在群众眼里,党员的一言一行代表党的形象。党员言行一致,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心系群众,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利益,实质上是在塑造党的形象。党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党员能否发挥先进性。党员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不能影响和号召群众,没有致富能力,就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新时期的农村,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只有不断锤炼并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号召“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x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指明了努力方向。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为我市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显然,服务这个大局,是党员发挥先进性,不辱使命的核心内容。就江山市农村党员来说,发挥先进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具体来讲,就是要从“四个形象”上作出表率。(一)做模范促进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的宣传员表率。党员要自觉当好党的喉舌,认真、及时地将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宣传给群众,引导群众依靠党的政策发展生产,建设小康社会。当前,党员要在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吃透精神实质的前提下,深入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央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战略步骤、目标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群众按照国家产业导向,合理调整种养殖结构,发展扩大生产;大力宣传“兴工强市”战略,动员和组织群众努力为发展江山经济,打造“信用江山”,建设新江山贡献力量。(二)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致富带头人表率。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农村各阶层党员要成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模范,就必须在发展经济上做出样子,争当致富带头人。提倡和鼓励党员依靠党的政策,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带头富裕起来。要敢为天下先,带头去适应市场,闯市场;带头调整种养殖结构、产品结构,拓展中介服务项目;带头学科技,努力通过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带头招商引资,做大企业规模;带头讲诚信等。总之,每个党员都要通过带头作用,成为群众致富学习的榜样,成为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一面旗帜,成为推进发展和建设物质文明的主力军。(三)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众贴心人表率。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就是要牢记《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公仆,勇于奉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一心为民谋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使人民群众与自己一道共同走上致富路。要帮助群众找准致富的路,手把手地向群众传授致富技术,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对于资金有困难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给予积极支持;要引导群众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支持群众经商办厂;要主动牵线搭桥,组织群众劳务输出,广开就业门路,等等。党员还要把百姓的冷暖挂心间,自觉关心扶持弱势群体。要经常到贫困的群众家中走走、看看,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扶贫济困,让这些困难群众感觉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四)做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明人表率。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有高有低,但思想政治觉悟不能因文化素质的高低而打折扣。每个党员应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锤炼党性,身体力行,努力倡导时代的文明新风,文明生活,健康娱乐,体现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形象。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党员要继续深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带头破除或改正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做执行规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做到“五讲四美”;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党员还要不信谣、不传谣,做团结群众、稳定社会的模范。一句话,党员要成为建设和传播现代精神文明的光荣使者。四、努力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队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市场经济实质上是能人经济,党员作为农民中的优秀分子,理应率先成为发展经济的能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使党员队伍这个特殊团队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信任,各级党组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倾力打造能人党员队伍,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队。(一)以“五强”为抓手,建强核心,舞好龙头。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只有这些细胞的强健有力,才能保证党组织肌体的纯洁,充满活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农村工作的龙头。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必定会对党员发挥先进性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是党的化身。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要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队,必须首先昂起龙头,舞好龙头,建强村级组织的核心,使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要积极探索并建立公开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办法,切实把政治上是强人,经济上是能人,有本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选拔为村支部书记,配强支部班子,把支部班子建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同时,要重视发挥党员的作用,重大事项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使党员干部形成上下齐心、团结奋进、开拓创业的良好局面。当前,要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好“先锋工程”、“创业富民”工程活动。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党员。在思想政治上要关心党员的进步;在发展经济上要给予党员以引导与支持;在生活上要照顾帮助贫苦党员,使党组织增强对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吸引力。(二)倾力打造“双带”队伍,大力培植“发展第一要务”先锋。基于上述对新时期农村党员先进性作出的判断,以及党员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认为,在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突出体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培植党员致富带富典型,与培养群众致富带富典型,虽然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致富、快富,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但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说,其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扶持党员发展经济,其意义更加深刻,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我们党身处执政地位,要巩固执政,关键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党员有没有“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群众致富带富典型固然能起到示范效应,党员致富带富示范作用意义则更为重大。故此,扶持党员发展经济,打造“双带”党员队伍,实质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培植“发展第一要务”的先锋,树立党的形象。各级党组织应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切实把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打造“双带”党员队伍,作为培植“发展第一要务”先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1、合力扶持党员发展经济。培养“双带”党员,关键要形成上下合力扶持党员发展经济氛围。一是要引导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带头富裕起来。要提高党员在群众的影响力、号召力,党员自身率先富起来是关键。对于尚不富裕的党员,基层组织应积极帮助其找到致富的新路子;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启动资金的不足;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促其广开致富门路。二是积极提供政策扶持。要从资金、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促使率先富裕起来的种养植户、经营户做强做大规模,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三是鼓励有能力、有财力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可以通过建立“一帮一”结对帮扶制度;动员号召规模种养殖、私营企业主党员扩散产品加工、增加就业岗位;组织能人党员向群众提供技术、资金等形式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路子。2、科学施行分层教育,着力提高党员致富带富本领。党员要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能人,就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致富带富本领。要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管、寓教于用、寓教于爱、寓教于乐。当前,要特别重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层党员进行分类施教。要在做好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共性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的同时,针对不同阶层党员从业的特殊性,分别搞好针对性教育。一是合理确定分类教育对象,精选党员教育载体。根据年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安排教育培训对象: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参加大专班、中职自考班学习;中年、文化低的参加中专班学习;对一些有经济头脑、闯劲足的,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或本市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和经济主管部门锻炼。要精心设计党员教育的载体。如党员学习,可以通过创建“学习型支部”,建立起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又如结合实施“先锋工程”,可在党员中开展“万名党员致富工程”、“创业富民”等活动;再如,在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可选用“我是投资环境”、“创业在江山”作载体等,通过教育,营造起“带头创业者有功”、“主动为优化我市投资环境出力者光荣”的良好氛围。二是教育培训内容突出党员的从业特点。对务农党员,要突出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教会他们掌握至少一门以上农业科技实用技术,鼓励他们用学到的技术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作出示范作用。对务工党员,主要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热爱家乡的教育,鼓励他们立志岗位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为村民作出好样板,为家乡争光;对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主党员,主要向他们宣传国家的产业政策,教育他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端正经营方向,诚信经营,照章纳税,鼓励他们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放手放胆做大企业规模,加速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好龙头示范作用;对中介组织党员,主要对他们进行合法诚信经营教育,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功能优势,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项目,尤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三是教育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主要有四类:①培训专题讨论。集中培训可根据学员特点安排不同专题进行讨论,让党员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促进思想交流和经验交流。②培训现场对话。就是设定主题,组织党员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或组织党员到生产现场实话实说。③培训咨询会。根据党员最关心、最棘手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举办咨询会,组织农口、经济、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接受党员咨询,当场帮助党员开出解决问题“药方”的办法,为党员释惑解困。④培训参观考察。组织党员参观企业、种养殖示范基地等,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他们“怎样选择致富路子”、“怎样加快发展”等。3、突出培养能人党员,创新党员发展工作。要用发展的观点抓党员发展,突出培养各阶层经济能人党员。要把农村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特别是要注重在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中发展党员。一是要落实党员发展工作责任。二是要坚持和完善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如群众公开推荐建党对象、发展党员公示制等。三是要拓展发展视野,创新工作方法。江山市近年来特别重视在种养殖大户,起到致富带富示范作用的人中发展党员,对全市党员发展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今年,该市又探索采用了“双推双考、双向培养”的方式在外出创业人员中培养、发展建党对象,确保了新党员的质量。“双推”是指由组织和个人共同推荐外出创业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参与建党对象的选拔。“双考”是指以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外出创业人员中甄选建党对象。“双向培养”是指把外出创业人员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作为主体培养考察党组织,把外出创业人员的创业地党组织作为共同培养考察党组织,双方共同做好创业人员建党对象的培训教育管理。该市现已通过“双向培养”方式,对7个乡镇的134名建党对象落实了“双向培养”工作。(四)严格规范操作,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确保党员队伍先进纯洁。一是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新机制。针对部分无力履行党员义务或信仰改变缘故,主动提出退党要求的党员,探索建立有利于畅通出口的新机制。重点是从主动退出的程序上制订出可行的操作性办法意见。二是制定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与标准。《党章》、《准则》、《条例》对党员标准虽有规定,但衡量标准把握、操作性不强。最主要的是标准过于原则,定性多、定量少,柔性多、刚性少,伸缩性比较大。何况,党员从业形式多样化后,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党员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也不尽一致。要确保这样一项严肃的工作变得易于操作,又符合《党章》要求,很有必要制定一个符合农村党员实际的处置办法,尤其在定量上作出相对易于理解且明确的标准,使疏通出口、确保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处置工作更加透明化。三是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可考虑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在制定出不合格党员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处置捣蛋的,劝退不合格的,淘汰失去信仰的,教育后进的”的思路,对农村党员进行一次重新登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实际上是对党员队伍现实状况的大调查,有利于摸清党员队伍建设状况的底子;另一方面,可以对查实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处理,纯洁党的队伍。四是试行党员诫免制度(党员处分中没有诫免)。《党章》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考虑到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的特殊性,对一部分够不上党纪处分的党员,在处分前增设诫免程序。诫免权授予村级党组织。这样做,实际上赋予村级组织对一些党员采用常规批评教育方法不能奏效,而作出对党员处理的最严厉的权力,有利于调动村级党组织的积极性,提高村级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五)落实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发挥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一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配套协调、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市(县)、乡、村三级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的责任,实行分级负责。拟由县(市)级党委负责每年对行政村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轮训;由乡镇党委负责行政村支委的培训;由乡镇党委与村支部共同负责普通党员的培训。市(县)、乡、村三级组织党员培训要全部建立档案,并将是否按规定要求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作为村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市(县)、乡两级应分别制订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定期组织检(督)查。二是师资力量保障。由市(县)统一建立一支由党校老师、各行各业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定期深入农村进行巡回宣讲,现场指导,以满足和保证党员更新知识,学科技,用科技的需要,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媒体和“农技110”作用,向农村群众传授(递)各类致富信息、技术。三是经费保障。村支部书记干部培训经费拟由市(县)财政负担。市(县)财政每年要将党员培训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安排。培训费用实行实报实销。村支委及普通党员培训经费,原则上由乡、村两级共同负担。对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的乡、村,市(县)财政应给予支持,在核实基础上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对于参加学历培训的党员干部,可考虑按照一定比例,市(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个人掏一点的“三家抬”办法解决经费问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以及把握党员在体现先进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明确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是为了使党员确立创业、干事的目标与方向,从而振奋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努力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提出将培养和建设“双带”党员队伍,建设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锋队,作为发挥党员先进性的主攻方向,为的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组织此次调查的初衷和希望所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