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今天我们怎样找工作?

今天我们怎样找工作?

时间:2007-9-28 8:42:54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迎接未来新的就业模式1.只有变是不变的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企业发展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的日趋融合,今天人们对待职业和生活的姿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根据《monstercareers》作者jefftaylor先生的观点,未来新的就业模式是一个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被总结为赚钱、充电、憧憬,这个循环将贯穿我们整个职业生涯。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这个循环将从你与新公司的协调开始。首先,你将才智和精力投入到新公司中;接着你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工作能力,直到这个职位不再能满足你;然后你使用更高级的职业技能,以便得到更好的工作,使事业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循环模式让人充满自信,让每个人的事业和人生,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飞快的变化,只有变是不变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怎样才能跟上变化的节奏?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而毕业生只有认识到变化的形势,快速进入求职就业的快车道,才能跟上飞速奔驰的列车,否则,就会被丢在某个驿站。2.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风行美国的职场宝典《monstercareers》的作者、monster的创始人杰弗里。泰勒(jefftaylor)先生在书中披露:50年前,一份工作的平均寿命是23.5年。到1996年,这一数字降低为3.5年。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光就业市场发生了变化,工作岗位本身也在变,从类别、对从业者的要求,到地域的分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样是找工作,今天的人们所要找的工作,跟过去有天壤之别。以上海职场的调查为例,对从业者而言,工作本身的变化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需求结构的变化2004年的数据显示,上海从业人员中,在第一产业工作的占8%左右,在第二产业工作的从业人员占38%左右,在第三产业工作的则占到了54%。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在逐渐上升。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就业岗位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2)岗位要求的变化产业的发展、技术的升级换代、国际化的深入影响等等,促使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也在变化,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等。比如,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掌握外语,越来越多的一线生产人员需要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等等。3)岗位地域分布的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的变化等因素,使得岗位的地域分布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今年中发布的求职地图显示,上海中心城区的岗位需求和松江、闵行等郊县的岗位需求有着相当大的差异。4)岗位本身的变化新的职业不断产生,旧的职业不断消亡,旧的360行正在被新360行所取代。自去年以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连续多次对外发布新职业。单上海今年发布的新职业就有望达到100个。职业的更迭,使工作本身的内涵、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今天的求职是要找到自己所想所需的工作。为此,每个人要拿出勇气,从今天开始努力。3.大学生就业出现四大趋势市场化操作拓宽通道2006年预计将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毕业,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前段在浙江绍兴举行的全国百所院校人才智力博览会暨长三角学生就业协作网年会上,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80所院校携30余万名毕业生信息,希望能在会上找到一个好买家,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正逐渐引入越来越多市场化操作模式。1)零售向团购转变由学校设摊集中向企业推荐自己的应届毕业生,这次的对接活动似乎更像是一场人才团购大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招聘会。包括42所211工程院校在内的全国180所院校,带来了其30余万名毕业生的信息。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总裁王绍昌认为,这种从零售向团购的转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应届毕业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零售式的招才引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推进企业与相关专业院校的联盟合作,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毕业生的求职招聘工作,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绍兴当地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老总在会上跑了多家学校,详细询问了毕业生数量、专业方向、期望薪资等情况。他表示,自己对上海某高校的学生很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从这家学校招聘20名应届毕业生。而学校方面则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单打独斗的盲目性,增加求职竞争力。2)现货向期货过渡在大学生招聘过程中,不少企业已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在培养人才上先走了一步。不少企业已经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曾喜平老师向笔者出示了一份协议,绍兴将为他们学校免费设立实训就业基地,优秀学生可获得提前就业的机会。根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而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院校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既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又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还为企业建立起一个充足的人才资源库。上海人才市场培训就业园主任王合群博士认为,大学生要想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他建议学生遵循这样的原则一年级认识自我,二年级定行业,三年级定岗位,四年级走出去。3)区域人才一体化趋势明显在许多上海学生感叹工作难寻的同时,长三角诸多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却正在为人才发愁。《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96.8%的企业为招聘合适人才发愁,技工荒、人才荒让相当数量的企业放慢发展步伐。王绍昌介绍说,人才一体化是实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长三角地区学生就业网2003年正式成立,旨在构筑由长三角地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和全国500余所大中专院校组成的市场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开辟毕业生面向长三角的就业快速通道。目前已有28个省市的600多所各类大中专院校加盟,拥有36个就业指导工作站,16个自办或者联办的就业培训基地,服务长三角地区1000多家企业,解决学生就业近5万人。绍兴新圣科技有限公司的陈伟国说:我们希望能从上海引进更多优秀毕业生,但很多上海大学生不知道长三角企业的招聘信息和需求,这就造成他们在就业上遇到一定困难。而通过区域整合,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上海之外找到合适的工作。4)人才派遣方式大举引入由于人才派遣具有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范用工行为、规避用人风险等多方面好处,企业将越来越多的业务外包给派遣机构已经是一种趋势。一位人力资源专家介绍道:不可否认,在我国派遣员工所从事的职位是相对低端的,但正好和没有什么经验的大学生能扮演的角色相吻合,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乐意通过人才派遣的方式录用毕业生,这也能帮助更多大学生找到工作。现在已经有近3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成为我们的员工,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月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上海派遣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荣透露。其实,这些毕业生并不是直接为该公司服务,而是通过人才派遣的形式找到了就业的方向他们与派遣人才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采用派遣的形式进入其他公司工作。张锦荣说:这些学生目前已经在为近50家企业提供服务。跨地区人力资源外包联盟执行秘书卢军认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找工作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起来。事实上,这种人才派遣的就业形式确实快速促进了学生军向高绩效职业人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我们的求职途径是什么?(一)多路选择找工作广种博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已逐步实现在市场供求规律调节下,实现双向选择。求职途径就是招聘单位和求职者相互联系的桥梁,目前职场采取多种方式招聘,如报纸杂志、招聘会、中介机构等;或和以前的老师,教授联系,向朋友,旧同事,老乡,亲戚打听,看他们有没有好介绍;以及通过当地政府人力资源部就业辅助中心寻找。或采用就业游和就业外交等新方法。据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的最新专项调查显示:6%的企业选择通过猎头公司招聘人才;13%的企业选择通过中介机构招聘人才;19%的企业选择通过媒体招聘人才;24%的企业选择通过网络招聘人才;此外,还是有38%的企业选择通过招聘会招聘人才。可见招聘会仍然是企业招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例:上海人就业观调查●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亲朋介绍问题:您认为目前寻找工作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回答是亲戚朋友介绍的占42%;回答是网上求职的占33%;回答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荐的占29%;回答是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占25%;另外,回答是由邮寄简历和主动上门自荐、学校毕业推荐和收费职介所介绍的,分别占调查听众答卷总数的8%、7%和4%.●第一时间想要求助的对象政府部门问题:您在求职时,第一时间想去求助的机构或人士是谁?选择找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占36%;选择找亲戚朋友的占28%;选择找就业援助员的占17%;选择找职业指导员的占15%;选择找中介职介机构的占13%;选择找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占11%;选择找开业指导师的占3%.(二)招聘会面对面的选择针对招聘项目,进行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专场招聘等。专场招聘会中,毕业生专场和行业专场数量最多,这是由大批毕业生和行业间人才流动所支撑的。2005年北京市不断加大促进毕业生就业力度,各区县积极举办针对毕业生就业的专场双选会,仅进入夏季以来,就陆续举办了50余场。其他各行业专场则达到150场。按照平均每场有1500流动人才到场计算,仅57月份,就有30万人次光临专场招聘会专场招聘会起到给招聘会挑大梁的的作用,占比例最大。在600场固定招聘会中,专场招聘会达200场,占33%,而去年同期专场招聘会只占到8%。每年5月至7月,进入炎炎夏季,现场招聘会也逐渐转入淡季,但今年的北京非同寻常,招聘会数量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至7月北京市共举办现场招聘会630场,其中固定市场招聘会600场,大型招聘会30余场,平均每天有7场招聘会。相对于去年同期不到300场的招聘会数量,竟增加了五成多。北京雍和宫桥人才市场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周一至周六全天开放的固定人才市场。据该市场负责人马郧霞介绍,往年会有相对淡季的情况,今年则不明显。去年六七月参会单位达2800家,今年应单位的需求增设了固定和临时专场,参会单位达到近4000余家,同期增长30%。招聘会最大的优势是能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能透过呆板的职位说明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岗位的信息,同时也能了解到一些职场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免去了简历的预考程序,直接进入正考,有时还先见面之后,有了一定印象,回去再祥查简历。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招聘会的职位大多面向有经验人士,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要从数以千计、眼花缭乱的岗位信息中寻找出合适自己的,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会挑花眼、转了向。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利用校园招聘和网络招聘两种活动方式。这两种方式比较而言,前者比较方便,招聘方式是在校园里面,应届毕业生能够及时当面了解各个企业的状况,而且也免去了工作经验的压力,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相对来讲表现比较自然,更能反映真实想法;对企业来说可以面对面随机交流当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属于正常情况下的交流能力和自然状态。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规划职业生涯,一些学校特意邀请了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和经理为大学生指点迷津。 (智联编辑:闻燕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