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3-10-1 17:59:4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专业:工程地质勘查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雅丽二o一三年七月前言1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二、实习任务及要求1第一章筇竹寺地质实习2第一节地层及岩性21、新生界第四系(q).22、二叠系上统(p2).23、二叠系下统(p1).24、石炭系下统(c1)35、泥盆系上统(d3)46、泥盆系中统(d2)47、寒武系下统(?1)58、震旦系上统(z1)8第二节筇竹寺地区地质构造8第二章西山地质实习9第一节地层及岩性91、侏罗系下统下禄丰组(j1).92、二叠系上统(乐平统p2).93、二叠纪系下统(阳新统p1).104、石炭系(c)115、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126、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3)127、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12第二节西山地区地质构造121、西山单斜层.122、西山断层.123、西山大断裂.134、滇池形成的原因.13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一、实习目的及意义普通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等。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地质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二、实习任务及要求1、了解划分地层的原则,确定地层时代及划分地质界限的方法。2、熟悉使用地质罗盘测定岩层产状。3、认识和分析实习地区所见地质现象,认识各种地质现象,要求对所见地层的层序,时代、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及地质构造有所了解,并写出简要总结。第一章筇竹寺地质实习第一节地层及岩性一、筇竹寺地区地层(由新到老、自上而下)1、新生界第四系(q)砂、粘土、草粒及岩屑组成的坡积、洪积、残积层及淤泥层。2、二叠系上统(p2)峨眉山组(p2)主要为黑色至暗绿色块状玄武岩,风化后为褐黄色。3、二叠系下统(p1)(1)茅口组(p1?)主要为青灰色,厚层虎斑状白云质灰岩,间夹层纯灰岩。(2)栖霞组(p1q)主要为青灰色层状,条带状虎斑状白云质灰岩,夹少量纯灰岩。白云质灰岩(如下图)(3)矿石组(p1?)主要为灰白至绿色软密块状角砾状铝土岩及铝士质页岩,局部为砂页岩。杂色铝土岩(如下图)4、石炭系下统(c1)大塘组(c1?):自下而上又分为两段a.上段(c1?2)浅黄、灰、红等色,厚层角砾状灰岩,顶部为纯灰岩。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专业:工程地质勘查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雅丽二o一三年七月前言1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二、实习任务及要求1第一章筇竹寺地质实习2第一节地层及岩性21、新生界第四系(q).22、二叠系上统(p2).23、二叠系下统(p1).24、石炭系下统(c1)35、泥盆系上统(d3)46、泥盆系中统(d2)47、寒武系下统(?1)58、震旦系上统(z1)8第二节筇竹寺地区地质构造8第二章西山地质实习9第一节地层及岩性91、侏罗系下统下禄丰组(j1).92、二叠系上统(乐平统p2).93、二叠纪系下统(阳新统p1).104、石炭系(c)115、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126、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3)127、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12第二节西山地区地质构造121、西山单斜层.122、西山断层.123、西山大断裂.134、滇池形成的原因.13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一、实习目的及意义普通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等。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地质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二、实习任务及要求1、了解划分地层的原则,确定地层时代及划分地质界限的方法。2、熟悉使用地质罗盘测定岩层产状。3、认识和分析实习地区所见地质现象,认识各种地质现象,要求对所见地层的层序,时代、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及地质构造有所了解,并写出简要总结。第一章筇竹寺地质实习第一节地层及岩性一、筇竹寺地区地层(由新到老、自上而下)1、新生界第四系(q)砂、粘土、草粒及岩屑组成的坡积、洪积、残积层及淤泥层。2、二叠系上统(p2)峨眉山组(p2)主要为黑色至暗绿色块状玄武岩,风化后为褐黄色。3、二叠系下统(p1)(1)茅口组(p1?)主要为青灰色,厚层虎斑状白云质灰岩,间夹层纯灰岩。(2)栖霞组(p1q)主要为青灰色层状,条带状虎斑状白云质灰岩,夹少量纯灰岩。白云质灰岩(如下图)(3)矿石组(p1?)主要为灰白至绿色软密块状角砾状铝土岩及铝士质页岩,局部为砂页岩。杂色铝土岩(如下图)4、石炭系下统(c1)大塘组(c1?):自下而上又分为两段a.上段(c1?2)浅黄、灰、红等色,厚层角砾状灰岩,顶部为纯灰岩。 角砾状灰岩b.下段(c1?1)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翠绿色铝土页岩数层。5、泥盆系上统(d3)宰格组(d3z)灰色厚层白云岩,中部夹薄至中薄硅质灰岩及石灰岩。白云灰岩6、泥盆系中统(d2)海口组(d2)灰白色中粒至细粒薄至厚层石英砂岩,上部为暗绿色粉砂岩,有时夹泥质层,与下伏底层(?1)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龙王庙组与海口组石英砂岩47、寒武系下统(?1)(1)龙王庙组(?1?)灰色泥质岩及白云质灰岩,顶、底部夹灰绿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下部有厚约1米鲕状灰岩,产中华莱得利基虫、小霍菲特虫厚62.9米。泥质岩(2)沧浪铺组(?1)a.乌龙箐段(?1?)上部灰白色云母质砂页岩及灰岩,灰绿色薄层细砂岩,底部有1~2米,有暗紫红色铁质石英砂岩夹黄绿色砂质页岩、产戴古油节虫、5莱得利基虫、小遇仙虫,厚46.5米,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云母质砂质页岩夹薄层粉砂层,产兰氏古油节虫、大型莱得利基虫,莱得利基虫诺氏近似虫,厚12米。紫红色含铁砂岩b.红井哨段(?1)灰色、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砂岩中斜层理较发育。砂岩(3)筇竹寺组(?1q)上部深灰色含钙质砂质页岩及灰白色、黑色钙质石英砂岩,产云南头虫,关杨虫厚13.1米中部灰绿色薄层状云母质及铁质页岩,砂岩页岩,薄层砂岩,产云南头虫,中间型始(古)莱得利基虫,6宋氏小昆明虫,下部暗绿色,黑色页岩,风化后其表面呈灰色,其黄铁矿结核,厚25.5米砂质页岩薄层砂岩+页岩7(4)渔户村组(?1?)暗绿色,黑色含磷粉砂岩,风化后呈紫粉色,底部有0.4的砾岩,含软舌螺,厚62米。钙质砂岩8、震旦系上统(z1)灯影组(z1?)白云质硅质灰岩。第二节筇竹寺地区地质构造本地区构造以南—北及北北东—南南西为主,山脉走向大致与构造方向一致,现将本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绘制草图如下:1、关山大沟剖面图8 2、印暗山向斜示意第二章西山地质实习第一节地层及岩性一、西山地区地层(由新到老、自上而下)1、侏罗系下统下禄丰组(j1)暗红、紫红、棕红色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及黄绿色砂岩。假整合厚76502米2、二叠系上统(乐平统p2)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①上部为黑绿色致密状隐晶质玄武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常充填碧玉和玛瑙。②下部为紫色凝灰岩,有火山灰和其他细碎屑物质组成,层理完好,具有多孔性。③底部集块岩(由玄武岩胶结灰岩砾岩组成),常有灰岩透镜体和含灰岩角砾的玄武岩,灰岩砾石中含二叠系蜓类化石,厚140米。峨眉山玄武岩(如下图)3、二叠纪系下统(阳新统p1)(1)茅口组(p1?)自上至下分为六层(总厚度276米)①白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状灰岩,顶部与玄武岩接触处加深,深色灰岩,含化石。新系瓦格费伯化石及顶柱玻湖。厚152米。②灰色积云岩(虎斑状)含白云质厚层灰岩,含蜓及珊瑚化石。③灰色厚层灰岩,含蜓类化石及顶柱珊瑚等及珊瑚化石厚11米。④灰白色积云状含白云质团块厚层灰岩,厚8米。⑥灰白色积云状含白云质团块厚层灰岩,底部有角砾灰岩,角砾含玻湖化石,厚14米。(2)栖霞组(p1q)自上至下分为三层(总厚度123米)①浅灰色、灰色厚层,巨厚层灰岩,底部夹薄层灰岩,含纺锤虫希瓦格化石,厚89米。②灰色、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灰岩,含华尔兹氏似文采尔琥湖等化石。(3)石头组(p1?)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含南京木中夹杂色铝土岩,厚9米。假整合4、石炭系(c)(1)石炭系中统(威宁统c2)自上至下分为三层,总厚112米。①灰白岩中厚层、厚层灰岩,底部有黄色逐石一层,含小纺锤蜓化石,厚80米。②石灰角砾岩,角砾为石灰岩,胶结物也为石灰岩,含刺毛虫等化石,厚2米。③灰色、浅砂色厚层灰岩,含刺毛虫等化石,厚30米。(2)石灰系下统(丰宁组)(c1)大塘组(c1?)灰色,深灰色角砾岩为主,夹少量厚层灰岩,底部为一层翠绿色页岩,灰岩中含袁氏珊瑚等化石厚12.5米。5、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上部为灰色逐石灰岩(厚9.8米),下部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石灰岩(29.6米)。6、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3)石英砂岩夹页岩,含古木.假整合.7、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灰色、浅灰色泥质、白云质石灰岩,中夹灰岩,粉砂岩灰岩,此层在昆明西山龙王庙未见低厚408.6米。第二节西山地区地质构造1、西山单斜层主要有古生代底层组成,东部由于断层的原因而缺失,西部露单斜岩层,岩层均向西倾斜,倾斜角约45°。往北倾斜向w,此构造往西则变成向斜构造。2、西山断层该断层西部上升,东部下降积水成湖,即滇池,故滇湖属陷落湖,倒石头之徒可能为一断层面,该断层面向西倾斜,构造线方向为南北向。3、西山大断裂从北向南通过西山与滇池之间,在西山东坡出现大断层崖,向北与普渡河断裂相接,成为普渡河——西山断裂。它是康滇地背斜和昆明坳陷的分界,它由两条断裂组成,延长285公里。该断裂早期为压扭性左行断裂,晚期为张扭性,断面多倾向东,倾角60~80°,东盘下降,西盘上升。证据:①地层的错断(地层不连续)②地貌(东盘下降为滇池,西盘上升西山,形成巨大断层崖)③水文④底层:茅口组、大塘组角砾岩⑤卫星云图:滇池与西山延伸方向一致,线状构造。4、滇池形成的原因滇池,又名昆明湖,位于昆明市的南面,是滇池高原上的一个断层陷落湖。呈西北方向延长。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度约10km, 湖岸线长150km,东西平均宽度约10km,有“八百里滇池”之称。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属于构造湖。构造湖:由地壳运动内力的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他断裂凹地所产生的构造湖等。结语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野外的实习,感触颇深,收获也颇多。万事总是开头难,但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对野外地质工作也渐渐熟悉,能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真是令人高兴的事。经过实习我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我勤学多问,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通过本次认知实习,我们掌握了许多野外工作技能,如地形图的判读、利用罗盘进行野外定点、学会了区分白云岩和灰岩的根本方法,了解并实际看到了判定断层的依据,看到了一系列的地质构造现象,如沉积岩中的斜层理构造,断层构造等等。通过发现这些地质现象锻炼了我们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工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几天的不同生活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了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亲近自然并学习自然我感到非常高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