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简述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落实抓实校本研究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简述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落实抓实校本研究提高办学质量

时间:2009-11-9 22:24:3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本文作者:姚淑玉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落实抓实校本研究提高办学质量——洼子店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简述姚淑玉几年来,洼子店中学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的落实,抓实校本研究,学校办学质量有所提升。下面和各位同仁作一下交流。一、强化年级管理2005年,蒋校长就提出了“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几年来,我校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年级管理是同一年级教师一起办公,年级主任对本年级教师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业务协调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年级主任要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除了对教师的专业成绩进行考核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如七年级组细化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年级主任制订标准操作细则,每周收集班主任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录入微机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为年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年级组管理再次作了改革,各委派一名校级领导深入年级,较好地保证了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渠道。同时,年级主任开始参与学校行政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使年级主任行政权威得到强化,又缩短了信息传递的链条。年级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整合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管理更直接更有力,提高了管理效率。二、加强制度落实年级组管理的执行基础在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年级组管理的力度和效果在于学校总体协调之下对制度的落实。下面举例谈谈。1、教师业务考核制度今年我校教师个人业务考核做了很大改革,把学年度评优名额平均分配到了各年级组。过程考核由年级主任和教导处考核,年级主任考核占1/3。值得一提的是过程考核的辅导项目转向评价辅导效果。如九年级组计算前100名学生单科平均分,低于平均分者为该科辅导对象。辅导效果则体现为下一次月考中这部分同学等于或高于平均分者所占该学科这部分人数的比例,并按比例赋予分值纳入过程考核。这一制度,强化了对优生弱科的关注。所以今年中考才有一名学生进入“珍珠班”,13名学生进入全县前300名的好成绩。教师专业素质终结性评价,我校自去年就由考评教师单科成绩转变为对团队的考核。教学成绩40分化为班团队10分,备课组团队30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教师所教班级总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作为成绩一部分,按开放班级成绩名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次赋予10分、9分、8分、7分,第二部分成绩以教师单科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为依据,第一名赋予30分,其他教师得分=(单科三率和平均分)除以(第一名单科三率平均分)结果再乘以30分。教师终结性评价成绩等于两部分之和。这种团队考核的优势在于: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团结协作,促进每一位教师自觉提高个人素质。所以说,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年级组管理执行的基础。年级管理又要去落实,落实到位,公正、合理,自然会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2、考勤制度我校考勤由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双方负责。教师请假必须向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同时说明。每周末,年级主任和主管领导核查教师出勤情况,并及时量化结果。再加之年级主任一天三次查岗制,所以我校教师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绝少发生,真正做到了人人坚守岗位。3、候课值班制度我校借鉴了求实中学的候课制,要求上课教师和下课教师在教室门口做好岗位交接。年级主任配合值班领导检查候课情况,对不候课或候课不及时的教师进行记录汇总于年级主任纳入考核。不久,候课已成为一种自觉,规范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后来,变候课为课间每一层楼设一名教师值班对学生管理,并要求值班教师每次至少完成一个扣分任务。这一要求看似不近人情,但效果极佳。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自觉养成了轻声慢步、文明用语、靠右通行的良好习惯。再如住宿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等,均在年级组管理下进行落实、调控,使管理趋于扁平化。三、抓实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年级组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校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以年级为单位的培训我校教师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强调年级培训,年级主任协调教研主任、政教处,根据年级特点、教师和学生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如七年级组织了“班主任管理策略”培训,“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讨”培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等,八年级作了“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等培训,毕业班作了“优化复习模式”的培训,培训由年级组管理,便于组织,有针对性,效果明显。(二)大力推行课堂数学的改革近几年,我校充分考察了求实、洋思、杜郎口等名校,根据校情,确定了“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观念,实施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推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在年级组管理之下推行。在年级组确定重点学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了增强改革力度,年级主任和包片校级领导推门深入听课已成为一种习惯,保证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年级管理的强化,制度的有效落实,校本的研究加强,在我校教育教学理中已见成效。但年级管理的力度仍不够,如年级管理下的人事权,适度的财政权的问题值得探讨。2009.7.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