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身边的——村

我身边的——村

时间:2006-11-29 23:21:0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位敢于开拓创新的好支书记佛山市南海区平洲街道夏西村党总支部书记黎月和每天早上六点,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一辆摩托车总是缓慢地行驶在南海平洲夏西村的大街小路上,车上的人微笑着向路上赶集的农民、到茶市喝早茶的村民和刚打开厂门的工人打招呼,而他们都纷纷露出笑脸,亲切的称呼车上的人“和姐”。她就是夏西村党支部书记黎月和。“和姐”每天上班前定要亲自到夏西村各个地方转上一圈,借此机会了解企情民意,当好村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39。三十五年来,黎月和深深地扎根在农村,时刻都想着为群众谋福利。在她的带领下,夏西村的党建工作不断发展,文明建设年年迈上新台阶,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一定不辜负村民的期望”1998年7月,黎月和当选为夏西村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她被选为村委会主任,1999年8月股份公司换届选举,又被选为夏西股份集团公司董事长。黎月和当时颇感压力巨大。但她的倔强性格使她决不向困难低头,她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村民的期望,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建设好夏西,让村民的生活先富起来,让夏西的生活环境先美化起来。1998年黎月和接班时,不利因素接踵而来:村电管站由供电部门接管,电费利润大大减少;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为了留住企业,村里全面降低管理费,为此村集体一年减少400多万元的收入。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使黎月和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解决农村一切问题和矛盾的基础。而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招商引资。当时,适逢南海区如火如荼地实施“五创”工程建设,桂城正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黎月和马上意识到,要带领夏西人民致富,这是个不可错失的好时机。因为桂城的改造必定会有一批企业外迁,而夏西村紧临桂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对优质企业前来投资有着无以伦比的吸引力。黎月和明白,投资环境是投资者的首选条件,而科学的规划是夏西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黎月和决定以环境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委会出资26万元聘请规划专家,按中等发达国家地区的标准,设计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加大环境现代化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吸引了大批客商争相前来投资,短短的半年时间,工业区的土地就全部发包出去,集体每年增收350多万元。环境引资工程使夏西尝到了甜头,三年来夏西村共引进项目70多个,新建厂房50多间,集体增收共900多万元,增幅达34%,村民平均股份分红增加500多元,增幅达33%。“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黎月和能在群众中具有崇高威信,很大程度在于她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关爱。她经常告诫村党支部的每一位共产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39三个代表39重要思想。”在开展党员、干部和骨干分子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双联”活动中,身为党总支部书记的黎月和带头挂钩联系最困难的群众和最困难的家庭。她挂钩联系的一户郭姓的家庭,是村中的特困户。郭女士的丈夫身患绝症,两个女儿当时只有11岁和7岁,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郭女士在棉织厂做临工的微薄收入,生活十分困苦。为此,黎月和召集村党总支委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决定安排郭女士在村中当环卫工人,按特困户的标准,减免其水电费及女儿读书的学习费。此外,村还保送其大女儿就读佛山市财贸学校,毕业后留在村中工作。当黎月和得知平稳村民小组的一位少女梁某因患白血病而无钱医治时,她除了带头捐款外,还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村民群众为她筹集医疗费17万多元,还亲自协助其联系治疗单位。当她了解到村里有两位民办教师由于退休待遇未能落实而面临生活困难后,黎月和积极奔走为他们争取,事成之后两位老师多次以礼答谢均被婉言拒绝。黎月和就是这样一个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作为夏西村“两委”的领头人,黎月和坚持民主管理,带领班子团结协作。她特别注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带头执行廉政自律的规章制度,努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在举办村干部培训班时,她要求“两委”干部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她不仅自己亲自讲课、听课,还要求其他“两委”干部轮流主讲一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夏西村党总支部领导班子形成了民主、团结、进取的好作风,成为了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的集体。1999年夏西村党总支被广东省委授予“先进村党总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南海区(市)、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真正的幸福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黎月和深刻地认识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黎月和意识到,村的集体经济上去了,就应该更加关心群众,关心老人幼儿,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更加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在她的提议下,夏西村建起了平洲第一所的村级托老院,让老人老有所托,老有所乐,同时也减轻了村民的负担。黎月和等几位村干部去托老院探望老人家时,不少老人竖起大拇指感动地说:“真正的幸福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为突破原来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局限性,解决“外嫁女”等农村社会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夏西村在1999年率先在平洲进行了农村股权流动的有关探索,通过实施现金购股和现金退股的办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原先股权设置与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矛盾,还为农村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的发展使夏西的大多数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有少部分家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陷入了贫困。虽然村委会一向采取积极办法,几年来共安排了300多户困难村民就业,但仍有少数村民无法找到工作,生活极为困难。“要解决困难村民的生活问题,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就业出路。”黎月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后,她萌发了建立帮扶基地想法,让集体办一个小农场来安置村中的特困户、现役军属等,使他们自食其力,以劳动致富脱贫。2000年12月,夏西村投入60万元,建起了占地30亩的帮扶基地,共安排了32名困难户到基地工作。现在,帮扶基地产品销售额已达70多万元,场内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为10800元。有的困难户自豪地说:“我们再也不用吃救济金了,是帮扶基地为我们找回了尊严,夏西村为我们浇开了家庭幸福之花”。共产党员“和姐”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装着群众,时刻将村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将村民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在成绩面前,黎月和并没有陶醉。在黎月和看来,她自己只是履行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职责,只有当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模范,全心全意地为群众谋福利,排忧解难,才能无愧于入党时的庄严承诺。现在,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都为夏西村的大小事务忙得不亦乐乎,为夏西的发展四处奔走,毫无怨言。她说,自己当选书记时立下的决心还没有完全实现,她要让夏西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甜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