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

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

时间:2009-3-2 17:51:0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是一篇关于:初中阅读教学个性绽放光彩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希望《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能帮助到您,愿你阅读愉快!感谢您对范文中国的支持,特别感谢本文作者陈国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等同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却是共性多,个性少。教学参考书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题定性,往往成为师生们一致的标准感受。阅读教学过程中这种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无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如今,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一、平等对话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理念,对于当前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它意味着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充分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让灵性飞扬。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让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例如下面是教师与几位学生对《孤独之旅》的对话交流师:同学们读了此文,读出了什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吧。生1:我读出了小说节选的主旨:他通过对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记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生2:我认为该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生3:本文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师:此文也启迪我们: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一种渴望与追求。好,你们的理解很到位,很透彻,祝贺你们。在以上片段中,教师用问题创设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正如王尚文先生说: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肯定、否定、赞许、批评、补充、延伸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二、感悟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句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如果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没有领会,就急急忙忙进行个性化阅读,其结果必然是脱离文本、曲解文本。例如从《愚公移山》中读出经济不划算,从《鹬蚌相争》中质疑鹬的嘴被蚌夹着呢,怎么说话,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解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如此个性化阅读只能说是不尊重文本、扭曲文本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三.设计开放性问题个性化阅读的保证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学习《社戏》一文,教师设问: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下面是学生回答的一些片段,既显示了学生的智慧,又反映了学生正确的友谊观。生①:我愿意与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很大胆,有魄力,有主见。比如是他向迅哥儿的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儿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去看戏的。又比如说当大家都到阿发家的豆田里摘了一捧豆后,是双喜让大家不要再偷。生②:我要和阿发交朋友。虽然文章中阿发出场不多,可我从他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话中觉得他没什么心眼,慷慨大方,不像有些人斤斤计较。这样的朋友值得交。生③:我愿意与桂生交朋友。因为桂生对客人很热情,又机灵又勤快。他为我买豆浆,买不到,还想着要给我舀水呢。生④:我喜欢和六一公公交朋友。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非但没骂,还说请客是应该的,还送来了豆。我觉得他心肠好,为人朴实,特让人感动。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若瑟夫一家象避瘟神一样避开了那个极尽穷相的老水手,设想:如果于勒的破产是假装或是有意试探,那么,其兄发现后,又将如何呢?再如《皇帝的新装》中,根据皇帝的性格进行想象: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问题的开发性越大,学生回旋的余地越大,学生能展示自己个性才华的舞台也就越大。四、自主选择个性化阅读的方式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放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是一篇关于:初中阅读教学个性绽放光彩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希望《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能帮助到您,愿你阅读愉快!感谢您对范文中国的支持,特别感谢本文作者陈国辉五、凸现创造个性化阅读的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例如《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含深,对于它的主题人们一直意见不一。可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下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生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师:与教参上的观点有些一致,有不同意见吗?生2: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师:好,你的观点很有新意。生3: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师:有道理。生4: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生5: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师:你能从整体上考虑全文主题,非常好!师:我谈谈我的看法,老师查资料,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所要表现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则会认为小说提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六、多元评价个性化阅读的方向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过去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而且是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符合这一答案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老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评价;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上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人或事或物,并说一说理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的意识,即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使评价的目光面向个性化发展。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使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交流的过程,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有教师请学生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这个问题,有学生立刻读出文中直接描写母亲关心作者的语句。对这名学生的发言,这位老师没有过早地给予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再阅读,而后谈谈自己的见解。当学生拥有了一个自由阅读思考的空间后,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正是由于母亲把养花的时间都用来照顾生病的儿子,所以那些花才会死去。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因为母亲认为儿子发泄心中的苦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她没有阻止儿子的行为。还有的学生说:我补充一点,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这句话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因为母亲非常担心儿子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但她又无能为力,所以她的关心变成了伤心。不难看出,问题的答案确实不止一个,学生有着自己的创意解读。从学生的交流中,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他们萌发出一个个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浓厚个性色彩的见解。正是由于这位老师对学生第一次不假思索的回答没有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文本,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发展。结束语: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作品自身是具有多义性,开放性的,不同的阅读者以其不同的性格、修养、阅历、关注的焦点,对同一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多元解读。获得了一个个附着个体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阅读是生命的活动,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带着生命的尊严与感动,一次次阅读就是一次次精神远足,一次次阅读就是一次次个人的发现。学生装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远比追求单一的结果来得重要。当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是个性化新闻记者的结果,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哈姆雷特,最终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孔乙已或孙悟空,所以个性的背后还是蕴涵着共性的。尊重读者的同时也要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个性化阅读真正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