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

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

时间:2008-5-11 10:40:5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摘要: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结构评分的实施、教学文件的公开、习题的解答和良好课堂秩序的维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体会生物化学课是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困难。对授课教师来说,要求高、任务重。因为生物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的学科众多,要求教师知识面很广并且随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而且该课程教学内容庞杂,但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对学生来说,难度大、压力重。因为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该课程又是后续课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的基础,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将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①。鉴于上述情形,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评分的实施、教学文件的公开、习题的解答和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此拟谈谈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体会,以就教于同仁。1.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生物化学课作为专业基础课,主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即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最为关键。实际教学中,我依据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出发,首先注意整体把握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哪些内容只需一般介绍,同时使各章节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生物化学与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联系紧密,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我特别注意将这些化学基础知识融合到生物化学课中,使学生由熟知生,由已知到未知,能够更快地接受生物化学的有关知识。生物化学又是学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但同时又与这些学科内容之间相互交融,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我特别注意将生物化学课与后续课程的知识相互衔接,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后续课程的开设时间与学时,对生物化学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组织,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每个教学年度的教学内容的修订过程中,我都特别注意学习、参考最新出版的国内外教科书和最新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吸收许多新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学习到对内容的组织和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我不仅自己了然于胸,而且还在第一节课时,就将生物化学课的授课目录发给全班学生,让学生通过授课目录也了解课程的全部讲授内容,从而可以根据授课目录自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讲授的内容,也可以提前预习课堂讲授的内容,这样自然强化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结构评分的实施是课堂教学的先导成绩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学生对成绩的评定总是异常关注的,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我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采取了结构评分方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即总成绩由期末考试(60)、课程论文(20)、平时作业(20)和提问纠错加分四个部分组成。具体的做法是:课程论文两篇,分别在教学进程过半时和课程结束时上交,全部批改并发给学生平时作业5~7次,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全部批改并发给学生。提问纠错加分的规则是:学生每提出一个教师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加2~5分,每纠正教师或教材的一个观点错误加10分,每找出教材中的一个印刷错误加1分。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采取结构评分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结构评分措施后,学生无论想取得好成绩还是只想过关,仅仅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都是不行的,必须重视平时的学习。采取结构评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结构评分的实施使学生的平时学习变得比较紧张,学生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又要在课余仔细阅读教材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总结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使大学生活成为真正的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