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时间:2013-10-15 8:42:04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下载:93土壤实习报告.doc 前言:2013年7月2号早晨,迎着清晨的朝阳,我们班开始了我们的土壤剖面实习。由于在实习前老师已经要求我们分为三组,因此学习委员按学号并结合我们班男生人数大致将我们分好了组,所以,在到达我们小组的目的地后,我们这一小组的十二名同学就开始了土壤剖面的实习。实验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同时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并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培养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爱好。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应备实验器材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实际实习器材:榔头,铁锹,皮尺,铅笔、塑料袋,标签,彩笔,相机。实习前应了解的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或ba层。(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四)土壤剖面描述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1.鉴别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的含量。很多主要土类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的。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例如:r4/6表示: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4,彩度为6。使用比色卡注意点:(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2)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3)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2.湿度通过土壤湿度的观察,能部分看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的感觉。(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手。(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3、土壤松紧度松紧度等级划分下载:93土壤实习报告.doc 前言:2013年7月2号早晨,迎着清晨的朝阳,我们班开始了我们的土壤剖面实习。由于在实习前老师已经要求我们分为三组,因此学习委员按学号并结合我们班男生人数大致将我们分好了组,所以,在到达我们小组的目的地后,我们这一小组的十二名同学就开始了土壤剖面的实习。实验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同时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并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培养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爱好。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应备实验器材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实际实习器材:榔头,铁锹,皮尺,铅笔、塑料袋,标签,彩笔,相机。实习前应了解的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或ba层。(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四)土壤剖面描述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1.鉴别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的含量。很多主要土类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的。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例如:r4/6表示: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4,彩度为6。使用比色卡注意点:(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2)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3)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2.湿度通过土壤湿度的观察,能部分看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的感觉。(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手。(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3、土壤松紧度松紧度等级划分下载:93土壤实习报告.doc 实习时实际具体的操作:土壤剖面点的选择:我们在土壤剖面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实习条件与情况,最终我们小组成员与三组的成员一起都选择了小斋公山山腰处的一块地形相对平坦的地点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工作。土壤剖面的挖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具的有限性,我们组分得两把铁锹,同时与三组人员共用一个榔头,备好工具后,我们开始了挖土工作。我们打算挖的剖面大小长1.5米、宽1米、深1.5米,但由于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挖到近一米深时,实在挖不下去了,因此,我们所挖的剖面实际大小为1.5m1m1m。同时,在我们将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并标上第一堆、第二堆、第三堆??的标签,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这5堆土,我们发现其颜色具有明显的差异,小组人员经过探讨商议其剖面构型如下:第一堆颜色为暗棕色,据土壤剖面模型构图判定第一层为枯枝落叶层;第二层呈现暗棕红色,为腐殖质聚集层;第三层为棕红色的淋溶淀积层;第四层为母质层;第五层为母岩层,第六层为淋溶层。因此其剖面构型为oahbscre(感觉与所学知识有些不符,也不知判定的是否正确,望老师看后给予指导)。具体的实习时所得数据记录,整理后如下表所示:数据分析:通过对表中的数据分析我们判定其大致为富铁土。通过对土层生物,植物根系的数目分析,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定数目的叫不上名字的土壤小生物(虫类等),可以分析得出其土壤生物活性相对较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松紧度也在增加。或许是由于在实习的前几天一直是下雨的天气状况,再加上其植被覆盖率相对较大,因此其干湿状况总体上为湿润。表格中数据突出表现的一项为石块的数目很多,尤其是30cm到80cm段,这增添了小组人员挖土的难度,同时数目之多的石块的出现也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采用的榔头凿土,铁锹再挖土的方式有一定关联,因为在此过程中,大石块可能会被凿成小石块。当然,这在实习挖土的过程中也是难免的。实习小结:此次实习由于时间因素的限制,实习前几天一直是下雨天气,这对我们做土壤的剖面实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干湿状况的影响。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工具的准备不充分,例如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ph混合指示剂等,我们都未准备,因此在对实习结果数据的分析上,存在不完整性,即土壤ph值未测,各层的土壤颜色大多采取的是视觉感觉,因此在描述其颜色准确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工具准备方面,我们要以此为戒,尽量做好准备工作,这点在为庐山实习的准备工作中,尤其应该值得注意。其次,在对土壤剖面构型做判断时,由于实际情况与书本所学知识不是完全的吻合,在实习后,我们组员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决定还是实事求是,于是才有了上表中的结论,在这里希望老师看了我们小组的判定后,若发现有错误之处,还望老师对此加以指导。同时,在此次的实习当中,我们小组成员基本上能够做到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互帮互助,积极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每一次的实习都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这一次也不另外,此次的实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有了此次实习的经验与基础,在庐山的实习中我们能够做的更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