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实验研究报告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实验研究报告

时间:2006-6-29 16:21:0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实验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关于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类别:实验研究课题级别:省级立项课题负责人:何成林云南省富源县教育局教研室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出发,着眼于语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奠基石作用和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为突破口,研究建立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整改方案,以此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的导入因素,调控教师教(讲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全方位的主体式读、写、听、说、思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控制教学随意性,实现最佳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内容、时间量的确定极限,体现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展开的有机变动性,以及各环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间量界定限域,并依年级高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良好学习习惯,适时地加强学法指导,达成课内得法,课外运用巩固,课内开花,课外结果,进而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养成性能力技巧和语文基本素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教与学的可操作性,达成全体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最高效益,从而突出单位课堂时间内整体效益的最佳和最高,进而全面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内在驱动力。基本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先是采用了调查法,在对全县中学400余节课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好中差课堂的比较和追踪听评,归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以此开展实验研究;其次是查阅文献和进行比较,把在实验中优秀课与文献记载的作比较,以此探究出能适合农村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内容量限和环节时间变化区域,取其最佳,并据此培养习惯,指导学法。再次是采用综合与个案分析法,先在全县教师中开展如下子课题研究: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活学生学习潜能方法的探索与实践;2、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实现的调控研究;3、实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教学训练内容与时间比的研究;4、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课堂实践与探索;5、中学语文教学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6、教师教与学生学习训练的课堂时量界定。然后进行综合研究,提炼共性,形成经验并再实验总结完善,最后在全县推开。主要的研究成果:1、实践了主导、主体作用发挥的可操作性。由于实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界定教师主导、主体活动内容和时间限量,优化导入、教(讲)、练、评议、小结和布置作业五环节,探索了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地方性可操作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规律。2、突出重点、克服随意性,加强针对性。本实验立足于中学语文的整个宏观和阶段性中观目标与微观局部能力的培养,一改“见什么讲什么,想什么讲什么”的目标不明、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全的教学,而突出地体现了选取“四个一”,力求做到抓学习关键,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3、建立了选取“四个一”、实现“五个界定”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框架。课堂教学选取“四个一”(即选取一个精讲[教]点,可以是多层次的;设计一个精练点,是据精讲内容设计的,是巩固的环节;贯穿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一个良好习惯)。精教点既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又是重点部分,教师应根据初中整个教学或某教学段逐一确定,从而明确目标,规范课堂讲述内容,精选出重点或关键所在,然后进行精讲精教;通过教师的精讲精教,使学生据此而迎刃解决其它问题,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精练点,是根据精讲内容设计编排的,它既是力求多角度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的选题,也是激活和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的语文学习体验活动,更是学生的感悟过程。精练内容设计原则:一是要具备巩固知识迁移能力的功能;二是要具备信息反馈功能;三是要体现开发智力、发挥想象的功能。贯穿一个学法,就是要求语文课在精讲精炼中体现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能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学法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解决新的问题,为走上社会打好基础,提高汲取新知识的能力素质技巧和方法。为此,教师要变“讲读”为“教读”,认真研究学法,储备一套学法系列,并在教学中加以贯穿,指导学法,让学生获取“点金指”(占铁成金之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故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心理习惯强度。总之,精讲(教)、精练、学法、习惯是有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师应有宏观的设想和微观的调控机制,才能最后通过“课文”的例子作用,达成教是为了不教,从而逐步形成学生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实现“五个界定”。课堂时量45分钟,课堂展开的各环节应有相对的时间界定,应在各个最佳时间做最有利的事。一般课堂都缺少不了导入、精讲、精练、讨论评讲反馈、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但每个环节缺少相应的时间界定,而导致讲课漫无边际,不着章法。根据实验的综合总结,课堂应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界定:一是导入界定。上课首先应是组织教学,收束学生的散漫情绪,集中注意力。其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三是点明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此,教师在导入时用时不宜长,长则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影响后面的教学,一般说最佳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内;二是精讲,精讲是教学的最关键所在,重在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根据课堂心理分析,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才开始上课后的15—20分钟,故教师应在导入后抓住这段时间精讲精教,因此精讲应控制在15—20分钟内为宜;三是精练,精练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即听讲的基础上)进行的读写听说思训练,它是学习活动的另一种转换,是协调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对知识进行有序编码达到巩固的过程,关键是形成对大脑的再刺激,多角度地调动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从而把知识形成技能。根据课堂的有限时间,精练应在20—15分钟内为宜。四是讨论评讲反馈,在组织学生训练以后,应通过小组分层次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推选小组或分层次的请好、中、差代表发言反馈,从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讨论评讲反馈应在5分钟左右为宜。五是小结和布置作业。教师在进行以上组织学习后就要对知识技巧能力进行小结归纳。小结要精炼简短,形成一节课的精华浓缩,以此使一节课实现从课本理性到教学感性认识再上升到学生理性认识的飞跃;布置作业是在反馈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存在问题和对知识的巩固强化设计的题目,题量要求少而精,对重点关键知识能深化和迁移;所以小结和布置作业应在1—2分钟内完成。当然课堂各五环节的时间界定并不是绝对的机械的,而应根据具体课堂具体处理,灵活掌握,总的是以抓住最佳时间办最有益的事,最大地提高效益为目的,抓牢基本课文的“例子”作用,从“精”字上着眼,夯实基础,突出重点;“透”字上用功,内化书面语言,并反复训练,做到熟能生巧;“化”字上见效益,迁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本课题研究因侧重于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教育,并辅之以学法指导,学用结合,从而使中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教育中获取了基本技能技巧和方法,加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随着年级的递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兴趣高,成功感强,时时能体验语文的甘汁美味,感悟到祖国语文博大精深,学有质量,体现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