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晓平玉山实习报告

张晓平玉山实习报告

时间:2013-6-18 7:50:2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张晓平;学号:2002114;班级: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计划;学校:南昌工程学院;2013.04;第一节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1)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2)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3)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4)通过基本技能的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张晓平学号:2002114班级: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计划学校:南昌工程学院2013.04第一节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1)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2)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3)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5)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二、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5)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6)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7)、地质构造的识别、描述及其工程地质意义(8)滑坡、岩溶的认识及其危害(9)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认识与水库渗漏稳定分析(10)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三、实习以后要求达到一下几点:1、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和分析(1)了解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2)掌握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2、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1)掌握矿物物理特征的鉴定方法;(2)掌握常见的三大类岩石,能用肉眼进行鉴定和描述;(3)对碎屑岩能进行初步定名。3、各种地质构造的识别与描述(1)掌握各种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的野外识别;(2)掌握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3)掌握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4、水文地质与典型自然地质现象的认识(1)观察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如滑坡、岩溶等;(2)掌握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及水库渗漏稳定分析第二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一、外业工作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地质路线观测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④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⑤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二、内业工作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绘制;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第三节实习的过程及有关问题的分析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1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公路边要求:观察河漫滩、河谷地貌并且分析形成原因第一天的早上全班同学在唐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棠梨山大桥桥头,来观察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流水地质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的强弱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例如许多河流的上游形成峡谷,而不容易形成冲积平原就是侵蚀作用强烈。搬运作用:流水搬运物资的质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流速越大,搬运物质的质量越大,流速有微小的变化,搬运物质的质量就有很大的变化。堆积作用:当流速减小,水中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物质沉积时,比重大、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比重小、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1、当河流进入弯道时,河水主流线(流速最大点的连线)因惯性而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即河流的最深谷底线和最大流速处)。2、站在观测点,可以看到,河流左岸为天然堆积的河岸,河流右边为人造河堤,因此河流左边为凸岸,右边为凹岸。凹岸修筑河堤的作用是为了抵制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破坏。3、我们所处位置可看到两条河流汇集在一处,其中左边的河流流速缓慢,河面较为宽阔,其源头应为溢洪道;右侧的河流流速较快,河面较窄,其源头应为主坝电站出水口。4、我们所处地下面长有茂盛的水草,在河流左岸,树木和水草生长更加茂盛,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5、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但一般在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微弱,所以常常形成陡峭的“v”形峡谷。而河流的中,下游则侧向侵蚀加强,下蚀作用减弱,所以河谷宽,河曲多。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张晓平;学号:2002114;班级: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计划;学校:南昌工程学院;2013.04;第一节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1)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2)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3)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4)通过基本技能的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张晓平学号:2002114班级: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计划学校:南昌工程学院2013.04第一节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1)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2)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3)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5)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二、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5)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6)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7)、地质构造的识别、描述及其工程地质意义(8)滑坡、岩溶的认识及其危害(9)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认识与水库渗漏稳定分析(10)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三、实习以后要求达到一下几点:1、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和分析(1)了解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2)掌握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2、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1)掌握矿物物理特征的鉴定方法;(2)掌握常见的三大类岩石,能用肉眼进行鉴定和描述;(3)对碎屑岩能进行初步定名。3、各种地质构造的识别与描述(1)掌握各种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的野外识别;(2)掌握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3)掌握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4、水文地质与典型自然地质现象的认识(1)观察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如滑坡、岩溶等;(2)掌握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及水库渗漏稳定分析第二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一、外业工作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地质路线观测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④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⑤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二、内业工作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绘制;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第三节实习的过程及有关问题的分析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1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公路边要求:观察河漫滩、河谷地貌并且分析形成原因第一天的早上全班同学在唐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棠梨山大桥桥头,来观察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流水地质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的强弱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例如许多河流的上游形成峡谷,而不容易形成冲积平原就是侵蚀作用强烈。搬运作用:流水搬运物资的质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流速越大,搬运物质的质量越大,流速有微小的变化,搬运物质的质量就有很大的变化。堆积作用:当流速减小,水中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物质沉积时,比重大、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比重小、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1、当河流进入弯道时,河水主流线(流速最大点的连线)因惯性而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即河流的最深谷底线和最大流速处)。2、站在观测点,可以看到,河流左岸为天然堆积的河岸,河流右边为人造河堤,因此河流左边为凸岸,右边为凹岸。凹岸修筑河堤的作用是为了抵制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破坏。3、我们所处位置可看到两条河流汇集在一处,其中左边的河流流速缓慢,河面较为宽阔,其源头应为溢洪道;右侧的河流流速较快,河面较窄,其源头应为主坝电站出水口。4、我们所处地下面长有茂盛的水草,在河流左岸,树木和水草生长更加茂盛,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5、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但一般在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微弱,所以常常形成陡峭的“v”形峡谷。而河流的中,下游则侧向侵蚀加强,下蚀作用减弱,所以河谷宽,河曲多。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 展的现象;6、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是指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7、在河的右岸有采砂船,加剧了河流的侧蚀作用和下;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公路边剖面图:;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2;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坝顶;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全班同学终于来到了七一水;到了七一水库主坝坝顶的时候我们在这主坝马路边走的;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和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其高低决定河流纵剖面的状态,其升降会引起长河段的冲淤和平面上的变化。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通常分为两类:总的或永久的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及地方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侵蚀的限度,往往受某一基面所控制。就一条河流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汇口等,起着暂时的、局部控制河流下蚀的作用,因之这种岩坎、汇口就称之为地方侵蚀基准面。对于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对所有入海河流而言,海平面起着控制整个流域水流的下蚀限度,因此海平面也是终极侵蚀基准面。由于海面或湖面本身并不固定,因此有人建议把河流作用停息,并为海浪过程和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称侵蚀基准面。实际上较大的河流,在入海或入湖以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后并不立即停止侵蚀,在一定范围内还能继续切蚀海底、湖底形成水下河谷形态,称湖底或海底河槽。这是由于异重流作用和河流的流水有一定的惯性,动能并不立即消失的缘故。实际测量中也发现在许多大河,离海很远的河段上,由于涡流的侵蚀作用,在河床中常形成深槽,其底部的高度可以比海面低很多。在长江、西江的峡谷中都有这种情况。也有许多河流由于携带的泥沙极多,所以在远离海边地方就已丧失侵蚀力而转向大规模堆积。但总的来说,海面仍不失为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6、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是指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冲刷微弱,而当松散堆积中颗粒细小的粉砂,泥土等冲走,则结构变的松,空隙扩大,经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而引起地面塌陷。7、在河的右岸有采砂船,加剧了河流的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是河的右岸不断崩塌,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采砂船已经废弃,而且还修筑了防护岸堤。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公路边剖面图: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2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坝顶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全班同学终于来到了七一水库大坝坝顶,在来的路上我们看到路旁的因为人工开挖修路裸露出来的黑色的岩石,仔细观察后发现岩体比较破碎,用手能轻易的掰开,具有层理构造,鉴定为页岩,但不知道为什么呈现黑色于是我们就跑去问老师。经过老师的耐心的解答,才知道这是炭质页岩。到了七一水库主坝坝顶的时候我们在这主坝马路边走的时候还欣赏了一下七一水库美丽的风景,来到主坝中间的时候老师变停下来叫我们做在旁边的阶梯上给我们讲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一、罗盘的使用方法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测方位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或者三角板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总结为以下几点:测方位:将罗盘放到胸前,转动罗盘使被测物体照到镜中中轴线上,且圆水准泡居中,读北针,示数即为方位。测走向:将罗盘的侧面的底边贴紧岩层,转动罗盘,使水平圆准泡居中,按下制动螺丝,读北针,读数即为走向度数(注意:测量期间罗盘的侧面的底边始终贴紧岩层),并沿着侧面底边画直线(为后面测倾向和倾角做准备)。测倾向:将罗盘的后面的底边靠上测走向的时画的直线,然后调节罗盘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罗盘的后面的底边始终靠上测走向的时画的直线),按下制动螺丝,读出北针示数,即为倾向。测倾角:将罗盘的侧面的短边紧贴走向线,调整罗盘后面的旋钮使长水准泡居中,然后读出罗盘上最下面指针所指的示数,即为倾角。测坡度:找一个身高和你差不多的同学,一个在坡顶,一个在坡脚,通过罗盘上的小孔,利用眼睛的余光,调节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数据,当两个人的读数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即可。七一水库工程概况:主坝副坝溢洪道地层岩性:c1紫红色早石炭c2灰白色、灰黄色、黑色中石炭98洪水时桥梁问题:因为桥墩座落在页岩上面,而且平常水位较低,无明显的影响。当98大洪水来时,水位上涨,水压力的作用,并且上游有树木杂物被桥墩阻拦,横在桥墩的前面增加了桥墩的受力面积,再加上桥墩在页岩上面。遇水浸泡易软化,洪水来临,桥就被冲垮。桥梁问题示意图主坝地质条件坝址处于西峡谷最后段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组成岩石为下石炭纪砂砾岩与紫红色泥质砂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砂砾岩,石英砂岩与泥质,炭质页岩为互层出现。其中砂砾岩,砾岩为硅质胶结,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劈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址由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在地质构造上,坝址处于倒转向翼次一级褶皱之核部及扇形褶曲之南翼,岩层倾向垂直河流,因受强烈挤压,小型平卧及倒转褶皱相随伴生。断裂发育,在坝基中较大断层有河中滩—正断层及垂直河流的f28及f40逆断层通过,破碎带宽4—10米,加之火成岩侵入活动影响,岩层遭到破坏,造成区内岩层破碎,风化层积较厚。在水文地质上,基岩倾向上游,岩性又为砂页岩互层。据河床漫滩,台地段各钻孔压水试验资料,w值小于0.01公升/分,为不透水层;f28断层也倾向上游,河中断层破碎带已胶结,透水性弱,不致造成集中渗流通过。河床及漫滩上砂卵砾石层,颗粒组成极不均匀,不均匀系数为39.5—54.3,为强烈透水层。岩层因受构造及火成岩体之影响,节理裂陷发育,尤以平行岸边一组的张节理最发育,且有破碎带通过,透水性较强,为强透水段。坝基地质构造虽有喀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主坝下面有f17断层贯穿,该断层为平移断层。也是七一水库主坝修造成土石坝的原因,由于断层的存在,库区的蓄水,造成了不均匀的沉降。而土石坝刚好能对不均匀的沉降进行自我调节,当坝体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时,只要在坝顶上继续填土压实就可以了。断层的防渗漏处理:通过开挖截水槽(相当于防渗墙)对来水,首先起到导流的作用,阻挡水流冲刷坝体,降低水的渗漏条件,减少不均匀沉降。主坝断层示意图:截水槽示意图 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3;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左岸道路边陡;1、边坡表面有地下水的渗流;2、紫红色的页岩,节理裂隙高度发育3、节理裂隙中;分析:地下水的水位比库区水位高,说明库区的水没有;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4;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左岸道路边陡;内容描述:这个边坡属于修路时人工开挖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3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左岸道路边陡坡处点性:水文地质点、岩性点内容描述:1、边坡表面有地下水的渗流2、紫红色的页岩,节理裂隙高度发育3、节理裂隙中有水流出,补充库区水分析:地下水的水位比库区水位高,说明库区的水没有往外渗透的可能性,地下水补充地表水。节理统计大约35条/米。该区域岩体破碎,极易被风化,加上有地下水的渗流作用,所以修筑了排水沟。赤平极射投影图:2013年04月22日天气:阴点号:no.4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主坝左岸道路边陡坡拐弯处内容描述:这个边坡属于修路时人工开挖的,坡面上出现明显的断层,并且还出现断层的分支复合现象,断层破碎带被充填。岩层产状:走向140'330'280'倾向230'60'61'倾角15'23'28'坡脚有被风化下来的碎石以及掉落下来的泥土。节理裂隙高度发育,靠坡脚处的泥土较湿,有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剖面示意图2013年04月23日点号:no.5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天梁山风景区猴面山路边护栏拐弯处内容描述:在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天梁风景区,一下车就到了天梁风景区入口处,看到了的状元洞,状元洞为一石灰岩崖洞,洞高8米,宽18米,深22米。崖口向东朝天敞开宽约35米,高约30来米,形成一仰天巨崖,故名仰天崖。洞外天气:雨北侧有暗河与三清湖连通,与湖中水位同涨起落。洞正中有三根巨大钟乳石柱如福禄寿三星鼎立。其中最长的一根石柱高8米,围径12米。洞顶钟乳石如玉兰倒挂、宫灯高悬。崖东南半腰处有一高宽深各约2米的小洞穴。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沉积碳酸盐岩,按成因可分为生物灰岩、化学灰岩及碎屑灰岩,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在冶金工业中做熔剂等。石灰石是商业名称,色彩花纹美丽者可做装饰石材。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多小于0.05直径大于0.01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该处石灰岩的岩体大部为泛白,岩体内部以灰色为主,岩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其岩石性质坚硬,强度较高,但由于其具有可溶性,因此在水流的作用下容易形成溶蚀裂隙、洞穴、地下河等岩溶现象。因而,在岩体最下边有一地下暗河流淌。并且地下水高于明河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暗河与明流交互出现,互为补给关系,与七一水库相通。在去溶洞的路上,在路旁边会看到一些表面呈灰白色且有划痕的岩石,这些岩石上的擦痕说明该岩层有剪节理或断裂运动现象发生,1、岩溶地区的产状、溶沟的走向?答:走向100'倾向11'倾角76'2、观察岩溶现象,分辨其真假?答:岩溶,顾名思义,就是岩石受到了水的溶解和侵蚀。自然界中的各种岩石,绝大多数是不可溶的,但也有少数能被水所溶解,如岩盐、石膏和黄土。石灰岩等碳酸盐岩,对于普通水来说几乎是不可溶的,但是当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后,就使其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提高了几十倍。不过即使这样,石灰岩的溶解仍是十分微弱的,是肉眼所难于察觉的。但经历漫长的地质岁月以后,就可以水滴石穿,在石灰岩地区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各种岩溶地形。如溶沟、溶槽、溶蚀漏斗、溶蚀湖、暗河、溶洞等。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及残积红土。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岩溶洞穴化学积累的产物,石钟乳和石笋分别形成与洞顶和洞底,当两种物质连为一体时便形成了石柱。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由于这种地理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岩溶的基本条件:1、可溶岩2、流动的水3、岩石裂隙4、水的溶解性溶洞内岩壁上的为真,溶洞内地上台阶式的水池为假。形成的原因是水流的冲涮作用。3、小石林是如何产生的?答:石林位于距好运通天洞口处约50米处。石林立的岩石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呈现出各种形态,最高岩石大概有2.5米,最低的约为0.7米。岩石上面有被侵蚀后所留下的沟壑,有大有小,石林中的石芽大约有20个。石林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当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时,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因此石灰岩称为可溶性盐。这是石林形成的化学条件。另外,从地质的角度讲,石林的形成还需具备区域大地构造条件,即地壳的抬升作用。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伫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这其中经历了间歇性的持续抬升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抬升,才能使水有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削高填低,地形就会形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或者有过倾斜,但随后又恢复水平。这对石林的发育和保存至关重要,否则那竹节状高大的石柱就会战立不稳,顺“节”(层理面)滑塌。并且,在地壳抬升作用的过程中,岩石不断受到力挤压的作用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成了网格状,然后水和生物沿这些裂缝向下溶蚀岩石。随着裂缝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分离出来,再经构造抬升,石柱露出地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4、瀑布的水到哪里去了,与地下暗河是否想通?答:位于乌龙洞西30余米处。洞口朝北,雨季时洞右侧有一泓泉水和山涧水从10余米高的崖顶倾泻而下,向左翻卷注入洞中。洞口狭小,宽仅1.7米,高3米。旱季无水时钻入洞内,往下5—6米往东转弯至20米处可见一深潭阻住去路。潭水冰凉沁骨,深不见底,让人望而生惧。洞口岩石和洞内部分岩石呈黄色,经亿万年水流冲刷,呈现出好看的木纹状或鱼纹状花纹,传说这是黄龙藏身之窟,故名黄龙洞。又因雨季时,瀑布水从此洞注入即无影无踪不知去向,故又名隐瀑洞。岩坎由岩基构成,常常出现在软硬交替的岩层所组成的河段上。坚硬岩石横穿河床,由于水流差异性侵蚀,在河床纵剖面上形成许多阶梯。有时,断层横切河流也可以形成岩坎。河流在岩坎处形成急流。当岩坎高度大于水深时,即形成瀑布。在向源侵蚀的作用下,岩坎总是向上游后退,直至消失。瀑布后的岩石为黑色,其颜色形成的原因为:a、风化作用,岩石长时间经风雨侵蚀。b、水中所含矿物离子侵蚀岩石。5、分析溶洞的成因,跟什么有关?答:溶洞指的是由雨水或地下水溶解侵蚀石灰岩层所形成的空洞。溶洞又称钟乳洞、石灰岩洞。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石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年、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分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a、岩溶探查,石林地区处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岩石;b、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2)对洞口较大的洞隙,宜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2013年04月23日天气:雨;点号:no.6;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天梁山风景区大草坪小石桥;内容描述:节理裂隙由风化形成,方向受地形控制,裂;大草坪岩层锯齿状裂隙由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在石灰岩地区,从地上流入地下的水大多已溶解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但当其到达溶洞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会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于是水对碳酸钙的溶解力降低,使本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结晶析出。此外,滴落到溶洞中的水有时也会因蒸发而使在洞顶的碳酸钙晶体向下生长,便成为钟乳石;若滴在洞底再凝结出来,向上生长便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在生长中逐渐衔接成为一体,就是石柱。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由于滴水的石缝被析出的石钟乳所堵塞,或者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形、水流以及渗水的通道发生了变化,致使水的滴落方向、速度、水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结果,有些才生长到一半的石钟乳和石笋不再继续生长了,这样又在边上长出新的钟乳石和石笋??这些变化后形成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相互交错、叠接,便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瑰异的景观6、怎么在石林地区建一个高层建筑?答:a、岩溶探查,石林地区处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岩石面高低起伏变化大,岩石没有连续性和规律性。可采用电法、电磁法探测基岩埋深、土洞,划分上覆松散沉积层序和风化带,采用跨孔电磁波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探测地下洞穴、隐伏断层、破碎带。b、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在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1)对洞口较小的洞隙,宜采用镶补、嵌塞与跨盖等方法处理;2)对洞口较大的洞隙,宜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跨越结构应有可靠的支承面,梁式结构在岩石上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的1.5倍,也可采用浆砌块石等堵塞措施;3)对于围岩不稳定、风化裂隙破碎的岩体,可采用灌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4)对规模较大的间隙,可采用洞底支撑或调整柱距等方法进行处理。一般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泥隙、泥槽、溶洞,应杜绝地表水渗入土层,使其停止发育和发展,当地质条件许可时,尽量对地下水采取截流、改道等举措,以阻止其继续发展。当泥隙、泥槽、溶洞埋深较浅时,采用挖填和梁板跨越;对直径较小的深埋土洞,可不处理,仅在洞顶上部采用梁板跨越即可;对直径较大的深埋土洞,可采用顶部钻孔灌砂或灌碎石混凝土,以充填空间。当对地下水不能采取截流、改道等方式以阻止泥隙、泥槽、溶洞发育时,一般可采用桩基等措施进行处理。2013年04月23日天气:雨点号:no.6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天梁山风景区大草坪小石桥处内容描述:节理裂隙由风化形成,方向受地形控制,裂隙被白色的物质充填,经鉴别为方解石.裂隙的走向:240'220'225'235'河流的走向:45'大草坪岩层锯齿状裂隙由早期风化,水流冲涮形成。一侧为顺向坡,一侧为逆向坡,顺向坡为缓坡,逆向坡一侧较为陡峭。顺向坡有多次的小型滑坡。风化裂隙发育,且方向与河流方向基本一致。灵霄天梁是天梁风景区的三大宝景之一。是一座岩溶地貌巨型天生桥,位于乌龙洞东北40余米处,桥高71米,宽26米,跨长17米,其巍峨壮观为罕见。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产状分类:1、根据褶皱轴面产状,结合两侧产状特点分:直立褶皱: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斜立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倾角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同;平卧褶皱:轴面近于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2、根据枢纽产状,褶皱可分为: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两翼的走向基本平行;倾伏褶皱:枢纽倾伏(倾伏角介于10度80度之间),两翼走向不平行;倾坚褶皱:枢纽近于直立。天桥下方有一处有大量胡乱堆积的长度、大小不等的巨型石块,这些石块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是不良地质条件,出现过崩塌等恶劣地质现象。2013年04月23日天气:雨点号:no.7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三清山公路古滑坡点处内容描述:抗滑桩,挡土墙倾斜,公路的路面开裂,最大裂隙宽4cm,裂隙两边高差34cm。公路有明显的下陷,公路旁边的树木倾斜,公路上只剩水泥路面悬空,下面的路基下陷了将近4050cm。公路边下去刚好是七一水库的库区,河流对岸堤的不断从冲涮以及水的不断渗漏加剧了滑坡。在靠近这个滑坡的地方有减速带的标志,目地是为了警告过往的车辆减速,降低的路面的共振作用。古滑坡在强降雨的天气条件下极为容易复活,产生再次发生滑移的可能性。针对滑坡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处理方法削坡卸载、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和抗滑工程等措施对该滑坡进行加固处理。(1)在滑坡发展的边界5m以外,设置断面200200mm环形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向滑体补给,迎水面设置泄水孔。(2)滑体区设树枝状排水系统,充分结合地形利用自然径流形成的沟系,作排水渠道,汇集井旁引坡面径流于滑坡体外排出。(3)坡体裂缝用粘土或水泥浆填实。对坡面应整平踏实,不能有积水坑、洼地,保证任何位置的坡面水能迅速向指定排水沟汇集,减少地表水在坡面滞留时间和下渗量。(4)集中排除深层地下水,可设置排水隧洞或排水平孔。经过综合分析,工程上采用水平排水孔,收到了很好的工程效果。(5)滑坡剩余推力较大,为提高滑坡的稳定性,采用抗滑桩、抗滑挡土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支档和锚固措施。由于滑坡体为第四纪残坡积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等,且滑体厚度大,采用抗滑工程的有效措施是在坡脚附近设置抗滑桩。加大抗滑桩的打下去的深度,增大抗滑桩的排列密度。(6)因为下面是七一水库的库区,在滑坡体的下端靠河流处修筑防护堤,防止河流继续对滑坡体的下端继续冲涮,也是减少当库区蓄水水位上涨水对滑坡体的渗漏。(7)禁止在山坡上挖沟围草,严禁开挖破坏草场植被,严禁滥伐森林、矿山开采、修建山区公路和山区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开挖和施工,防止由人为原因诱发或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2013年04月24日天气:雨点号:no.8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管理局内容描述:参观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对七一水库工程有详细的了解七一水库水文自动监测系统有七个监测站:坝首站、坝下站、大树坞站、金沙站、八仙洞站、大叶站、长坂站当降水量小于0.5mm时监测不到,因为雨量太小,被蒸发掉了。徐局长详细地介绍了七一水库工程概况,并给我们讲节了一些施工方法。始建于1958年7月,主坝高程101米,坝高54米,坝顶长430米,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94米,总库容2.4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25亿立方米,最大泄流量4300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9.92万亩,发电总装机9370kw,水域养殖面积1.25万亩,林果种植面积6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种养、工业加工、航运和旅游等综合经营为一体的大型水利调蓄工程。在98年洪水七一水库泄洪时,在泄洪道的闸门下游处被冲涮出深达5米的大坑,利用这个大坑修筑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消力池。水下混泥土施工,需要不间断的施工。副坝加固时用到的方法,修筑防渗心墙。2013年04月24日天气:雨点号:no.9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电站内容描述:首先我们58组的同学跟着唐老师来到原来的的发电厂房处,在这里看到发电厂房旧址的裂缝。最宽处约4cm,裂缝两边高差23cm。现在的厂房是98年新建的。因为断层从挡土墙延伸过去,而且地基开挖的时候,第四纪的泥土并没有完全清除,造成了不均匀的下降,原因主要有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七一水库大坝建成之后,由于水压的增大,地下渗漏加剧。调压塔的作用:对引水式水电站的有压引水道或地下式厂房的较长有压尾水道,为了减小水击压力,并改善机组的运行条件而建造的水电站平水建筑物(见水电站建筑物)。它利用扩大了的断面和自由水面反射水击波的特点,将有压引水道分成两段:上游段为有压引水隧洞,下游段为压力水管。由于设立调压室,使隧洞基本上可避免水击压力的影响,同时也减小压力水管中的水击压力,从而改善机组的运行条件。按照习惯,当调压室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地面以上时称为调压塔;调压室大部分埋设在地面以下时,则称为调压井。有时在具有较长有压引 水道,而机组引用流量又较小的水电站上,也可采用调;2013年04月25日天气:晴;点号:no.10;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溢洪道下游滑坡体;1、分析滑坡体的形成的原因答:;2、寻找滑坡体形成的依据答:;3、滑坡体的治理4、滑坡群的成因以及特征;5、滑坡体的认识画剖面图和平面图;水道,而机组引用流量又较小的水电站上,也可采用调压阀(能自动启闭使压力水管的水流分流排出的一种机械设施)代替调压室2013年04月25日天气:晴点号:no.10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溢洪道下游滑坡体处内容描述:1、分析滑坡体的形成的原因答:2、寻找滑坡体形成的依据答:3、滑坡体的治理4、滑坡群的成因以及特征5、滑坡体的认识画剖面图和平面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