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骆驼寻宝记》读后感

《骆驼寻宝记》读后感

时间:2009-5-7 1:58:41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骆驼寻宝记》读后感读了这篇童话,让我联想起四篇小说来:一篇是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篇是陈世旭的《李八碗春秋》(发表于《十月》2003年第四期),一篇是张贤亮的《牧马人》,一篇是《西游记》。陈伯吹写的这篇童话故事与这些小说都有相似之处。在《骆驼寻宝记》里,沙漠里面的好公民骆驼面对金银财宝珍珠钻石毫不动心,面对绿草如茵的神仙之地毫无留恋,它拒绝了诱惑,毅然选择回到沙漠家乡,它要把家乡沙漠建设成为绿洲。它说,如果留在这儿享福,而扔掉了吃苦耐劳改造家乡的志气,就等于得宝失宝,它不能这样做。与此相同,张贤亮创作的《牧马人》里面也有这样的结尾:在中受尽欺凌、过惯贫穷生活的牧马人许灵均在改革开放后与远在海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父亲要他马上出国,继承亿万遗产,然后过一种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可是,那个年轻的牧马人坚决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毅然选择留在祖国,甘当一个贫穷的牧马人。用那个仙女的话来说,就是当一个热爱家乡、正直无私的好公民。当年,有观众为牧马人的选择感到惋惜,他说:如果牧马人选择出国,等继承了亿万家产之后再回国,把家产全部捐献给祖国,这岂不比为祖国继续牧马贡献更大?如今,我的学生也在为骆驼的决定感到惋惜。有学生说:如果这骆驼背一篮子珍珠钻石回来,它就可以用这笔财富雇佣人类,为它修建引水工程,种树,种草,可以早日实现沙漠变绿洲的理想。可惜啊,它只带了一些种子回来,谁来种呢?没有水,种了也不能活,遗憾啊!相似的情节,读者留下相似的遗憾。这是那个时代的遗憾,并非因为作者个人思想狭隘。在《骆驼寻宝记》里,历尽艰难的骆驼有幸遇到了仙女,仙女略施小计,就将它的一切都改变了,从默默无闻的小动物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英雄。在《陈奂生上城》里,勤劳朴实的陈奂生在火车站昏倒在地时,偶然遇到了县委书记,他的人生也从此改变了,从一个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变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能人,村里的领导看中了他与书记的交情,居然安排他当采购员,到城里跑生意。在《李八碗春秋》中,李八碗村的支书殷书记因为在中保护了受到冲击的专员,专员夫妻重新掌握地区大权之后,知恩图报,大力扶持殷书记发展乡镇企业,用源源不断的巨额贷款支撑起一家名为李八碗工商联合企业的总公司,李八碗从此改天换地,远近闻名。《骆驼寻宝记》遇见仙女这个情节,让我还想起了《西游记》。骆驼历尽艰难险阻,最后终于见到仙女,可是仙女赐予它的,只不过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骆驼对此很满意,它很骄傲地回到故乡,满心以为它的贡献会给家乡带来巨大的变化。唐僧去西天取经,跟骆驼差不多,也历尽了艰险,九死一生,最后终于见到了佛祖。佛祖赐予他的,不过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白纸,名曰无字真经。唐僧带着这些经书,成功回到长安,被国人视为英雄。他跟骆驼一样,一定认为他的贡献会给他的祖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我想,胡杨之类的种子,沙漠戈壁里比比皆是,骆驼有那么坚强的意志,那么不折不挠的精神,它何不自己去找种子,为何一定要从仙女手里取得呢?无字真经之类的白纸,在中国随处可见,唐僧有那么顽强不屈的精神,那么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为何不在庙门口买几张白纸,为何要远涉万里,出生入死,要从佛祖那里取得呢?我想,骆驼若用寻宝的时间和精力来采摘果实种子,它的所得,比起从仙女手中所得,一定不止千倍;唐僧若用取经的时间自修自省,他的所得,比起从佛祖手里得到的,一定也不止千倍。真经就在身边,宝物就在脚下。可是,中国人并不知道,或者不肯承认。种子一定要经过仙女的手,那才是宝物;白纸一定要经过佛祖的手,那才是真经。过去中国人没有自信,故有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的中国骆驼没有自信,故有《骆驼寻宝记》出世。中国的孩子小时候迷信仙女,长大后就迷信佛祖,迷信权贵,迷信伟人。我们一辈子相信高人,相信他们有力量扭转乾坤,起死回生,改变一切。做一件事,若得到首长的首肯,那就能一帆风顺;做生意,若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那就成为无所不能的红顶商人;一种理论,若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表态支持,反对之人立刻销声匿迹。《骆驼寻宝记》就是一篇《厚黑学》,它通过骆驼来告诉世人成功的经验:要得到宝贝,要见到真经,非拜求仙女、佛祖,非找到领导不可,寻仙得宝,跑部钱进,这是中国骆驼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从《西游记》到《陈奂生上城》,再到《牧马人》,再到《骆驼寻宝记》,直到《李八碗春秋》,我不禁摇头叹息。小说中的人物相貌各不相同,但人物的价值取向却是惊人的一致,数百年不变。老百姓很少有人看得起自己,很少有自信,也不能产生自信。中国似乎没有普通百姓产生自信的土壤。在神通广大的仙女面前,在法力无边的佛祖面前,在伟大正确的领导面前,普通凡人只能自惭形秽,自愧弗如。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想到先生在结尾所说的那段话,他是这样说的: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陈伯吹本人虽然不是状元宰相,但他写的却是状元宰相提倡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这样想来,我就稍微轻松了一点。最后想说,让这篇童话作教材,太缺心眼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