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县区国税局离休干部事迹材料

县区国税局离休干部事迹材料

时间:2008-2-26 10:19:07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县区国税局离休党员干部事迹材料已近耄耋之年,有着党龄与共和国同龄的宽城县国税局离休干部、共产党员翁一民同志,从1986年正式离休后,近二十年来,离岗不离责,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在严格要求自己,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职务上离休了,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休,我要在有生之年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继续从事税收工作,让我兴奋不已”“局领导告诉我,还可以继续留在税务局工作,得知这一消息真是令我兴奋不已”。1986年,税务工作正处在改革阶段,单位各种人才奇缺,已办理离休手续的翁一民同志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心再干上几年。他想到虽然已到离休年龄,但必竟有40多年税务工作的实际经验,熟悉业务,还可以为党的税收工作贡献力量。经过他的请求,局领导批准了他继续留在税务局工作。领导安排他做的是税收计会统工作,当时这项工作在全市系统考核中名次位于最后一位。为了能及早扭转这种局面,他带领全股人员白天深入企业搞调查,晚上搞经济税收分析,抓紧计会、统计数字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他的努力,这项工作当年在全市的目标考核中一跃至第三名。1987年翁一民同志又接手了计会档案工作。当时税票、报表、账簿等会计资料堆放混乱,不利于查阅,亟待建立专业档案。为了搞好这项工作,他专程到外县去学习,回来后,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突击整理,全部完成了建档任务,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这项工作刚刚完成,他又开始了宽城县《税务局组织史》的编写工作。由于这方面的资料太缺,需要到外地、外单位做大量的调查、核实、采访工作。而当时交通和住宿都不方便,但他不辞辛苦,远到沈阳、大连,近到承德市、青龙、平泉等地查阅、核实资料,并下乡到乡镇农村核实资料,到县党史办、文化馆等查阅资料。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1987年底由他起草编纂的《税务局组织史》终于脱稿了。1988年初,翁一民的老伴对他说:“咱们家是农村,又有那么二亩多地,你应该照料照料家呀,你都离休了,工资不少拿,干着还有什么劲头。”孩子也都劝他回家。他没有听家里人的话,而是依然留了下来,用他的话说就是:“为党工作我有使不完的劲”。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为县志办编写了340页18万字文表齐全的“税收史”;在计会股长到省城学习时,他又继续到计会部门负责全面工作并具体负责税收计划编报工作;主动帮助撰写税收稿件,并经常深入到基层采访先进典型,使该局的宣传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只要我能干,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我能干,再苦再累我也是快乐的。”打更、烧水对一个国家干部来讲,大多数人会认为有失身份,而作为一名令人尊敬的离休干部,翁一民却从_9月份开始了为税务局打更工作。他每天早上从五点半起床后,就开始打扫楼前场地,整理楼前五个单位的自行车,晚上直到11点左右才关上大门。他自己花钱备了许多自行车小零件,谁的车子出了些小毛病,他都及时帮助修好。单位人多,有些人不注意用电用水,针对浪费现象,他每天都要检查几次自来水管和照明开关。对存放在单位的自行车,他每天夜间12点左右都要巡视一遍,使丢失自行车现象再未发生过。除夕,本是尽享合家团聚,喜庆佳节的不眠之夜。而翁一民同志在打更期间,但是却度过了这样几个“不眠”之夜:第一个除夕,他搞了一个“宽城税收情况汇编”小册子,送给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本单位领导人手一册;第二个除夕,他画了四张大画,内容是宽城县近几年税收任务完成和增长情况;第三个除夕,他抄写了税收史料130页。1994年4月,税务局家属楼竣工,干部职工要求局领导一定要找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做烧开水工作,局领导又想到了翁一民,他没有推辞,从此又踏上了新的“岗位”。他为了使每天早、中、晚职工都能按时用上开水,他按季节制定了一份作息时间表。曾有两次生病,他都让儿子提前来给职工们烧水,保证按时供给。他还主动同相邻的农行家属楼烧水工人达成协议,遇到锅炉维修的时候,可相互到对方那里打开水,因此他负责烧水的几年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从没影响过职工用。已超过70岁的他,还经常主动为身体不好的老干部打水送到家中,别人说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主动为别人打水,他却笑着说:“我除了耳聋,身体还算硬实,比他们还强,能为别人做点事,心里头也是快乐的”。“我还要干点什么,那就是学习”2001年底,县政府为了环保,取消县城的所有烧水锅炉,这时已近74岁的翁一民才回到自己家中。本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一直“闲不着”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工作,那就是“学习”。就像他说的那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我要做个学习型老人,犹如身在机关那样经常化、制度化,下真功夫,不走过场”。的确,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确定一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他学习内容广泛,除了单位为其订阅的《承德日报》、《共产党员》和《党史博览》外,他还自费订阅了《百年潮》、《金秋》、《老年教育》等刊物。他还经常到单位阅览室和县图书馆、新华书店,搜集学习资料,并且每天都做大量的学习笔记。翁一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聋变得愈加严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每次在县局组织集中活动时,听讲话、听报告都听不全,但他为了不影响自身的学习,在家中给自己建了个“党教课堂”。几平米的卧室内,一个简陋的写字台,上面摆满了学习资料、学习笔记,构成了“党教课堂”的全部内容。而就是在这间课堂里,他不但通读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县局组织学教活动的各项材料,还收集和丰富有利于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资料,分类装订成12册。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等重要文章、革命前辈风范、时代先锋人物、抗日战争史料等,他还收集了近500首革命歌曲,装订3册。这些资料内容新颖,丰富多彩,政治思想性强,具有很深的学习和教育意义。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国税局曾把这些资料摆放到县局机关的阅览室,供党员干部学习和参观,为该局的先教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在省市局和县委督导组检查指导该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时,对该同志的这种行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离休后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也实实在在地工作和学习了二十年,刚开始的时候不免有些人会认为他有什么利益可图,或者是什么精神使他在晚年还拼命地学习和工作。如果图多挣钱,当时除正常离休工资外单位一天只按临时工发给他8角钱,而本乡的一个砖厂当时却以每天3元钱的薪金聘请他为会计,他都不去。如果图挣钱,在临街的家里开一个小商店,每天也会有不错的收入。如果说他还图点什么,当时为家里人办理农转非,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都不是难事,可家里五个孩子中,除一个女儿考上师范,后来教书外,其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还都在家务农。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用在他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在实际参加工作的几十年中,曾20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而在离休后,他仍然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离休干部。多年来,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英雄壮举,更没有什么惊人的成果,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能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样闪光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贡献着毕生的精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