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07-6-21 8:07:1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根据党委的安排,本人选择此题对全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采取平时了解和集中调整相结合,普通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听汇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集体座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35村,走访党员802人,走访群众221人,召开座谈会10次,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和自身的主要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一)农村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目前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59个,其中村党支部46个,机关、学校、企业党支部13个,调查认为,支部战斗力比较强的12个,占26%;党支部战斗一般的31个,占67%;支部战斗力较弱的3个,占7%。近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达到了加强,经过整顿,后进村面貌有所改观。龙头村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后,农村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关心群众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群众达到了实惠。但是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有些党支部的设置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新农村劳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以务工的形式向城市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基层队伍中党员难发展,村官难选,村务难管,后继乏人和年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毕家掌村7年未发展党员等。三是一些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难开展,难组织,年轻党员外出打工,长期不回,在家党员年老体弱,有的长期生病不能参加。四是集体经济薄弱,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支部凝聚力不强,群众对党员干部有意见,党支部没有活力,说到底同集体经济薄弱有直接关系。(二)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全镇共有党员1506名,农村党员1300名,占党员总数86%,女党员170名,占党员总数的11%,从年龄结构上60岁以上党员399名,占党员总数29%,36—59岁的党员925名,占59%,35岁以下党员182人,占12%,从文化结构上,大专以上程度的66名,占4%,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301名,占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139名,占76%。通过调查我们深深感到,全镇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展示一个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风采。但是,我镇农村党员队伍中在新形势下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高度警觉。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妇女党员偏少,仅占11%;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60岁以上占29%;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6%,同时,发展年轻农民党员少,有断层现象。二是部分党员思想困惑迷茫。新形势下不少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绪中,不能正确采纳党员队伍的主流,对少数违法违记党员干部以偏概全,时常发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感叹,致使一部分党员动摇了信念,减弱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政治优势;有的党员只看到极少数人靠钻政策的空子或用不正当手段暴富起来,就怀疑当前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致富政策的正确性;有的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是个人发家致富“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还有的党员感到现在许多事情道理好讲,实践犯难。三是一部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太理想,走访座谈中发现,有的党员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想法;有的党员认为钱拿的一样多,凡事要党员走在前头,群众也有点不通情达理,于是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日常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能力小,开得起会张不开口,交得起党费带不了头,思想苦闷,信心不足,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经常给群众争水、争田、争宅基地,表现与普通群众无异;甚至有的党员赞成“人生在世、享受二字”,“人不为己、天珠地灭”,“有钱就有一切”等观念。四是一些党员的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对于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现不思进取,对此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党员责任心减弱,在谈到纠正不正之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辉考虑的不够。不情愿从我做起。五是少数农村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性。目前我镇农村中有些退伍军人回乡的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村里就外出打工,尤其是退伍回乡的预备党员,他的思想状况、表现、对党的认识,支部无法掌握,外出务工的党员长期与党支部失去联系,也没有措施。二、当前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小环境的不足;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因素,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结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指挥生产的权力,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履行义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约束。还有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员不愿继续从事比较清清贫的农村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农村党员影响较大,党员流动性增大,拜金主义侵入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活,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观念却日益淡漠,农村党员的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情况、新问题,适应能力,预见能力,解决能力却比较差,不能较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扩大,农村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能及时加以改建,以及一些农村党员本身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给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三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多样化。在多样化的价值观面前,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浪潮面前,一些党员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人生观转向,道德观混乱,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扭曲,正确的理想信念谈化、动摇甚至丧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益主义倾斜。少数党员由于缺乏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方向,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成了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向钱看的信条。四是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同志困惑越积越多,行动左右为难,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治党偏宽偏松,对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现象,一些党组织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处分的不处分,个别的甚至包庇,纵容,有的虽然作了处理,往往偏宽偏松,给党员和群众造成只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党籍就能常在的现象。四是党内生活质量不高。一些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也有的党组织不敢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斗争,致使好人主义蔓延,影响了支部的整体形象。(三)党员个人降格以求放松学习。调查表明党员的许多思想困惑是由于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一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或悲观失望;甚至个别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理想信念动摇,沉醉于灯红酒绿之间,做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俘虏。(四)党员队伍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一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一)始终突出班子建设这一关键。一个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工作搞得好与差,关键在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把选好配强支部一班人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放在首位。在村干部的培养选拔上,一方面乡镇党委要放宽视野,通过走访群众,摸清村情,全方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坚持标准,真正选能人来当家,选强者来执政,特别要从种养大户,复退军人等优秀分子中选拔能人进村级班子;另一方面,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加快农村配套改革,推行合村并组,解决村干部难选和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具体的方法措施:一是扩大村级规模,尽量撤小并大、撤弱并强、撤穷并富,实行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穷,发中心村带周边村;二是减少村干部职数,选好配强村干部,做到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提倡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组干部兼职,逐步实现村干部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明确村干部的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推动村干部报酬待遇绩效化,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四是理顺好“两委”关系,加强教育引导,让村委会成员从思想上摆正位置,明确党支部的核心地位,积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让党支部成员顺应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方向,转变作风,改进方法,积极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明确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任务,按责任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五是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村级决策事务程序对村上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等重大事项,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集体做出决策,增强村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六是加大村级工作的监督力度,增强群众对村干部,对村级班子的理解支持和信任程度,化解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二)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紧紧围绕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注意将农村个体私营业主里的优秀分子和农村乡土人才纳入组织发展视野,注意加强对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了解,加大支部班子成员的挂、联、包、抓力度,做好在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和规范农村党员教育阵地,努力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村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宗旨,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不间断地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化、持久化。三是要充分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建设、结合改进作风,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能有效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赋予农村党员管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使农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四是严格党员管理,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和党风生活制度,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发挥作用、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受组织约束的党员和违法违纪、损害党的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组织处理,纯洁党员队伍。(三)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党组织。设置形式,随着党的阶级基础的扩大,非农经济领域的党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增强农村党员的行业流动性,地域流动性和业务多元性,使同一地域的农村党员在生产资料的选择和依附上,在生产经营的方式和手段上逐步呈现多样性,这在交通便利,基础资源较好的村和集镇,城镇、厂矿企业所在的村已明显的显现出来。目前农村党组织设置基本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如果整齐划一地按目前农党组织形式的党员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显然不能适应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这种党组织设置的模式化与农村经济形态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索和完善与多元经济组织形式相一致,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党员分布状况,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一是管好用活现有集体经济,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的有效手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土地,市场和门面等优势,采取以资金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靠兴办村级集体企业增收,靠搞活土地使用权增收,靠资源开发增收,靠资产经营增收,靠实施农业产业增收,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采取挂联领导帮,各级部门帮,联建支部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股份合作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各方面力量促发展。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上要逐步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科技、向送服务的转变,由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转变。文章标题: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