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时间:2013-10-15 8:06:0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下载:97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目录前言1二.实习地点.2三.实习内容.2四.实习安排.3五.阶段与成果:.3第一章:井田概况.3一、井田位置与交通.3二、矿区范围.3三、自然地理.3四:区域经济概况.4第二章: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4一:钻探.4二:地质编录.5一、地层.5第四章岩心钻孔地质编录.13一、岩(矿)心采取率计算13二、换层深度计算.14三、编录步骤.15四:岩心鉴定表.16第五章:总结.16前言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本实习是在学生学完《矿产勘查与评价》课程之后进行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通过实习主要达到如下的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了解矿产勘查的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3).了解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4).了解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钻孔地质编录方法,特别是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5).掌握矿产勘查有关图件的编制方法;(6).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估算方法。二.实习地点新密市卢店三.实习内容1.勘查区工作概况到达现场后,首先请地质队技术人员介绍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步骤。矿产勘查工作技术人员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勘查区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矿层发育情况。2.参观钻探施工现场了解钻孔布置的原则、钻孔设计类型和要求、钻探施工的过程、钻探施工机械及工艺,了解钻孔岩心的取心过程和采样过程。3.了解测井的种类、步骤、方法、原理以及对测井资料的解释。4.岩心编录:掌握岩心编录的内容及方法;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岩心倾角测定方法和岩石、古生物、沉积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并实际编录一段岩心。以煤炭资源勘查为例:按照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dt/t0002.14)进行。5.地质图件的编制熟悉和掌握钻孔柱状图的编制方法及编制内容。了解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预想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矿层底板等高线图、矿层对比图和矿层等厚线图的制作方法及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将自己实际编录的一段岩心绘制一张钻孔柱状图。掌握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的内容、要求、规范。四.实习安排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时间为2周。(1)校内实习准备1天(2)现场实习1天其中:了解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参观、了解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参观钻孔测井过程;现场钻孔岩心编录地质资料整理及编制钻孔柱状图(3)路途(4)校内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以及编写实习报告五.阶段与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小组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经过对所得资料的室内整理及数据的处理,完成了报告的编写,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第一章: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与交通卢店勘查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致地理坐标34°21′56.58″n113°0′15.05″e二、矿区范围芦店勘查区东区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部仰起端,北为荥密背斜南翼,南为大冶~超化背斜北翼,总体为一夹持于牛店断层(芦f3)和三股槐断层(芦f7)之间.三、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水文沙河位于井田外南部,流向东南,属淮河水系,河床宽阔坡度平缓,最大流量3300m3/s;旱季流量为0.80m3/s。西南部的白龟山水库为本区最大的地表蓄水体,库容量为3.21亿m3,最大库容量6.49亿m3;南部湛河呈东西向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带经过。红旗渠自井营经九矿流入井田,为一农田灌溉水渠。此外井田内发育有多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雨后洪水经井田由北流向南部汇入湛河向东排泄。3.气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区域经济概况登封市经济实力雄厚,与巩义市、禹州市等片区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之列。207国道与237、316省道贯通全境,郑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第二章: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勘探主要采用了钻探和测井等手段.勘探过程中未明确划分勘探阶段,但在勘探工程的布置和施工时注意并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勘探工程布置采用了长方形勘探网,未采用槽探、井探和巷探等山地工程,这对本井田是合适的。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1]66号)以及矿井揭露的实际地质资料,综合确定以250m~500m的勘探工程线距圈定经济的探明基础储量(b),以500m~1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经济的控制基础储量(122b),以1000~2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以2000m以上钻探工程网度圈定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目前开采的庚20煤层深部埋藏较深,钻孔间距较大(共10孔),每平方公里约3个,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六矿工业广场附近钻孔密度达到《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勘探阶段的要求,其它地方煤层仅达到圈定333~334?类资源量类型的要求。一:钻探采用井下钻探,探明煤层产状、厚度、断失翼位置。据近几年统计,先后共施工钻探孔75个,总进尺约1500m,并经常使用该方法进行探放水。该手段的特点是效率高、见效快,省时省工,成本低,但所探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原勘探报告所提供的钻探成果及其它资料较为可靠,钻探工程质量大部分较高,仅个别钻孔质量偏低,有超斜,煤层被打丢、打薄,打厚,煤岩心采取率低和封孔不良等现象。圈定各可采煤层浅部氧化带的范围,这对采区布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地质编录1.巷道编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为能及时掌握和收集最可靠的煤厚、构造和水文等实际资料,更有效地指导工作面的回采和相邻工作面的布置,随时解决采掘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巷道编录。做好煤厚点的测定和断失煤层的判别,对所测的煤厚点、构造、水文地质等特征进行编录,并及时的反映在巷道剖面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对某些特殊的构造现象绘出素描图。通过巷道编录、综合分析其煤厚变化规律和小构造的发育特征,以便更合理地布置回采工作面和编制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尤其对厚煤层为下分层的开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每年约编录巷道剖面1300余米。2.编制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是指导采掘生产的重要依据,因此配合矿井生产一直在进行,通过综合分析勘探和生产揭露的有关资料,先后编制巷道掘进说明书约500份,采区地质说明书30余份,回采工作面说明书270份,地质预报千余份。第三章:区域地层登封煤田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系统齐全,出露良好,由老到新有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呈东西向展布于嵩山、箕山之间。第四章:四、矿区地质一、地层区内老地层在湛河以南,含煤地层在湛河以北的沟谷中有零星出露。低山丘陵主要由二叠系石千蜂组的平顶山砂岩组成。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露头稀少。根据1/5000的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井田地层划分方案,按照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多数学者公认的研究成果,并参考生产单位的习惯用法,采用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时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所确定的地层划分系统。对于与之不一致的划分方案,不再将其与新的地层划分系统相对比。现将井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于下。本区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的地层系统有寒武系(?)、奥陶系(o)、石炭系下载:97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目录前言1二.实习地点.2三.实习内容.2四.实习安排.3五.阶段与成果:.3第一章:井田概况.3一、井田位置与交通.3二、矿区范围.3三、自然地理.3四:区域经济概况.4第二章: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4一:钻探.4二:地质编录.5一、地层.5第四章岩心钻孔地质编录.13一、岩(矿)心采取率计算13二、换层深度计算.14三、编录步骤.15四:岩心鉴定表.16第五章:总结.16前言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本实习是在学生学完《矿产勘查与评价》课程之后进行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通过实习主要达到如下的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了解矿产勘查的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3).了解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4).了解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钻孔地质编录方法,特别是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5).掌握矿产勘查有关图件的编制方法;(6).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估算方法。二.实习地点新密市卢店三.实习内容1.勘查区工作概况到达现场后,首先请地质队技术人员介绍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步骤。矿产勘查工作技术人员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勘查区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矿层发育情况。2.参观钻探施工现场了解钻孔布置的原则、钻孔设计类型和要求、钻探施工的过程、钻探施工机械及工艺,了解钻孔岩心的取心过程和采样过程。3.了解测井的种类、步骤、方法、原理以及对测井资料的解释。4.岩心编录:掌握岩心编录的内容及方法;掌握岩心采取率及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岩心倾角测定方法和岩石、古生物、沉积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并实际编录一段岩心。以煤炭资源勘查为例:按照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dt/t0002.14)进行。5.地质图件的编制熟悉和掌握钻孔柱状图的编制方法及编制内容。了解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预想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矿层底板等高线图、矿层对比图和矿层等厚线图的制作方法及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将自己实际编录的一段岩心绘制一张钻孔柱状图。掌握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的内容、要求、规范。四.实习安排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时间为2周。(1)校内实习准备1天(2)现场实习1天其中:了解勘查区区域地质概况;参观、了解钻探施工过程和取样方法参观钻孔测井过程;现场钻孔岩心编录地质资料整理及编制钻孔柱状图(3)路途(4)校内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以及编写实习报告五.阶段与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小组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经过对所得资料的室内整理及数据的处理,完成了报告的编写,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第一章: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与交通卢店勘查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致地理坐标34°21′56.58″n113°0′15.05″e二、矿区范围芦店勘查区东区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部仰起端,北为荥密背斜南翼,南为大冶~超化背斜北翼,总体为一夹持于牛店断层(芦f3)和三股槐断层(芦f7)之间.三、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水文沙河位于井田外南部,流向东南,属淮河水系,河床宽阔坡度平缓,最大流量3300m3/s;旱季流量为0.80m3/s。西南部的白龟山水库为本区最大的地表蓄水体,库容量为3.21亿m3,最大库容量6.49亿m3;南部湛河呈东西向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带经过。红旗渠自井营经九矿流入井田,为一农田灌溉水渠。此外井田内发育有多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雨后洪水经井田由北流向南部汇入湛河向东排泄。3.气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区域经济概况登封市经济实力雄厚,与巩义市、禹州市等片区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之列。207国道与237、316省道贯通全境,郑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第二章: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勘探主要采用了钻探和测井等手段.勘探过程中未明确划分勘探阶段,但在勘探工程的布置和施工时注意并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勘探工程布置采用了长方形勘探网,未采用槽探、井探和巷探等山地工程,这对本井田是合适的。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1]66号)以及矿井揭露的实际地质资料,综合确定以250m~500m的勘探工程线距圈定经济的探明基础储量(b),以500m~1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经济的控制基础储量(122b),以1000~2000m的钻探工程网度圈定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以2000m以上钻探工程网度圈定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目前开采的庚20煤层深部埋藏较深,钻孔间距较大(共10孔),每平方公里约3个,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六矿工业广场附近钻孔密度达到《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勘探阶段的要求,其它地方煤层仅达到圈定333~334?类资源量类型的要求。一:钻探采用井下钻探,探明煤层产状、厚度、断失翼位置。据近几年统计,先后共施工钻探孔75个,总进尺约1500m,并经常使用该方法进行探放水。该手段的特点是效率高、见效快,省时省工,成本低,但所探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原勘探报告所提供的钻探成果及其它资料较为可靠,钻探工程质量大部分较高,仅个别钻孔质量偏低,有超斜,煤层被打丢、打薄,打厚,煤岩心采取率低和封孔不良等现象。圈定各可采煤层浅部氧化带的范围,这对采区布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地质编录1.巷道编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为能及时掌握和收集最可靠的煤厚、构造和水文等实际资料,更有效地指导工作面的回采和相邻工作面的布置,随时解决采掘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巷道编录。做好煤厚点的测定和断失煤层的判别,对所测的煤厚点、构造、水文地质等特征进行编录,并及时的反映在巷道剖面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对某些特殊的构造现象绘出素描图。通过巷道编录、综合分析其煤厚变化规律和小构造的发育特征,以便更合理地布置回采工作面和编制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尤其对厚煤层为下分层的开采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每年约编录巷道剖面1300余米。2.编制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是指导采掘生产的重要依据,因此配合矿井生产一直在进行,通过综合分析勘探和生产揭露的有关资料,先后编制巷道掘进说明书约500份,采区地质说明书30余份,回采工作面说明书270份,地质预报千余份。第三章:区域地层登封煤田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系统齐全,出露良好,由老到新有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呈东西向展布于嵩山、箕山之间。第四章:四、矿区地质一、地层区内老地层在湛河以南,含煤地层在湛河以北的沟谷中有零星出露。低山丘陵主要由二叠系石千蜂组的平顶山砂岩组成。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露头稀少。根据1/5000的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井田地层划分方案,按照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多数学者公认的研究成果,并参考生产单位的习惯用法,采用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时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所确定的地层划分系统。对于与之不一致的划分方案,不再将其与新的地层划分系统相对比。现将井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于下。本区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的地层系统有寒武系(?)、奥陶系(o)、石炭系下载:97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c)、二叠系(p)、三叠系(t)和第四系(q)。地表露头均为三叠系圈门组、二叠系土门组岩层。1.寒武系(?)东区周边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有寒武系上统崮山组、长山组及凤山组地层,下统和中统地层没有见到。⑴上统崮山组(?3g):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厚层状鲕状、豆状白云质灰岩,鲕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局部为隐晶质结构,发育缝合线,缝合线上具炭质,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据区域地层资料,崮山组平均厚度约138m,东区钻孔中15802孔和8001孔终孔于崮山组,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8001孔的38.36m,两孔东南约900m以外地表有多处出露。⑵上统长山组(?3ch):灰、灰白色微带红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粉晶~中晶结构,平均厚度约86m。⑶上统凤山组(?3f):岩性为灰、浅灰、灰白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粉晶~中晶结构,含硅质团块,质地坚硬,粉末滴稀盐酸微弱起泡。平均厚度约65m。凤山、长山两组岩性无明显差异,不易区分,因此本区钻孔揭露的浅色显晶质白云质灰岩统一划归风山组。东区15801、6802、7603、8401、8201、6802等多孔在凤山组(或长山组)终孔,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5801孔的13.69m。2.奥陶系(o)马家沟组(o2m):本区奥陶系仅沉积中统马家沟组地层,平均厚度约68m,西薄东厚。岩性主要为灰色、兰灰色石灰岩,致密性脆,化石少见;下部有时含泥质,为泥质灰岩,质较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8003孔最大揭露厚度为42.38m。东区多孔(如101、8003、7602孔)上部石灰岩中的方解石具有被粘土矿物交代现象,岩石强度有所下降,颜色多呈浅黄灰色,遇稀盐酸起泡微弱,或者不起泡。3.石炭系(c)⑴上统本溪组(c2b)顶部为浅灰、灰色泥岩,含植物化石,中上部为浅灰~深灰色块状铝土岩及铝质泥岩,豆状及鲕状结构,致密坚硬,底部富集菱铁矿及赤铁矿结核,地表风化后呈赤红色。属滨海、泻湖相沉积,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芦店勘查区东区在本溪组以下层位终孔的钻孔有20个,占全部钻孔的六分之五。20个钻孔中只有6孔见有本溪组岩层,其余钻孔均断失该组,断失率达70%。6孔穿见本溪组厚度1.17~4.11m,平均厚度2.95m,岩芯均较为破碎。74线以东8202、15802孔所见本组地层位于断层带中,属断层破碎带的一部分。⑵上统太原组(c2t)太原组又称一煤组,由石灰岩、泥岩、砂岩、煤层等组成,与下伏本溪组连续沉积,其界限以一1煤底面,或相当于一1煤层位的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底面划分。本区有16孔穿过太原组,穿见厚度3.72~56.75m。位于东区南部外围的郑煤集团老君堂煤矿施工的补勘孔太原组地层较为完整,平均62.87m(补8/68.46m、补9/58.17m、补11/54.45m、补12/70.41m),两者对比说明本区太原组整体相对较薄。比较而言,6801孔、7202孔和7603孔厚度较为完整,分别为46.04m、56.75m、54.88m,平均厚度52.56m。根据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太原组分为下列三段:①下部灰岩段主要由深灰色石灰岩组成,偶夹细砂岩、砂质泥岩或泥岩薄层,含薄煤三层,均不可采。石灰岩自下而上称为l1~l4灰岩,为富含生物屑的隐晶质石灰岩,含大量灰黑色燧石结核,偶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或薄煤层,所含煤层与之对应,且灰岩均为煤层顶板。本区l1、l2、l3灰岩经常合层,l4灰厚度不稳定,中东部相变为砂岩,与其上部的胡石砂岩合层。东区完整保存本段的钻孔有6个,厚度7.17~11.54m,平均厚度为9.26m。本段富含海相动物化石,主要有:本段位于l4灰之上,l7灰以下,呈灰、深灰色,上部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以及具泥质条带的粉、细砂岩组成,中下部则以中~粗粒砂岩、细砾岩等粗碎屑岩为主,局部夹砂质泥岩。东区本段厚度24.30~45.98m,平均厚度35.15m,具有东厚西薄的特点。局部夹薄层灰岩及煤层,其中6801孔于本段下部见l5灰及l5煤,灰岩厚度4.63m,煤层不可采。先期开采地段砂泥岩段不含石灰岩,煤层少见,砂岩厚度较大,粒度较粗。“胡石砂岩”为中粗粒砂岩或细砾岩,呈灰色或深灰色,成分主要为石英,含极少量的长石,层间含较多白云母片,硅质、钙质及水云母质胶结,具少量粒状菱铁矿集合体。其厚度3~39.39m(7603孔),变化较大,总的趋势是中间厚,东西薄,南厚北薄。③上部灰岩段以深灰色石灰岩为主,间夹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细砂岩薄层,泥岩中常见细而密的砂质条带构成的水平层理,十分特征。含一7煤,不可采;含灰岩三层,顶部的l9灰岩常相变为菱铁质泥岩,中部的l8灰厚度不稳定,平均厚度0.87m,下部的l7灰全区稳定,层厚1.18~8.71m,平均5.23m,为深灰色含生物屑泥晶石灰岩,富含蜓科、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含有燧石结核及星点状黄铁矿等,特征明显,为本区主要标志层。本段接近芦店滑动构造主滑面,地层普遍有滑失现象。根据几个较完整钻孔的统计,本区本段平均厚度为8.15m。4.二叠系(p)二叠系地层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以l9灰岩顶或相当l9灰层位的菱铁质泥岩顶为界。其地层两分为上、下两统,下统包括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包括上石盒子组、平顶山组和土门组。其中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⑴山西组(p1s)山西组又称二煤组。依沉积旋廻特征通常从下往上将山西组分为二1煤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和小紫泥岩段,除二1煤段部分保留之外,东区普遍缺失其他三段,本报告不再专门进行介绍。二1煤段主要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等组成,东区本段厚度2.11~26.10m,平均8.44m,以灰黑色、深灰色为主,滑面发育。本区主要的可采煤层二1煤位于二1煤段上部,厚度0.28~21.90m,平均3.57m,大部可采。⑵滑动构造带本区滑动构造发育(构造部分有详细说明),沿二1煤顶板形成了一层普遍存在的滑动构造带,其厚度较大,岩性混杂,层序不清,但岩性特征较为明显,可单独作为一个岩性带。自下而上,滑动构造带由角砾岩带及其上的碎裂岩带组成。角砾岩带紧贴二1煤顶,厚度0.67~22.19m,平均5.88m,一般为松散的断层泥或断层角砾岩,半固结状,岩性松软,角砾成分复杂,大小不一,芦店勘查区中部的5401孔还见到厚1.9m的太原组l7灰岩;角砾岩带之上为碎裂岩带,钻孔揭露厚度5.60~106.01m,主要由五、六、七煤段的碎裂岩层组成,愈接近主滑面岩石破碎程度愈高,岩性也愈混杂,但仍可进行分层,底部有时可见到山西组大占砂岩、香炭砂岩等标志层的岩块。⑶下石盒子组(p1)下石盒子组下自砂锅窑砂岩底面,上止于田家沟砂岩底面,芦店勘查区平均厚度297.16m,从下往上分为三、四、五、六共四个煤段。因距滑动构造主滑面较近,东区本组中位于下部的三、四煤段全部缺失,位置靠上的五、六煤段地层仅部分地段有所保留。①五煤段:芦店勘查区东区五煤段位于滑动构造碎裂岩带之中,厚度显著变薄,仅有四个钻孔部分保留五煤段地层,分别为东部的8002孔、101孔和西部的6801孔、6802孔,保留厚度36.84~66.79m,平均53.35m(芦店勘查区五煤段厚度75.94m)。底部为中粗粒砂岩(四、五煤段分界砂岩),岩屑含量高,属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常见海绿石及重矿物富集层,层面含炭质及白云母片,泥、硅质胶结。下部以灰色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具泥岩夹层,显紫斑,局部含大量菱铁质鲕粒,发育缓波状层理及斜层理。上部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具浅灰色中细粒砂岩薄层。五煤段中部含五3煤,6801孔和6802孔穿见,厚度分别为0.50m、0.53m,不可采。②六煤段:底部为五、六煤段分界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较好,磨圆度中等,硅质、泥质胶结,常含呈条带状分布的菱铁质鲕粒,组成楔形斜层理,含海绿石,特征明显;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互层,泥岩中含大量紫斑,常见菱铁质鲕粒;中部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含六1煤一层,厚度0~0.88m,1孔达可采厚度,其余均无煤或不可采;上部为灰色、青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具大量紫斑。东区南部钻孔均缺失六煤段,北部和中部有13孔穿见,多数处于滑动构造破碎带中,或者遇断层,厚度均非原始厚度。其中6801孔和6802孔较为完整,厚度70.57~76.75m,平均73.66m。⑷上石盒子组(p2sh)上石盒子组下自田家沟砂岩底,上至平顶山砂岩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连续沉积。组厚度183.92~257.27m,平均厚度222.16m,据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分为七、八、九三个煤段。①七煤段:底部为中粗粒砂岩(田家沟砂岩),下部为灰色泥岩或青灰色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以灰色砂质泥岩及细砂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产植物化石。本段含七1、七2、七3三层煤,其中七2煤发育较好,局部可采,其顶板泥岩中含个体较大的舌形贝化石;上部为灰、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互层,夹中细粒砂岩及紫斑泥岩,顶部有时可见薄的深灰色硅质泥岩夹层,致密坚硬。本区20孔穿见七煤段,其中11孔七煤段下压滑动构造主滑面或存在断层,9孔相对完整,厚度57.24~85.91m,平均厚度71.70m。田家沟砂岩(st):位于七煤段底部,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结构,石英含量高,底部常含砾石或具细砾岩薄层,分选磨圆中等~较好,硅质、铁质胶结,少量为高岭石质胶结,含海绿石,层面含炭质,见泥质包体,显大型板状斜层理及波状层理。厚度2.25~15.67m,平均8.35m,特征明显,为本区含煤地层中的良好标志层。七煤段中富含动植物化石。上下部均发现有瓣腮类化石,中部含舌形贝化石,顶部硅质泥岩中产海绵骨针化石。②八煤段:底部为粗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泥、钙质或硅质胶结,分选较好,发育交错层理,产树杆化石;中下部为灰色、青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多层深灰色硅质泥岩薄层;中部以深灰色泥岩及青灰色细砂岩为主;上部为灰色、灰绿色及青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具紫斑,局部富集植物化石。东东大多数钻孔八煤段地层完整,厚度为53.42~107.71m,平均厚73.69m。八煤段以富含黑云母为特征,少含或不含重矿物及海绿石,上部产舌形贝(lingulasp.)化石,下部硅质泥岩中产大量海绵骨针化石。植物化石主要有:③九煤段:底部为中粗粒长石砂岩,长石含量35~40%,具黑云母,分选较差~中等,泥质、钙质胶结;下部以泥岩为主,夹粉、细砂岩,产大量植物化下载:97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石;上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细砂岩互层,局部灰绿色或暗紫色,具中粒砂岩夹层。局部含一层薄煤,不可采。本区九煤段厚度57.77~112.10m,平均76.77m,厚度变化较大。其中产以下植物化石⑸平顶山组(p2p)由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上部为长石砂岩,钻孔揭露厚度41.25~73.97m,平均59.59m。呈浅灰~灰白色,局部略带肉红色,风化后常呈黄灰色,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岩屑,石英含量60~85%,长石20~35%,岩屑5~10%,含少量云母,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中等,硅质胶结为主,少量泥质,石英、长石等颗粒普遍具有次生加大现象。具大型斜层理,局部见泥岩或砂质泥岩夹层,中下部含大量的细砾,局部为细砾岩。本砂岩位于含煤地层之上,为寻找煤系地层的良好标志层。本区平顶山砂岩厚度较稳定。从平顶山砂岩底部普遍具有底砾岩,九煤段顶部也存在厚薄不一呈青灰色的残积层等现象分析,上石盒子组沉积末期有过风化剥蚀和一定时期的沉积间断存在,平顶山组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之间实际上为假整合接触关系。⑹上统土门组(p2t)土门组位于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之间,俗称过渡层,在芦店勘查区东区不少钻孔均系统取芯揭露,具有代表性。本组与下伏平顶山组连续沉积,厚度288.33~332.99m,平均厚度310.00m。据沉积组合特征,土门组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岩性段。①土门组下段:段厚约90m,底部以紫红色及灰绿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底面与平顶山组分界,下部主要为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也称“假平顶山砂岩”,厚度约40m,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含量较高,泥质及硅质胶结,常见镜煤化树杆化石,发育板状及楔状斜层理。上部为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与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互层。②土门组中段:段厚约100m,以紫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夹数层细粒砂岩,见有炭化植物化石碎片,局部含钙质结核(图33),砂岩常见小型斜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上部具沉积石英岩、砾屑灰岩夹层。③土门组上段:段厚约120m,以青灰色、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少量暗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具多层厚度在0.3~1.5m之间的砾屑灰岩夹层,各类岩石普遍含钙质,遇稀盐酸剧烈起泡。上部有一层厚度15~25m,呈灰黄及淡紫红色的细中粒砂岩,含铁质结核,风化后易成铁饼状。该段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常见小型斜层理及水平层理,且多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一般85%~90%,长石、岩屑含量均小于5%。5.三叠系(t)三叠系分为上、中、下三统,其中下统圈门组自下而上分为四段,芦店勘查区东区只发育有下统圈门组一段,二段在东南部7203孔有发育,其余均被风化剥蚀。⑴圈门组一段(t11):圈门组一段,俗称金斗山砂岩,由紫红色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组成,岩性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85~90%),含岩屑(5~15%)及少量长石(<5%),分选极好,具铁质斑点,在地表风化后多呈孔隙状,硅质胶结为主,含铁质。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及槽状鱼骨形斜层理(图34),局部具薄的泥质夹层。局部见有沉积石英岩夹层,据完全穿过本段的7203孔资料,一段段厚156.64m。其他钻孔中本段均为基岩露头。据芦店区全区资料,金斗山砂岩厚度147.23~165.99m,平均厚度153.87m。⑵圈门组二段(t12)据区域资料,本段段厚约170m,以紫红色厚层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含钙质结核,下部夹紫红色细砂岩及粉砂岩薄层,具虫孔构造,含砾岩透镜体,具砾屑灰岩夹层,岩石中常见水平层理,产植物化石碎片。芦店勘查区东区在7203孔附近(丁家沟)冲积层之下存在圈门组二段隐伏露头,钻孔揭露厚度30.89m,以棕红色、浅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细粒砂岩,发育波状层理。6.第四系(q)第四系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基岩之上,东区覆盖面积达98%,钻孔揭露厚度4.00~80.50m,平均厚21.17m,顶部为耕植土,之下为黄土层。当冲积层厚度较大时,中下部为粘土及砂质粘土,西北部冲积层底部还具有一定厚度的砾石层。东区基岩大部分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地表露头零星分布,露头大部分为三叠系金斗山砂岩。7203孔周边出露有圈门组二段地层,15801孔与7603孔连线以东出露的则是土门组地层。第四章岩心钻孔地质编录钻孔中取出的岩心是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对象。为了保证有高质量的地质编录,必须对编录的素材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核对。其主要工作有:1)原始班报表的检查和回次孔深的核算;2)岩心检查,要检查岩心放置有无混乱、倒置的情况,要丢弃上部层位掉块,特别是煤(矿)层位置更要仔细认真;要检查岩心编号,发现并改正漏号、重号及大块岩心不编号的情况;3)要清洗岩心,如果是泥浆钻进,要刮去附着在岩心上的泥皮;4)复核岩心长度,当岩心采取率低时,要防止人为将岩心拉长;当岩心采取率很高时,要防止将岩心挤紧丈量,而出现岩心长度大于取心孔段(或全孔)的进尺的情况。岩心钻孔地质编录,除了与其它地质编录共同的地质观察、地质素描(或照相)及描述记录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技术问题。主要有:1)岩(矿)心采取率计算;2)换层深度计算;3)层面(或断裂面)倾角测量。一、岩(矿)心采取率计算岩心采取率为某一孔段内所取得的岩心长度与该段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采取率=采长/回次进尺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可分为:1.回次岩心采取率2.分层岩心采取率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所谓一个回次就是指进行一次取心操作。按回次计算的采取率称作回次采取率。因不可能保证每次取心都能将全部岩心取完,有可能残留一部分在孔底,换句话说,可能留一部分进尺在孔底。所以,在计算回次岩心采取率时,必须考虑到残留进尺。回次岩心采取率k为:k=[m/(m+s1s2)]100%(42)式中:k回次岩心采取率;m回次岩心采长;m回次进尺,为本回次进尺h2与上回次孔深h1之差,即m=h2h1s1—上回次残留进尺;s2—本回次残留进尺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分层岩芯采取率是指在某一岩性相同或矿石的成分、类型、品级相同的分层内所计算出的采取率,其中,分层岩心长度按实际所取出的岩心丈量得到;分层进尺则是根据换层深度计算得到,分层进尺为该层底、顶换层深度之差。二、换层深度计算如右图,如图41所示,在采上的m米岩心中,有两种岩性,上部m1米为页岩,下部m2米为灰岩。现要求计算换层深度h。其汁算公式为:h=h2s2m2/k(44)或h=h1s1+m1/k(45)若没有残留进尺,即s1=0或s2=0,则上述公式可改写为:h=h2m2/k(46)或h=h1+m1/k(47)(三)层面(或断裂面)倾角测量层面或断裂面倾角是岩心钻孔地质编录时一项重要实测数据,是了解构造、编制地质剖面和进行真厚度计算的基础资料,应尽量系统、认真地进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是测量层面或断裂面与岩心柱体中轴的夹角,简称为轴心夹角,也可测得岩心倾角。轴心夹角的测量方法有夹角直接测量法和测量岩心椭圆长、短轴计算夹角法,简称为计算法。1.测量法采用量角器或测斜仪测量轴心夹角。由于岩心是圆柱体,而量角器及测斜仪只适于测量在平行于倾向的垂直断面上的层面倾角,对于圆柱面所测的角度往往不准确,误差较大。为此,有些单位制作了如图42、43所示的岩心量角器可有效降低轴心夹角的测量误差。也可采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三、编录步骤1.仔细观察岩心。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等特征将岩心分层,量取换层回次上、下两种不同岩性的岩心长度m1及m2记录在小纸卡片上,插入换层处。下载:97理工矿产勘查与评价实习报告.doc 2.编录工作按分层进行。1)将岩心票上的原始数据填入表中;2)按式(42)计算回次采取率;3)在换层回次,岩心长度应依次填上m1及m2长度,按式(44)或(45),计算换层深度;4)累加分层内的岩心长度,根据换层深度求出分层厚度,然后求出分层岩心采取率;5)测定或计算出岩心倾角,并注明层面或断裂面及测定位置;6)分层描述各层的岩性及其变化情况。3、岩石的分层、鉴定与描述岩石的分层:①凡厚度大于0.5m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②凡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m,亦应单独分层③厚度大于0.01m的煤层夹矸应单独分层④岩层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⑤当两种岩石厚度均小于0.5m,且交替出现时可采用互层一词四:岩心鉴定表见档案袋第五章:总结经过在学校精心的准备.和老师的悉心讲解.我们来到新郑卢店勘探区牛店主井检查孔的钻探现场进行实习。首先由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钻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然后介绍了区域的地层和该井筒检查孔的地层。最后在陈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进行岩心地质编录。观察岩性并进行认真地描述和记录。深刻学习了矿产勘探的现场实用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