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破碎的梦境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破碎的梦境

时间:2008-10-18 16:42:1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破碎的梦境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译林版的《巴黎圣母院》,只觉得是一个稀世美女和一个敲钟的丑八怪之间的一段孽缘,再加上一位绣花枕头一包草的负心汉和一个大多数的爱情故事里都必不可少的代表恶势力的主教,看过之后也不甚了了。此番再读名著,对其他人的想法倒没多大改变,唯有这位副主教克洛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错杂难辨的感受。少年时代的克洛德主教无疑算得上是优秀少年了,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成绩优秀。在父母过世后,独立抚养少不更事的弟弟,并通过努力逐渐升上副主教的位置。成年后,更是在应付需索无度,吃喝打混的弟弟的同时周旋于巴黎的上流社会看似风光体面的法衣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涩艰辛,自小由父母扶持到大的我们,只怕很难想象。他常年栖居在偌大的、阴森的巴黎圣母院中,同那个被他领养,形容丑陋的弃儿一起.残缺的卡西莫多对他有一种亦敬亦爱亦惧的顺从和保护,同时也是他少年怜悯之心在世的唯一鲜活的印记。不管此时的克洛德如何冷漠残忍,我都仍为他愿意领养广场的破席上那个只能用罪恶形容的婴孩的那一刻而动容。纵有千般心机万番算计,衣履光鲜的教士接受这样一个几乎不为世所容的残次品仍需太多的怜悯、勇气,甚至是无私。何况我并不认为,年轻的克洛德当时有除了阻止一个婴孩被伤害之外其它的心情这或许也是神学在被重重黑幕遮掩利用之下闪逝的爱和人性的体现。在巴黎圣母院里陪伴克洛德度过恒久光阴的还有学问,即神学和炼金术。其中,神学可说是他一生的梦魇。副主教所禀受的长年的禁欲生活使他外表冷漠,内心寂寞。对于神学的研究在给了他衣食无忧的显赫地位后不但残忍地夺去了他的少年时光那本应有的青春、欢乐和梦想作为报偿,更在日复一日的仪式中化作一条噬人的锁链将他紧紧捆缚,冰凉,沉重。心灵因缺乏美的感受而扭曲,善行泯灭,恶念滋长第一次看见爱斯美拉达时的克洛德已是一只泽地野兽,绝望而低靡。爱斯梅拉达,一簇燃烧的火焰,一朵艳阳下的蔷薇,一股铃叮作响的清泉,她的年轻、活力和眩目的美,对于灵魂枯槁的克洛德来说是一种残酷的刺激。她的舞蹈,她阳光般的金发、天使般的面容,依稀是他年少时那还未苏醒就深埋心底的梦。这个梦是属于他的,但却不幸压抑了太久太久,久到他自己也不曾知觉,久到沉重到他暗色的负载着神明的心灵已不能承受第一眼,只一眼,他爱上了她,更确切地说,是爱上了那样一种自由奔放的生命状态。这本该是他脱离枯涩教士生活的救赎,这样的美唤起了他深埋的人的信念。但人生于他却又是何其不公、何其不幸,扭曲的心灵、无法超脱的地位让他身不由己地选择了这样一种伤害所有人的残忍的方式追逐自己的爱,也亲手毁灭了自己的梦。克洛德死了,死在梦永远逝去的那一刻。我仍庆幸卡西莫多将他推下了圣母院高高的楼顶,而非感念他的抚养之恩独自离开至始至终,他从未抛弃过他的父亲。生命的末了,教士的黑衣和圣母院狰狞的雕像插身而过,悠然坠地一声钝响,是朽梦碎裂的声音。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