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时间:2008-9-24 17:32:4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今天我教学了《丰碑》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找描写将军的段落体会出将军内心是有悲痛、愧疚、感动、崇敬等多种情感的,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加深对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的更深了解,对军需处长崇敬、赞扬之情油然而生。也许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值得思考、探讨的地方。一、成功之处在教学《丰碑》这课中,学生在展开想象将军的内心时,我让他们畅所欲言,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为后文的敬礼作铺垫。学生由于从多角度想象,所以读将军的话时语气到位,当读将军敬礼的描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赏识孩子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爱。当我们对孩子充满“赏识”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因此,我们应更加投入的赏识,让孩子感受到愉悦,感受到爱,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当我问课文是写高大的石碑吗?那么课题中的丰碑到底指什么?你们是怎么知的?找出文中把军需处长比作“丰碑”的一个句子,读一读。学生经过分节朗读,自由朗读,能够找出: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交流时有的同学还能提出不同见解。在理解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细读: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想想:从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写写。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这两个词语深入理解军需处长的品质,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自身独特的体会感悟,能够说出并写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勇敢坚强、坦然自若,勇于献身、舍己为人等很多词语。从中深刻地体会其中的含义,达到正确理解文章中心,受到熏陶感染的目的。二、不足之处1、由于害怕学生在提出自己的问题时,问题比较肤浅,比如:老师,为什么一直到军需处长冻死后,其余的红军战士才看到他,如果早些看到他不就没事了吗?x我没敢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还有为丰碑写碑文的设计,自身引导不足。2、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于培养,个别的朗读还不到位。没有起到通过朗读中进一步感悟文章内涵的作用。3、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少部分的潜能生有滥竽充数的现象,使的有的地方没有完全落实。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的不足,特制定以下的改进措施:1、平时应多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多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以读代讲”落得更实一些。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存在的现象我觉得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要使这种“个别”变得越来越少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求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觉得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地由浅入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慢慢地,我觉得他们也逐步会赶上来的。总之“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