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

时间:2010-5-8 9:20:0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已经是春天了,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美丽的西南地区,今年却是河水干涸、土地荒芜、庄稼枯死、颗粒无收。那些龟裂的土地、干裂的嘴唇、渴求的目光无不让人揪心。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袭击了我国的南方地区。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3月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看到这一个个无情的数据谁能不痛心?历经268天的苦苦期盼,贵州特重干旱灾区黔西南州的晴隆县4个乡镇24日清晨6点05分降下大旱以来第一场“甘露”。虽然雨量最大的县城莲城只降了03毫米,但在街上的行人却按捺不住激动,沿街不断传出“打伞啦!下雨啦”的欢呼声。看到这则新闻,又有谁能无动于衷?当一个小男孩向记者讨要半瓶水让给妹妹喝时,你是否感动了?当耄耋老人跪求记者代向政府求情把路尽快修好,把供水点设在更近的地方时,你是否震撼了?当一个村支书苦求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路,他留下代为照顾老人孩子时,你是否心酸了?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喝过干净的水、吃上新鲜的蔬菜了?这场灾难还要持续多长时间?一切都是未知,未知既是更深的恐惧。如若旱情持续发展,后果将不堪想象。很难想象,这样一场令人窒息的旱灾是如何折磨着中国的西南大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面对百年不遇之大旱灾,灾区人民自强自救,谋求生存之路。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中央领导人亦心系灾区人民,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深入旱灾最严重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手足受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漠然对之。即使无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乘上13亿便是很庞大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添一份好好活着的勇气。实则也是提高自己的生存价值。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旱情,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灾难性的毁灭?虽为天灾,岂无人祸?从客观方面来说,降水偏少、蓄水不足以及基础设施薄弱是主要原因。但从主观方面来说这与人为原因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近几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对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其次,江河污染严重,面对大片被污染水源人们只能望之兴叹。再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大量砍伐生态林,大力种植被称为“抽水机”的橡胶林和桉树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降低。最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气候温暖湿润,人们“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够重视,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些人为原因都成为旱灾的重要诱因。献爱心的同时,我想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希望这场旱灾能给我们敲响警钟,从而更深切的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内涵。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增强水危机、水忧患意识,能够节水、爱水、护水,保护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当然,节约用水并不是让你用水很艰难,一人节约一滴水,那么全球60亿人口加起来便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其实节约用水都体现在细节上。从小的方面来说体现在随手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用具、水多次利用等等。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则要求一些企业转变传统用水模式,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水循环利用等。因此养成科学的用水习惯,培育良好的节水意识,对中国,尤其是其干旱地区而言刻不容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西南地区灾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灾难面前中国人从来都是钢筋铁骨,这次我们一定还能够战胜这场灾难,还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