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时间:2009-11-9 20:07:28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泰岱社险发2号关于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为打造社会保险优质服务品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提升部门形象,使社会保险工作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和层次上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今年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树立“人要精神,衣要整洁,话要文明,事要公正”的理念,以社会保险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坚持“巩固完善、规范发展、提升提高”的宗旨,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服务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和标准化工作环境”四大建设,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造“素质较高、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社保队伍,形成“务实高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社保作风,培养“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发奋图强、甘为人先”的社保精神,创建“扶危济困、尊老敬老、求新求真、健康向上”的社保文化,营造“心齐劲足、团结严肃、和谐共事”的社保氛围,更好地促进全区社会保险工作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岱岳做出积极贡献。二、建设内容1、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与日常工作相关,确保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对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议事制度、工作守则、干部行为规范、学习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廉政规定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使单位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运转有序,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由原来的用人管人变成用制度管人,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2、标准化服务制度建设。主要指建立与参保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服务相关,以公开、便民、廉洁、勤政、高效为基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宗旨,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对外服务制度。主要包括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ab配角制、限时办结制、错时追究制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把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率,提升社保部门服务形象。3、标准化业务流程建设。主要指建立与业务工作操作程序相关,确保业务办理工作更合理、更顺畅、更快捷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它是服务标准化的基础。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每个险种、每项业务都涉及许多工作环节,各业务科室都要每个环节进行认真设计,制定最合理、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并对外公开,保证各个环节上下衔接、环环相扣,保证服务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工作顺序和工作标准,使社会保险从粗放经办向科学经办转变。4、标准化工作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与业务办理工作有关的软、硬环境。软环境是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优化的服务气氛,做到工作时不空岗、不离岗、不串岗、不争吵、不打闹,服务时积极、热情、耐心、周到、全面;硬环境是保持清洁的工作场所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做到“四净、五齐”,即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资料柜净,服装穿着整齐、桌椅位置整齐、资料摆放整齐、桌上办公用品整齐、柜内物品整齐。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办公设备配置水平,实现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真正营造整齐、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方法步骤1、建章立制。建章立制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首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和服务工作要有标准,能有章可循,可照章办事、依律而行,更重要的是各项工作标准要起点高、质量高,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办公室负责综合性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制定,其他各科室要结合科室职责,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装订成册,上板上墙,真正使服务对象明晰保险内容、政策规定、办理程序、所需资料、办理时间和收费标准。各科室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全面提高经办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自觉接受参保人员和社会监督,赢得群众对社会保险工作的信任、信赖和支持,提升社会保险部门的服务形象。2、解决问题。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成效,突出解决可能出现的四种现象和问题:一是服务态度不端正,对服务对象不积极、不热情,摆架子,耍脾气,甩脸子,存在生、冷、硬、横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二是政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办事效率低,存在拖、推、压、卡和科长专政的“中梗阻”现象。三是不作为、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存在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四是纪律观念淡薄,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上不遵守制度和纪律,请假不实,迟到早退,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