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分权下的“洋酒运动”

分权下的“洋酒运动”

时间:2009-5-7 21:34:24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在习惯性被认为是“白酒国度”的中国,长期以来,即使有国外洋酒进入,也很难占据主流位置。随着洋酒消费群的增长,洋酒生产商渐渐看到了机会。齐德辉就这样,带着全球第二大烈性酒公司保乐力加的独门秘籍———分权管理,来到中国,投身于一场盛宴般的洋酒运动之中。“我现在很幸福。”齐德辉轻松地靠在沙发上,笑眯眯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说。边上,一个蓝色瓷器质感的镶金洋酒瓶子,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一瓶皇家礼炮21年极品苏格兰威士忌。50多年前,它为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献礼而诞生。这一天,它成了陈峰、陈天桥等十几位国内商界名流社交中的“焦点”:在精英们穿梭的晚会上,皇家礼炮的身影无处不在,鲜艳夺目的广告,四溢扑鼻的酒香。在习惯性被认为是“白酒国度”的中国,长期以来,即使有国外洋酒进入,也很难占据主流位置。随着洋酒消费群的增长,洋酒生产商渐渐看到了机会。齐德辉就这样,带着全球第二大烈性酒公司保乐力加的独门秘籍———分权管理,来到中国,投身于一场盛宴般的洋酒运动之中。分“白酒”一杯羹“对不起,我迟到了。”对于自己的姗姗来迟,齐德辉带着一脸歉意。这些日子,他异常忙碌。往常,他会频繁出席各地的品牌推广活动、拜访各大区的经销商,偶然“落地”回到公司,仍免不了有一大堆文件等着处理。最近,他又多了一份“日程表”。几个月前,保乐力加联合美国富俊公司,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烈性酒公司———英国联合多美,保乐力加销售量激增,全球地位瞬间跃升为“榜眼”。同时,保乐力加“拿”下了联合多美旗下的多个知名酒类品牌。对齐德辉而言,他的手里又多了一张牌———在中国拥有较好知名度的百龄坛威士忌,以后也将在他的包装下,印上保乐力加的标签。“酒的地域性太强,要把它做成全球品牌,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几乎成为齐德辉的口头禅。齐德辉还经常喜欢说,最好的干邑在法国,最好的威士忌来自苏格兰,这就像中国的白酒,离开了“china”的头衔,就失去了品牌独有的味道和内涵。因此,齐德辉深知,要让习惯喝白酒、啤酒的中国人,爱上洋酒的口味,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地化的做法有多么重要。在奢侈品领域,像channel、gucci这样的品牌,为了保证全球统一性,在开店、定价、营销等方面沿袭了一贯的总部决策、分部执行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方式。与之相比,保乐力加采用了“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使决策更贴近本地消费者。”这是齐德辉的理解,“确保决策建立在对每一个市场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并使其区别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总部决策之下,保乐力加设有两条平行的管理脉络。一条是根据产品划分的品牌公司,一条则是分销子公司。品牌公司负责该品牌生产和全球定位,分销子公司根据本地情况开展品牌营销和推广。保乐力家全球近15000员工中,负责行政管理的员工仅占1;品牌公司员工人数也是一小部分;人数最多的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销售和市场人员。保乐力加就是通过这支队伍,实现其旗下各品牌的完美本地化。齐德辉就是保乐力加将其品牌落户中国后的管家。百龄坛加入之前,齐德辉拥有的奢华班底包括“皇家礼炮”、“马爹利”和“芝华士”。齐德辉说,分权管理的魅力在于其极大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符合他的个性:积极、自律、还有一点点不羁。对于齐德辉津津乐道的这种分权管理,保乐力加的员工认为,这有点像他们在内部足球队踢球的感觉。在他们的足球队里,齐德辉是守门员。开始的时候,踢前锋的员工有些担忧,他们悄悄问齐德辉的助理,“对面就是老总,我们能破门吗”?他的助理笑着说,“noproblem(没问题)!尽管射。”齐德辉无意中听到这件事,对员工说:“如果你是前锋,就要尽力破门。”齐德辉来到中国,除了完成总部的整合使命,提升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将保乐力加向来引以为豪的“分权管理”模式带进中国。并购先行30年前,保乐力加还只是一家经营茴香酒———一种法国当地颇受欢迎的开胃酒的小作坊。它的两位创始人pernod(保乐)和ricard(力加),本来是这一市场上的“冤家”。当时,英国的酒类企业在法国市场上大行其道,保乐和力加感到,他们俩若不联手,可能被其他企业“吃掉”。于是,拥有同样抱负的两人一拍即合。他们随即将两家企业合并,并在成立时确立了三大目标:一是获取资源与英国企业竞争;二是开拓法国以外的市场;三是进入非酒精饮料领域。齐德辉于1991年加入保乐力加。当时,保乐力加已在亚洲运作了6年。通过购买大量当地酒类品牌的方式,保乐力加已将触角延伸至全球。稳步扩张的保乐力加并没有意识到竞争的威胁。1997年,帝亚吉欧让保乐力加感到一次极大的震撼。这家总部设在英国的酒类公司,成立不久便上演了4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案。帝亚吉欧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而此时的保乐力加却还在前三甲之外。nbs此文章共有2页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