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论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时间:2009-12-26 17:14:08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认识规律性把握前瞻性——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体系。作为我党反腐倡教育重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加强源头治腐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查处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腐败现象却仍然时有发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反腐倡廉教育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摆在我党面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严峻工程。廉政文化如此重要,反腐倡廉教育又不可小视,那么,如何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几点思考意见。一、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性,必须首先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反腐倡廉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其它教育类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相比,重点不在知识内容、体系的传授,而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阶段性、时代性和政策性不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具有更强的道德性、历史继承性和社会公认性,它内化为人格的修养,稳定而长期地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与一般的道德教育调整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方方面面不同,反腐倡廉教育主要调整规范社会的行政行为,处理行政行为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因而具有更强的政治性。反腐倡廉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不仅要灌输廉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廉政信念,并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廉政行为。就一般的道德信念来讲,在其建立过程中存在四对基本矛盾。即:正面灌输与负面灌输的矛盾,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积极道德观与腐朽没落道德观的斗争。积极现实与消极现实的矛盾。肯定情感与否定情感的矛盾,主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正向制约与逆向制约的矛盾,当具有强制力的纪律与法律与行政道德观念相一致并能得到严格执行时,便形成正向制约,进一步坚定人们的行政道德信念,否则相反。廉政信念的形成也遵从上述规律。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反腐倡廉教育的运动规律带来新的特点。一是原有的行政道德体系与迅速变动的社会关系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沿袭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带来大量矛盾。目前,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的主要对手是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三是反腐倡廉教育与消极腐败现象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不正之风的盛行使恪道德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褒扬,反而受到嘲讽和打击;腐败现象的消极示范效应又降低了腐败分子的愧疚感和罪责感,诱使其心安理得地攫取个人利益。四是内在规范与外在规范的矛盾。反腐倡廉教育侧重于道德规范的内在“自律”,它依赖于社会制约机制的“他律”作保证,当前外在规范严重弱化带来诸多问题。上述四种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着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走向。二、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前瞻性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应调整工作思路,在战略目标上重视反腐倡廉教育的前瞻性,保证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取得实效。反腐倡廉要重视“敬廉崇洁”启蒙教育。青少年教育阶段也被称为“启蒙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对其日后成长至关重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工作协调小组提出的要求,重视抓好广大中小学生的“敬廉崇洁”启蒙教育。要把“敬廉崇洁”启蒙教育纳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培养他们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反腐倡廉教育要走进大学校园。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开展反腐倡廉理论教育、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教育、反腐倡廉政策法规教育、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教育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良好的廉洁意识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一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营造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道德风尚,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三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民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风。[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