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村级债务现状分析及化解方式探讨

村级债务现状分析及化解方式探讨

时间:2009-11-9 19:20:2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村级债务问题仍是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历史遗留性以及涉及面的广泛性,村级债务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和村情稳定。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镇实际分析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并对化解村级债务的方式方法进行浅析。一、镇村级债务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村民交流以及与村两委班子主要干部、记账员、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座谈等方式对镇各村村级债务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镇44个行政村债务总额达2100余万元,村均欠债47.76万元;债务总额中欠银行的27.2万元,占1.29,拖欠村干部工资或借款458.08万元,占21.8;债务在1年以下的有1881.3万元,15年的有220万元。二、村级债务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一)垫付农业税款项导致村级债务恶性膨胀。税费改革以前,各个村普遍存在拖欠农业税费的现象,一方面村里税款收不上来,另一方面面临上级征收税款的任务压力,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采取直接向富裕村民或银行高息借贷的方式上交,而还贷的方式主要是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造成息转本、利滚利局面的出现,导致村级债务恶性膨胀。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促成的村民往来欠款、83年以来的集资、提留以及土地、果园、山林、工副业承包费的拖欠部分,数额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催收工作艰难,也占用了村集体大量资金。(二)盲目经营投资造成资源闲置资金沉积。1985年前后,受无工不富思潮的影响,农村兴起了一股村办企业、办工厂的热潮。很多村脱离实际,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兴办村级企业。因缺乏经营和管理经验,对市场缺乏敏感性和把握能力,多数村办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加上产权和经济责任不清晰,不少的村办企业亏损严重,耗费了大量的村集体资金或者间接转移到部分村干部个人手中,给村集体经济形成了大批村级债务。(三)非必要公益性投入引起大量村集体资金浪费。部分村村干部为了取得群众拥护和支持,不顾村庄财力物力所限,将大量村集体资金用于修路、建水库、供水供电等公益福利事业,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得到了改善,但也严重加剧了村集体经济负担。村与村之间还经常存在盲目攀比现象,很多村完全不考虑村庄承受能力,打肿脸充胖子,造成许多资金的非生产性投入浪费。(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形成村级债务黑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原先的生产队逐渐解体。这个时候村集体资产暂时出现管理真空状态,集体资金管理不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集体固定资产被全部或低价卖光,生产队转交时大多数交的都是空帐,不少资金被欠款单位和个人占用,有的至今无法查实、催收,形成了部分呆帐、死帐,有的欠帐因无法收取只好由公积金核销,有的欠款至今仍未收缴入库,削弱了村集体经济。另外,一直以来(包括当前情况)农村没有真正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专业理财队伍,村级财务缺乏必要监管,不能公开或公开不及时,给部分村干部创造了可乘之机,有的村干部直接用白条虚编借款,无中生有骗取高息。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贪污挪用了农民上交的税费,引起了新的借债。部分村庄以生活招待费为名胡开乱支,到处赊账欠债。村级债务的恶行膨胀严重影响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也成为加重农民负担和引起农民负担反弹的严重隐患,成为引发农村新的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源头。一是影响农民生产、生活,产生农村不稳定因素。如前面基本情况介绍,村级债务中向信用社、银行借贷的占据很少数,绝大多数的都是民间借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向村民的借款,涉及到的农户多、数量大、面很广。实行税费改革后,通过规范与减轻农民负担,村集体没有可能从农民那里提取费用用来化解村级债务,向农民欠下的借款无力偿还。许多农户不仅得不到利息,连本金都要不回,生产生活势必受到影响。村集体欠农民的债不还,农民势必要上访,农民欠集体的债不还,必将会影响基层组织的运转,形成恶性循环。[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