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2009-2-24 22:57:3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2009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09年寒假期间,我与另外两位家住广州的同学一起研究了广州的西关大屋,获益良多。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广州的西关生活了十几年,西关大屋随处可见,然而,我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屋的外表这个层面上。它们的历史和内部的构造,我却一概不知。因而,这次对西关大屋的调研活动,使我对西关大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活动的第一站是广州市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这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逛街购物,而是实地观察上下九路步行街两旁的具有骑楼的有几十年历史的楼房。这些楼房虽然不是西关大屋,但是它们也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而我们主要观察的是这些楼房的窗户和骑楼。根据观察,我们得知,窗框是木制的,并且涂上棕色的油漆,由各色玻璃组成的图案镶嵌在木框内而成为窗页。这些窗多维两扇门的窗,由对称之美,是和谐的表现。也有很小的一扇窗,既有采光的作用,又可以美化家居。所谓骑楼,用我的话解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阳台,只不过这阳台上不是用来种花、晾晒衣服,而是用来住人的。骑楼从第二层开始建造,而首层可以作为人行道。通常情况下,这些楼房是一间紧挨着一间的。因此,骑楼就成为了一条长廊,下雨的时候,它为人们遮风挡雨;阳光灿烂的时候,它又可以为人们带来阴凉的好去处。据我所知,骑楼是又天花装饰的,多为浮雕,做工精细。现在的上下九步行街是经过翻新的,已经见不到原来的天花装饰了。而人们在骑楼下走过时,也很少会抬头去欣赏那精致的浮雕艺术。走过了上下九路步行街,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实地考察点詹天佑故居。这里是市里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关大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西关大屋的门,三层的门:第一扇的门通常较矮,屋里屋外的人可以通过门而对望,具有对称的特点,而且门上有精致的雕花图案;第二层门,我想只有西关大屋才会有的推笼门,它由若干条粗大的园木横着摆放,开门的时候只须要将门向墙里一推,即可以达到目的,这种门既可通风采光,又可以防盗;最后一层大门是由高大的两块木板组成,关门的时候,简直就是把门口封得严严实实得。整个西关大屋的门,看起来很有气势,很坚实。走进屋里,抬头向上望,只见屋顶上有很多条粗粗的木柱架在上面,可见,无论天气多么的恶劣,西关大屋是不会那么容易就倒塌的。在向下望,地面上铺的是一块块大正方形的地砖,尽管这些地砖粗糙,但与整幢大屋的色调相协调。由于这里已经是博物馆,因此,摆设上没有多少可研究的。不过,我们总算可以看到正宗的大门和大屋的基本构造。参观完詹天佑故居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三个实地参观地点八和会馆。据我所知,这里是以粤剧而闻名的,但我们此次来的目的是探讨西关大屋的摆设。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珍贵的酸枝台椅,还可以清楚地看见建造西关大屋所用的青砖,还有木楼梯,可是由于楼上是办公室,我们不可以上楼参观。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西关大屋的木楼梯,而且它是保留了原来的风貌的。走出了八和会馆,我们到达了最后一个实地参观点宝源路。这条路不长,大概只有300米长,可是道路两旁的西关大屋却是一座挨着一座。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痕迹。这些西关大屋都是民居,居住在这里面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年轻人都不喜欢住在旧屋里了,他们已经渐渐地往现代化的大楼里搬,因而,这导致一些西关大屋的空置,往日的繁华热闹不再。我们在宝源路上漫步,拍照,发现西关大屋的麻石门框,这是多么古老的标志。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添加上去的颜色,这就是市政府的翻新工程,给西关大屋增添失去的光彩。如果没有翻新工程,西关大屋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重新增添上去的颜色却太明显,不禁让人觉得有点造作,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不过,虽然如此,翻新工程还是有其保护古建筑的作用,提倡。我们此次社会调研活动,没有走访著名的荔湾博物馆、陈家祠等名胜,只是选取了一些游人较少的文物单位,甚至是民居民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游人甚多的名胜古迹,是经过重新修整的,失去了它们原来的韵味,而且我们不能从中发现历史的痕迹;再者,这些名胜的图片及资料在网上便可搜集,失去了实地考察的意义;而那些民居民宅大多保留了西关大屋原有的味道,像那些木窗已经是有好几十年历史的了,油漆都已掉完了,这才会让我们见证历史的变迁,开阔眼界。经过实地参观、考察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些原始的图片。接着,我们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西关大屋的文字资料,例如由来、历史、构造、装修等。这些材料使我们对西关大屋有了更深一步认识。原来,西关大屋是由一些商贾、官僚出资建造的,供他们居住、度假、怪不得,每座西关大屋都有其规模,装修华丽。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这些大屋已经不再华丽,而且大屋的主人也变更了好几代人。随着西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而西关大屋拆的拆,已经是越来越少了,生活在西关的人如此,更不用说生活在西关以外的人了。幸好,现在有一些本地的电视剧是以西关为背景的,人们通过电视剧,对西关文化有了一些理解。我希望我们的调研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西关大屋,认识西关。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