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质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质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时间:2009-11-9 19:52:11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质监文化是质监部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思想、管理、业务、制度、道德、品质以及形象等多个方面,其范畴也很宽广,它不仅有文化的一般性,更具有行业文化的特殊性。也是质监人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是推动质监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质监文化建设,就是以良好的文化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科学的知识启迪人,以伟大的精神感染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人,以良好的团队意识凝聚人。质监文化,不仅仅是质监部门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文化,其建设需要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共同努力,建立全体质监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局一盘棋。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由于文化建设作为质监工作崭新理念,是个新事物,新课题,在不断发展和提炼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区,需进一步拓展和不断创新。一、当前质监文化建设的现状(一)思想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质监文化是在长期实践中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认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管理模式,是引导凝聚和激励规范工作人员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文化的综合体系,是一项需不断实践、提炼和升华的机关管理的系统工程。随着全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只有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任务,不断提升政府机关的能力建设,才能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二)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逐步提高。质监事业正处在一个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努力使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基础。先进的质监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文化主导,育人为本,致力于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质监文化倡导要充分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和团结人,逐步实现并不断提高人的价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大家树立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履职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使人的个性得到尊重,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素质得到提高。质监文化建设,就是引导干部职工去战胜困难,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造就依法行政、科学公正、廉洁高效、举止文明的干部队伍。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加强学习,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三)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是质监文化的运行体系,是具体承载质监文化和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载体和组织构架。从最初的几个人修秤到管理“度量衡”模式,到划分质量、计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管事制”,到今天新的规范化管理、iso9001管理模式等不断引入质监工作,质监部门作为一个创新的集体而存在,那种因循守旧的管理模式将不适应质监工作的需要,改革创新正在成为质监部门的主旋律。(四)人员行为得到规范。行为规范是文化的根本保障,是促进行政执法、监督服务等行为遵章守纪的内在约束力。近年来,规范全面出台,从监督、服务、行政执法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规范的行业纪律,规范的操作流程本身就是一种行业文化。如:“六条禁令”、行政执法终端反馈卡、廉政责任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这些都对干部职工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五)队伍形象有了极大变化。形象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向社会展现质监部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平台。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自于长期的建设,良好的形象来自于长期的树立,文化的建设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如今,队伍的形象与过去的形象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清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形象正在形成,在各级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评价活动中,质监部门在所有参评的行政执法单位中名列前茅,社会各界提到质监人员也会从心理发出称赞,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不存在了,不文明执法少了,代之以规范的文明服务,真心服务、真情服务、诚信服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便捷、高效、热情的服务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二、当前质监文化建设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应该看到,质监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不断提炼、完善、提高的进程中,其与日益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些不适应,还有些滞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政府与企业日益俱增的文化需要。(一)目标内容不够明确。当前推进质监文化建设要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推进文化建设中要有总体规划、基本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期目标,不能目标内容不明,没有方向,只有明白明确才能让全体干部职工既有理念、信念和决心,又在不同时期有个奋斗目标,象建设美好社会主义分三步走一样,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质监文化,并赋予重新的含义,在工作中激发大家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质监事业的不断发展。(二)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时紧时松、时快时慢、时重时轻的现象。主要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抓什么,如何抓,客观上抓抓停停,缺乏必要的连贯性。有人认为质监文化建设有点务虚,短期成效不大;有人认为质监文化建设深不可测,存在畏难情绪;也有人认为就是搞一些文体活动。这些观点都有其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就是宏观的社会和经济在质监领域中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管理文化。(三)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当前,质监文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各项基础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文化建设为意识形态,为上层建筑,应与质监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质监工作,以推动质监事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业务与实践相脱节,没能以文化建设指导质监工作,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也未完善,没能使文化管理产生出有效的生产力,影响了质监文化建设的发展。(四)宣传报道不到位。一个好的文化,能熏陶人,能塑造人,质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宣传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文化离不开宣传。一直以来,全社会只知道质监局是打假的部门,对其他的工作不甚了解。这一现象值得思考,至少说明质监部门自身宣传不够,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三、对质监文化建设的想法质监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建设质监文化必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立足实际,着眼发展。要正确把握质监文化的实质,把传统文化与质监部门的实际情况相融合,持续地形成质监特色。要坚持实践,不断丰富,逐步完善。为此,建议在当前开展质监文化建设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建设质监文化应注重其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每个单位都有特定的工作条件、社会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建设质监文化过程中,就形成了本单位的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质监文化建设还是要提倡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能搞“齐头并进”、“一刀切”,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逐步地确立适宜可行的创建模式。(二)质监文化建设要贴近工作实际。要着力把握质监文化的先进性,突出质监文化的时代特征,力求使质监文化建设适应质监工作的实际,体现质监事业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也就是要体现依法治质、从严治队的总体要求,适应信息化和科技兴检的大趋势。质监文化建设是质监部门的文化建设,必须同具体的质监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质监特色,不能搞“大而统”。(三)必须避免重激励轻管理的现象。在当前开展质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质监文化的含义,不能一味地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一些干部职工的需求,而放松对他们的管理。作为部门文化的范畴,质监文化归根到底还是主要表现为管理的一种文化,所以既要有激励,也要有制约;既要有满足,也要有管理。如果仅仅把质监文化当作一种享受,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四)建设质监文化不能急于而求成。质监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完善和成熟需要过程和时间。不能把质监文化表面化、简单化,单纯以为质监文化建设就是提炼几种精神,列出几条理念,总结几条经验,很快就能够形成。而要从基础做起,保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抓细、抓实,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