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施工单位如何正确处理企地关系

施工单位如何正确处理企地关系

时间:2008-11-6 12:43:3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施工单位如何正确处理企地关系张保良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中对外关系涉及面广,处理好企地关系,不但在工程施工中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确保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地材、便道、临时用房、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政府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调整其他外部关系,是施工单位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笔者十多年来,先后参与了多条铁路、公路和市政工程建设的企地关系处理,通过与地方各级政府、群众接触中,悟出处理企地关系的一些道理,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来自于范文吧.docba一、要客观对待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要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施工单位与地方政府、群众之间或多或少都要产生一些矛盾,地方政府和群众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提出一些过分要求,一味埋怨和一味迁就均不可取。应当说他们向施工单位提过分要求进而出现过激行为,想趁机捞一把的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则是以下原因:1.建设单位的征地款和各种补偿费,经过各级政府层层提留,到群众手中所剩无几,政府有关部门对群众协调工作难度加大,群众对地方政府没有办法,只有向施工单位发泄不满。2.群众眼里风水宝地不能破坏,工程建设影响到自家风水,在房屋拆迁、祖坟迁移中,群众无法阻拦工程修建,就要高价强索强赔,阻挠拆迁征地。3.修路从长远看一定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与地方争能源、争道路等问题,施工噪音、粉尘污染也会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干扰,导致故意哄抬物价、设卡堵车、阻止外地劳务队和工程材料进场。4.一些群众希望在工程施工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较多的收入,如果施工单位不能给他们提供这种机会,就会处处在工地找茬,阻扰施工顺利进行。5.有的群众认为施工单位来当地施工是为了挣大钱,有对立情绪,在需要地方配合中,个别人梦想不劳而获、趁机捞一把,垄断市场,处处制造麻烦,煽动群众闹事。6.土地收成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切身利益,在施工中如果不小心压了人家的庄稼,施工单位看来无足轻重,而群众看来,却认为断了他们的生计,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很容易伤害到群众感情,进而出现过激行为。这些原因,施工单位必须面对,并要针对地方特点,认真客观分析,公正对待,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要把握好处理企地关系的原则施工单位无论在什么地方施工,都有一个需要外部密切合作的问题。现在施工单位经验丰富,施工技术成熟,施工中较难处理的应该是与沿线县乡村群众的关系,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搞好企地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着眼施工单位内部。要着眼单位内部,重视搞好自身建设的原则,如果没有良好的员工素质和在村民中的良好声誉,施工单位无法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认可。要教育员工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与当地政府和群众搞好团结的意义,认识到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群众只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是处理企地关系的根本前提。对群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绝不能采取对立态度和过激方法。2.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施工单位要入乡随俗,施工进场前要派人搞好社情、乡俗调查,使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主动搞好与地方的关系,增进团结。只有真诚的尊重和爱护当地政府群众,才能得到地方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3.关心当地群众利益。施工单位要关心体谅当地群众,能办到的尽量办;对办不到的事情和无法满足的要求在说明情况的同时,要通过一些必要的形式,利用乡镇、村委和执法人员,沟通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创造相互理解的气氛。4.尽量减少施工扰民。在项目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扰民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施工扰民。在施工中,把减少施工扰民作为单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努力树立文明施工的良好企业形象。5.尊重、相信、依靠政府。尊重各级政府,是处理好企地关系的首要条件,要掌握当地政策规定,主动服从各级政府的指导,理解地方政府工作,坚持经常性的走访,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遇事多同政府联系协商,相信和依靠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多提建议,多反映情况,促使政府部门、当地村委主动介入其中,按施工单位的整体思路来工作,针对难点解决问题,促其目标一致,才能顺利实现施工单位计划。该文章来自于范文吧.docba施工单位的外部关系说到底是与外部的人际关系,搞好企地人际关系,需要每名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去努力,需要施工单位主动正面处理,才能确保企地关系健康发展。三、要切实重视落实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利益施工单位在处理地方政府和群众利益问题上,要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施工单位满足地方利益的有利条件有:一是施工单位大多数都住在乡村,和群众接触面广,对他们的要求知道的多;二是施工单位走南闯北,经历丰富,共性问题多;三是具有一定的物质支援的能力;四是承担的施工项目有的可以让农民去干。而不利因素有:工程项目工期紧,资金压力大,民风民俗不同,人与人之间了解时间短。1.根据施工单位所处环境,为乡村经济和公益事业提供智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做一些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利用施工间隙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平整土地,帮助五保户、军烈属抢收抢种,抢救急重病人等,融洽关系,取得群众信任。2.积极开展企地联欢活动,组织节日慰问,建立良好活动氛围,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活跃当地文化生活。3.配合地方政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参与地方先进评比,促进乡村比赛支持建设的环境,把村民的行为引导到支持建设大环境,在群众中形成支持建设光荣的氛围,广泛宣传企地共建事迹,使群众光荣、政府受奖。配合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界,向人民群众宣传修建铁路和带动本地区经济腾飞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大力宣扬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工程建设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关心和支持工程建设。4.坚持互助互利,认真观察和分析,对双方有利的事就立即做,注意研究农村的新变化和新政策,防止因施工加重群众的经济负担,鼓励群众通过劳动在施工过程中创收。重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精神支援为主的原则,在给予人力、物力上支援时,要考虑施工单位承受能力,支援不能撒胡椒面,更不能搞个人感情投资,多方面争取地方群众对施工单位的理解,达到为施工单位提供便利条件的目的。四、要精心策划处理企地关系的方法1.进点主动走访联系。施工准备阶段和进点初期,应及时走访各级地方政府,熟悉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了解办事程序和习惯做法,掌握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建立联系,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以此教育施工队伍,为施工队伍进场和顺利开工奠定基础。2.施工中加强联系。把施工的重要活动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立即向地方政府通报。如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施工单位应将施工计划、用地拆迁计划及其要求提前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取得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根据需要,邀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施工例会、施工协调会,加强沟通联系,经常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在与地方政府交往过程中,以诚相见,以礼相待。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政府的干部交朋友,胸怀坦荡,严于律己。3.参与企地共建活动。为了共同目标,互相信任,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聘请政府干部担任施工单位的名誉书记、名誉经理、名誉员工;施工单位的干部应聘担任名誉村长、名誉村民。依靠地方政府和干部做好群众的说服教育疏导工作,解决疑难问题。4.切实落实地方利益。施工单位应主动落实地方政府交办、委办的事情;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和民间活动,认真实施已定的支援行为,让群众从内心支持施工单位。5.依靠政府处理事件。如果发生拆迁受阻、偷盗、哄抢、拦车、截道和妨碍施工建设的行为或民事纠纷,一方面及时控制事态;另一方面要请地方政府,取得政府支持,由地方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不得采取隐瞒不报、私下了结的错误做法。范文吧为.docba您整理6.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做好工程退场撤点工作,退场前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退场撤点方案,征求意见,商定退场的原则、方法和具体步骤,协商解决遗留问题,确定移交事项,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施工单位顺利撤点退场。五、要克服企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1.摆正位置,管好队伍。作为在外的施工单位,既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又要谦虚、诚恳,反对目中无人的老大思想。应自觉服从地方政府的法规和帮助,尊重政府,尊重当地的规定,眼睛向内,管好队伍,摆正位置,尊重地方政府和群众。2.重视程序,讲究方法。尊重地方政府的办事程序,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平衡和统筹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无重大的特殊情况,不越级反映情况,防止人为产生矛盾和误解。3.说话算数,取信于人。凡是地方政府委办的事情,都应尽力办妥;凡是答应的事情,都应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力解决,应及时说明缘故,解释清楚,以免产生误会和隔阂。4.提高警惕,增强防范。对群众中的一些落后自私现象,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一些有组织的偷盗、破坏、阻挠施工的行为,一旦发现,坚持按法律程序办事,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绝不手软。5.公私分明,结合实际。在处理地方关系中,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处理好执行国家法律与制定企业具体政策规定的关系,既不能违反法规条例,又要考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时因地制宜,反对借搞好群众关系渗杂个人感情色彩,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总之,施工单位处理企地关系时,只要客观对待地方和群众的要求、主动把握企地关系的原则、高度重视政府和群众利益、精心策划处理企地工作方法、并在实施中注意克服共性问题,就一定会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