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庐山实习考察报告

庐山实习考察报告

时间:2013-10-15 8:51:2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庐山考察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二零一二年10月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庐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第1节地质基础··················第2节地貌形态··················第3节典型地貌形态与地质的关系·第4节水文特点与地貌形态············第三章气候与自然分异···············第1节气象与气候特点··············第2节植被、土壤与山地气候···········第四章结论与讨论·················第1节有关争议问题的讨论············第2节结论···················第五章结束语···················3556131828283348485051········第一章概况一、庐山概述(一)基本情况庐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无论是从地质地貌,还是植物,土壤,乃至水文等角度,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处于东经115°52′—116°13′,北纬29°22′—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2。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宽约10㎞,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m的断块山。断块山有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北段以大月山背斜山为轴,两侧对称地分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次一级的次成谷和次成(单面)山,并受背斜构造的倾伏与向斜构造翘起的控制,次成山与次成谷在平面上构成“之”字型的延展。庐山的东南坡与西北坡均为峭壁陡坡,并与断块山边界断裂的特性有关而呈阶梯式递降。庐山山前丘陵多有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其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然状况下的植被类型与土壤发育相匹配。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发育有: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各类土壤的剖面分层结构及理化特征均可一一观察测试。此外,庐山山上局部谷地与鄱阳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如山顶上黄龙寺周围,竟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和黄壤;在星子沙岭等地的鄱阳湖滨,竟也发育了风沙地貌和沙生植被等。庐山的节令,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所以,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降水、地表水,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得到满足。但鄱阳湖周围则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均已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上行行宽谷通过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形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山前宽谷中发育较宽的砺滩。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湾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二)实习内容(1)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地质概况,认识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石特性、出入地点,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空间展布状况以及掌握野外工作的方法。学会野外使用罗盘以及gps等相关仪器来获取岩层的产状信息。(2)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地质概况,进而初步认识庐山基本的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地貌形成的原因。特别是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形成。能够判断野外遇到的地貌类型以及相关成因。(3)植物了解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群落特征,观察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分析水分、热量、光照等要素的垂直、水平变化情况,探究植被类型和分布原因。(4)土壤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然后再庐山典型地段选址挖掘土壤剖面,并对土壤剖面加以描述,另外,结合当地气候、植被条件来分析。(5)水文了解庐山的水文分布状况,学会分析相关地区的水文状况以及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简单介绍庐山典型的几处水环境,再对该地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实习路线2012年9月13日上午:西谷→如琴湖→观妙亭→仙人洞→御碑亭下午:因为下雨外出考察取消,植物地理老师讲解2012年9月14日上午:西谷→日照松林→东谷→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下午:庐山植物园→含鄱口2012年9月15日上午:西谷→锦绣谷→御碑亭→龙首崖→悬索桥下午:庐山水电站→拦河坝→五龙潭→黄龙潭→黄龙寺→庐林大桥→大校场谷地沟口2012年9月18日上午:下山下午:秀峰景区2012年9月19日上午:鄱阳湖边的沙山下午:观音桥景区第二章庐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第一节地质基础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山体发育早于10亿年,经过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震旦纪的地质变迁,吕梁造山运动、白垩纪的燕山造山运动和2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山体区域成为断块山崛起。再到300—10000年前,山体在第四纪冰川期强烈上升,大量断裂构造演变成山峰。在周围地势下时,山体则相对上升,低洼盆地区域逐步发育成鄱阳湖。在隆—滑构造形成的前期,受印支运动影响,使庐山地区三叠纪以前的地层发生挤压褶皱,形成了庐山山体的三背两向褶皱构造以及山体外围的一些褶皱构造。庐山地处扬子地块(江南古陆)与大别山地块交接带的边缘地带,也是北东向郯城——庐江和北西向襄樊——广济断裂交汇带的南缘。受其影响,庐山地区各地质时期都具有较大的构造活动性,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出露零星,构造行迹明显庐山区内除三叠系、侏罗系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古元古界变质岩群主要分布在山南,是最古老的地层;山北段由南华系地层组成,其他时代的地层大都出露与山体的外围地区,多被第四系所覆盖。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南部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酸性变纹岩,燕山运动中有大量侵入岩产生,产生混合岩。)。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各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下层——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庐山考察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二零一二年10月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庐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第1节地质基础··················第2节地貌形态··················第3节典型地貌形态与地质的关系·第4节水文特点与地貌形态············第三章气候与自然分异···············第1节气象与气候特点··············第2节植被、土壤与山地气候···········第四章结论与讨论·················第1节有关争议问题的讨论············第2节结论···················第五章结束语···················3556131828283348485051········第一章概况一、庐山概述(一)基本情况庐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无论是从地质地貌,还是植物,土壤,乃至水文等角度,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处于东经115°52′—116°13′,北纬29°22′—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2。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宽约10㎞,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m的断块山。断块山有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北段以大月山背斜山为轴,两侧对称地分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次一级的次成谷和次成(单面)山,并受背斜构造的倾伏与向斜构造翘起的控制,次成山与次成谷在平面上构成“之”字型的延展。庐山的东南坡与西北坡均为峭壁陡坡,并与断块山边界断裂的特性有关而呈阶梯式递降。庐山山前丘陵多有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其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然状况下的植被类型与土壤发育相匹配。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发育有: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各类土壤的剖面分层结构及理化特征均可一一观察测试。此外,庐山山上局部谷地与鄱阳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如山顶上黄龙寺周围,竟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和黄壤;在星子沙岭等地的鄱阳湖滨,竟也发育了风沙地貌和沙生植被等。庐山的节令,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所以,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降水、地表水,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得到满足。但鄱阳湖周围则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均已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上行行宽谷通过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形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山前宽谷中发育较宽的砺滩。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湾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二)实习内容(1)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地质概况,认识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石特性、出入地点,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空间展布状况以及掌握野外工作的方法。学会野外使用罗盘以及gps等相关仪器来获取岩层的产状信息。(2)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地质概况,进而初步认识庐山基本的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地貌形成的原因。特别是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形成。能够判断野外遇到的地貌类型以及相关成因。(3)植物了解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群落特征,观察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分析水分、热量、光照等要素的垂直、水平变化情况,探究植被类型和分布原因。(4)土壤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然后再庐山典型地段选址挖掘土壤剖面,并对土壤剖面加以描述,另外,结合当地气候、植被条件来分析。(5)水文了解庐山的水文分布状况,学会分析相关地区的水文状况以及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简单介绍庐山典型的几处水环境,再对该地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三)实习路线2012年9月13日上午:西谷→如琴湖→观妙亭→仙人洞→御碑亭下午:因为下雨外出考察取消,植物地理老师讲解2012年9月14日上午:西谷→日照松林→东谷→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下午:庐山植物园→含鄱口2012年9月15日上午:西谷→锦绣谷→御碑亭→龙首崖→悬索桥下午:庐山水电站→拦河坝→五龙潭→黄龙潭→黄龙寺→庐林大桥→大校场谷地沟口2012年9月18日上午:下山下午:秀峰景区2012年9月19日上午:鄱阳湖边的沙山下午:观音桥景区第二章庐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第一节地质基础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山体发育早于10亿年,经过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震旦纪的地质变迁,吕梁造山运动、白垩纪的燕山造山运动和2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山体区域成为断块山崛起。再到300—10000年前,山体在第四纪冰川期强烈上升,大量断裂构造演变成山峰。在周围地势下时,山体则相对上升,低洼盆地区域逐步发育成鄱阳湖。在隆—滑构造形成的前期,受印支运动影响,使庐山地区三叠纪以前的地层发生挤压褶皱,形成了庐山山体的三背两向褶皱构造以及山体外围的一些褶皱构造。庐山地处扬子地块(江南古陆)与大别山地块交接带的边缘地带,也是北东向郯城——庐江和北西向襄樊——广济断裂交汇带的南缘。受其影响,庐山地区各地质时期都具有较大的构造活动性,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出露零星,构造行迹明显庐山区内除三叠系、侏罗系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古元古界变质岩群主要分布在山南,是最古老的地层;山北段由南华系地层组成,其他时代的地层大都出露与山体的外围地区,多被第四系所覆盖。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南部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酸性变纹岩,燕山运动中有大量侵入岩产生,产生混合岩。)。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各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下层——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岭、九奇峰、上霄峰与玉屏峰等,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庐山外围零星出露寒武系以后的各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在山上、山下均有分布,成因类型复杂。庐山地质构造第二节地貌形态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地貌景观多样,是地貌实习的良好基地。本区地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是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流水、重力、冰雪、风力等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构造地貌庐山山体的构造地貌,总体上为次生构造地貌。按照构造地貌类型和空间规模,可以分为:断块山、褶曲构造地貌、断层谷地貌、节理构造地貌四种。(1)断块山从整体上看,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庐山的东南侧为温泉大断裂,西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此二者构成了庐山的两条边界大断裂。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抬升。山体受两侧大断裂的控制。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陡坡。庐山山体抬升量以中部为最,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断块山由于两侧的边界断裂分别是由一系列的断层组成,在其控制下山体呈阶梯状发育的特点。庐山上断块山阶梯发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横向上从高到低呈台阶状分布;第二,纵向上为一层层近乎等高的山岭呈有序排列;第三,山体抬升明显呈现出级数分布;第四,河流阶地左右岸抬升快慢不一,地壳运动不均匀。4(2)褶曲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发育庐山的北部,庐山北部地貌在受复背斜构造的控制下,形成了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即从西北往东南分别是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等褶曲构造。具体类型为:a.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形成形成庐山北部地区的最高峰——大月山(1453m),背斜山发育典型,形态完整。大月山背斜由大月山背斜的核部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是莲沱组下部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由于受背斜构造的控制,山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因中部上升量大,故该背斜山分别向北东——南西端倾伏。b.单斜山:虎背岭背斜、五老峰背斜与大月山背斜的地质特征基本一致。虎背岭——大马岭一带的山体,主要是受虎背岭背斜控制形成,出露地层也是莲沱组下部石英砂岩和砾石英砂岩,但是后来受莲花洞边界断裂的影响和剪刀峡谷地的切割,背斜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山体的东北段大华山一带,虎背岭、喇嘛塔一带则被切割、侵蚀发育成单斜山地貌;与此类似,五老峰背斜受温泉断裂带抬升山体侵蚀后退以及白鹤涧谷地切割的影响,其东南翼被错开断落,断层崖被侵蚀后退,从而在五老峰——梭子岗一带发育形成庐山最典型的单斜山地貌。c.向斜谷:庐山北部共发育了两列典型的向斜谷,即东谷——王家坡谷地和青莲寺谷地。东谷——王家坡向斜谷受构造线控制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因受剪刀峡断层错动的影响,在日照峰一带隆起,致使王家坡向斜谷和东谷向斜谷分别向东北、西南倾斜。证据:乌龙潭就是在东谷向斜谷中发育起来的,青莲寺谷地也是在受三叠泉向斜控制而形成的向斜谷。d.次成山和次成谷:在背斜构造的翼部,相间出露石英砂岩组和长石石英砂岩组,在这个基础上发育了次成山和次成谷。在大月山背斜两翼岩性相对软弱的莲沱组的中部之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出露的地方,分别形成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而在有相对坚硬的莲沱组中部之上段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出露的女儿城和蚱蜢岭则形成次成山脊,在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则发育了与大校场、女儿城位置相对称得西谷的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这些次成山和次成谷均具有两侧坡倾斜不对称得特点。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3)断层谷地貌庐山沟谷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一是向斜形成的向斜谷,二是岩性软弱易侵蚀形成的沟谷,三是沿断裂、节理密集带侵蚀形成的沟谷。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4)节理构造地貌节理构造地貌的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背斜核部发育纵张节理和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局部发生岩块崩落而在陡坡上形成凸出的岩块以及凹陷的“洞”或“穴”,如仙人洞。而自背斜核部的某些部位,因纵张节理发育密集,尽管有坚硬岩层保护,也会被不断剥蚀侵蚀形成地形倒置现象,如芦林湖。如近水平岩层受多组节理切割,岩块周围被侵蚀崩塌中部剩余部分形成“塔状”地貌,如我们观察到的虎背岭的核部。在与褶皱构造现象垂直的横张节理密集带部位,因破碎易遭侵蚀常发育横截背斜山或次成山的小河谷,如汉口峡等。二、流水地貌庐山自第三纪形成夷平面及之后,新构造运动抬升以来,遭受了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山上、山间、山麓不同地带形成了不同的流水地貌类型和特征。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庐山地区的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宽谷和峡谷,其主要与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有关。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宽谷多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一致。峡谷沿断层发育,横切地层,又因其流路短,比降大,溯源下切侵蚀强烈,以致有些河流袭夺了庐山上宽谷中的河流,出现河流袭夺现象。此外,宽谷与峡谷之间形成裂点,因而庐山上瀑布发育普遍。庐山的流水地貌以以下四种现象为主:夷平面,宽谷峡谷,裂点,以及河流袭夺。(1)夷平面庐山山上和山麓地带都有古地面或夷平面存在,夷平面一般在海拔1200米以上,在夷平面形成之后,地壳上升,地面遭受侵蚀切割,但夷平面分布仍比较广泛。庐山山顶诸河溯源侵蚀尚未达到之处保留着两片老年期和壮年期地面,一是仰天坪一带,一是牯岭街一带。山麓夷平面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呈微微倾斜带状分布的丘陵。山麓夷平面与山上夷平面之间,在庐山西北侧和东南侧,分别被沿温泉断裂和莲花洞断裂抬升形成的断层崖相隔。因此,山上夷平面和山麓夷平面实际上原是同时形成的统一夷平面。(2)宽谷与峡谷庐山的河谷形态自山上到山下,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特点。就庐山本身的河谷而言,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型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出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个别为峡谷。上段与中段之间形成裂点。宽谷(u形谷)多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或构造线走向一直,谷地形态一般谷地宽浅谷坡平缓,代表河谷发育的老年阶段,属于庐山抬升前的老谷地;峡谷(v形谷)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发育多级裂点和瀑布,代表河谷的幼年和青年期;谷中谷表现形态是宽谷中嵌套发育v形谷,代表了河谷从幼年像青年发育的过程。在望江亭我们具体观察了剪刀峡的发育情况,剪刀峡从北向南依次为宽谷—v形谷—大v形谷—谷中谷,其中在宽谷和v形谷之间存在一个裂点,说明庐山在此发生抬升。(3)裂点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大校场谷地裂点。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4)河流袭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众多的河流袭夺的现象,主要有汉口峡、如琴湖、芦林湖等地。河流袭夺六大要素:被夺河,袭夺弯,袭夺河,反向河,断头河以及风口。且在风口处常常存在棕红色网纹泥。庐山地区一般是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袭夺流向东北或西南的河流,并使水系发生变化,变平行水系为格网状的水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庐山山体抬升之前,地面发育已处于成熟阶段,河谷循较弱岩层发育,故流向呈东北或西南向;当山体大量抬升,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由于流路短、比降大,再加上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下切、溯源侵蚀强烈而迅速,以致袭夺东北或西南流向的河流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ⅱⅱⅲⅲ锦绣谷河流袭夺地貌示意图三、岩石地貌庐山北部地区特殊的地貌不仅仅是褶曲地貌的作用,软硬相间的岩性地层组合则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最终形成岭谷相间、近乎平行展布的空间。以下为庐山地区著名的岩石地貌景观:⑴仙人洞仙人洞位于虎背岭背斜核部,岩层产状近水平,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千枚岩,比较软弱,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侵蚀和崩塌,形成最初的岩洞,后又加上人为的作用最终形成。⑵天桥可清楚看到河流循断裂或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流水强烈下切侵蚀,谷坡近于直立,形成嶂谷。由于这里的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节理发育,下面的岩层受到河流侵蚀、崩塌,上面的岩层则横空伸出,看起来似一天然石桥,称为“天桥”。⑶秀峰秀峰位于汉阳峰东南4km左右,由香炉峰等尖削成簇的群峰构成,峡谷深邃、瀑布高悬、山峰陡直而秀丽。秀峰的成因主要有三类:①岩性:以变质岩为主,背面为云母片岩,易被风化剥蚀,形成山脊线上的凹缺,而正面的主题则是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垂直节理,比较陡直②构造:北东—南西的温泉大断裂为阶梯状的断层涯带,不等量抬升,造成山峰参差不齐,略呈阶梯状分布③流水切割侵蚀:源于汉阳峰的河川沟谷汇集于此,强烈下切,造成阶梯状分段的瀑布与成串的壶穴。↑虎背岭锦绣谷裂点第如三琴级湖平台日照峰第气二象级台平台夷平面ne猴子岭四沙山地貌庐山山下鄱阳湖湖滨一带,有一些主要由松散沙粒组成的岗岭和丘群,人们通常称其为“沙山”。其平均厚度有60~70米,有些甚至超过140米。鄱阳湖湖滨沙山在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长江以南沿岸地带、星子县沿岸地带和南部赣江西侧沿岸低山丘陵地带等。经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湖滨沙山分布均有以下特点:一是均分布于现代的江滨湖边地带;二是沙山砂层覆盖在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基岩或堆积物组成的、遭受过侵蚀切割的古地面上;三是多数沙山分布的地貌部位为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夹于山水之间呈条带状展布,并有向山爬高的趋势,高处砂层呈披覆状分布;四是沙山从中单个沙山呈长脊状,相互之间近乎平行排列,长脊之间为剖面呈弧形的谷地,有的为封闭的长圆形洼地;五是沙山表层受现代风力作用较强,常宽谷与缓丘相间分布,在星子县沙岭,沙山的迎风面上发育沙坡、小型新月形沙丘和风蚀洼地等风成微地貌。图四沙山地貌第三节典型地貌形态与地质的关系a:构造地貌①单斜构造地貌实习地点一:双好亭附近路面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图五双好亭路面岩石层面该地靠近内部岩石深切的核部地区,破碎越来越明显,所受张力越来越强。所受抬升作用强烈,抬升边缘高差大。实习地点二:月照松林实习时间:2012年9月14日上午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脊背之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牯牛岭的岩石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其中,砂岩、石英砂岩占有较大比例,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表一“月照松林”处岩石样方所测数据实习地点三:女儿城次成山盘上公路西转弯处描述:女儿城砂岩抗侵蚀力弱,现今未被侵蚀的岩石较坚硬,成为次成山。表二女儿城次成山盘上公路西转弯处岩石样方所测数据②塔状地貌实习地点一:好运石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上午图七好运石描述:节理,剪切节理岩性:含砺石英砂岩成因:其处于背斜底部,由于崩裂,形成了塔状地貌实习地点二:仙人洞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上午构造:背斜核部张烈,岩性柔软岩性:主要由砂岩构成,此地岩层坡度已经接近水平,容易开挖注意:仙人洞为人工开挖的道观描述: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斜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m、深约12m。仙人洞属于节理构造地貌,其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背斜核部发育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结论:仙人洞内部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相间分布,懂得上部较坚硬而下部岩性较软,故受侵蚀较严重,而形成洞状。岩石产状较为水平,受流水侵蚀出现了层状。b:流水地貌①谷地地貌宽谷西谷:已经处于老年期,左右侵蚀为主,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1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发育在南沱组(zy1n2)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的次成谷地。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ⅱⅱⅲⅲ图九:西谷地形结构图峡谷锦绣谷:地貌正属于发育的幼年期,v字形河谷,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图十锦绣谷②河流袭夺锦绣谷袭夺西谷,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西南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东西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虎背岭锦绣谷裂点第如三琴级湖平台日照峰第气二象级台平台夷平面ne猴子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向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河流袭夺标志(以锦绣谷袭夺西谷为例):第一、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棕黄色砂砾层及棕洪色网纹洪土风化壳。第二、天桥袭夺湾及裂点,裂点上为宽谷(西谷),下为峡谷(锦绣谷)。此外还有阶地和反向河等标志。第四节、典型水文特点与地貌形态庐山是一个断块山,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显著、切割破碎,节理发育、河溪发达,以仰天坪为中心呈辐射状流入长江与鄱阳湖中。在翠谷深涧岩坎裂点上造成了数多瀑布和深潭。河溪瀑潭与涌出的地面泉水、天然池塘、人工湖库(大月山水库、芦林湖水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庐山水文网,庐山的河网密度约为0.7km/km2,它们与气候、地貌、植物、土壤等其它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改造着庐山的自然环境与面貌。水分与热量在庐山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33.6mm,年蒸发量为1008.6mm,水分有余,庐山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庐山是一座中山,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以致天然降水对地表水的补给,使地表水存在着不同的形式。以下是庐山水系及其演变情况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1)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a.花径风口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b.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2)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3、瀑布庐山地质、地貌条件为瀑布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四周多为垂直的断层崖。随着山体的剧烈上升、河流的迅速下切,造成“窄峡、深谷悬瀑”为特征的幼年峡谷,这些幼年峡谷的上源,是高度在9001000以上的壮年宽广谷地,山顶上的溪涧泉流,沿上游宽谷奔流而下,在抵达上游宽谷与下游峡谷相交的裂点处,迅速跌落下来,成为飞泻的瀑布、急流,而庐山溪涧裂点的高度,大部分在900左右的半山上。于是在裂点分布的地方,好像挂上了一条条白练(瀑布)和串串明珠(急流)。在流水、冰雪等外力因素侵蚀、塑造下,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大致以位于庐山中部,海拔1374米的仰天坪为水系分界线,将庐山的水系分成两部分。仰天坪以北的水,北流下山;仰天坪以南的水,南流下山。对此,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此坪则为庐山最高也,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今星子县)”。据不完全统计,北流九江入长江的溪涧湍流有:锦绣谷水流、剪刀峡河流、石门涧水流、王家坡谷水流,东谷水流、西谷水流、黄龙潭水流、芦林水流、青莲寺水流、大坳里水流、白鹿洞水流等。南流注入鄱阳湖的有九十九溪水流、三峡涧(栖贤谷)水流、香炉峰瀑布、庐山垅水流、桃花谷水流等。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通过水系的不同运动形式,导致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决定着庐山水化学特征。图十一秀峰瀑布(袭夺口处河流流向呈90度改变而形成)庐山的水系呈辐射状分布,山南的水主要流向鄱阳湖,山北的水主要流入长江。庐山的水文地貌分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地段:第一个为海拔200米以下,为峡谷急流,基岩裸露的深切峡谷带。第二个为海拔200到900米,岩层较为破碎,上下交汇,裂点很多且往往形成瀑布。第三个为海拔900米及其以上地段,以宽谷带为主,地质抬升前很多地区已经受到了强烈侵蚀作用,抬升之后形成了谷中谷的景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庐山特殊的裂隙构造结构,庐山是一座“存不了水”的山,每逢大雨山上的水都通过溪流等排到山下。因此尽管庐山本身降水丰富。庐山居民的用水问题仍然需要修建水库加以解决。实习地点一:如琴湖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如琴湖性质:人工湖植被:柳杉简介:如琴湖上游的水来自于上游西谷,如琴湖湖底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孔隙多透水性好,因此容易渗漏庐山不储水的原因:裂隙发育实习地点二:电站大坝实习时间:2012年9月15日图十三庐山水电站大坝外观建造时间:建国初期建造目的:因为领导人在庐山上召开会议供电的需要而建造下载:97庐山实习考察报告.doc 水坝构成四要素:引水口,拦沙坝溢洪道,大坝大坝选址的有利条件:①汇水面积大,水量来源丰富②所选峡谷狭窄,工程量小③岩层均向上游,处于向斜核心部位,不易漏水④4.5㎞距离有500多m的高程差。表三庐山三种级别电站发电量和高程表实习地点三:芦林湖实习时间:2012年9月15日地质情况:芦林湖大坝是一个河流袭夺点。根据冰川学说,芦林湖处于一个洼地,因受河流袭夺改变了芦林湖水系的流向。建造目的:解决庐山居民用水问题选址的优缺点优点:①芦林大坝位于两座山之间,腹大校场谷地,利于储水。②植被茂盛,水中泥沙较少,水质好③地形低,容易储水缺陷:该地区为一个向斜,此地岩层向下,再加上岩性不够坚硬,导致渗水现象严重,且地质构造不稳定,有安全隐患。实习地点四:乌龙潭黄龙潭实习时间:2012年9月15日乌龙潭黄龙潭乌龙潭是一个典型的裂点构造,由于岩石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完整,流水溯源侵蚀而产生岩槛后退、崩塌,进而形成裂点,瀑水落下而成。水来自东谷,主要是生活污水黄龙潭位于黄龙寺下游谷地中,由沟谷流水遇北西向断层裂点跌落而成,岩槛处岩石坚硬,岩槛以下岩性较软,由于差别侵蚀进而塑造出深潭奇观。水质清澈。黄龙潭和乌龙潭都可以属于小型的瀑布。庐山地质、地貌条件为瀑布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四周多为垂直的断层崖。随着山体的剧烈上升、河流的迅速下切,造成“窄峡、深谷悬瀑”为特征的幼年峡谷,这些幼年峡谷的上源,是高度在9001000以上的壮年宽广谷地,山顶上的溪涧泉流,沿上游宽谷奔流而下,在抵达上游宽谷与下游峡谷相交的裂点处,迅速跌落下来,成为飞泻的瀑布、急流。实习地点五:大天池实习时间:2012年9月15日大天池泉水近观传说:文殊菩萨两手插入形成两个水池,即为大天池水池中的水永不干涸原因阐述:①处于背斜顶部,地层水平,有利于水的保存。②岩石分化形成粘土物质,有助于保水。③附近树木多,水土保持好,具备土壤涵养能力;。④人工因素:四周砌成石壁。实习地点六鄱阳湖实习时间2012年9月15日鄱阳湖成因:构造抬升作用,与庐山类似。水量来源: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五水经湖口注入长江。平均面积:3130平方千米,但季节变化显著,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南北长度:110千米东西长度:50千米平均水位:12.6米平均水深:8.4米汛期:4,5,6月,长江汛期为7,8,9月,所以鄱阳湖对长江有削峰补湿的作用鄱阳湖周围沙山的特点:①沙山呈长条状,相对平行分布于湖边;②覆盖在古地形面上;③一面临水,一面临山;④沙山表层现代风力强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