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面推进电气化村建设,科学解决发展瓶颈

全面推进电气化村建设,科学解决发展瓶颈

时间:2009-11-9 22:23:4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这是一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2008年,商州电力人来不及抖落支援江西抗冰抢险的尘埃,就紧张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电气化村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突飞增长,而另一方面,农村电网的线路设备严重老化,供电“卡脖子”问题突出,蜘蛛网式的线路与通信、广电等线路盘织交错在一起,既与新农村的漂亮形象反差强烈,更对用电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面对这种矛盾,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一班领导苦苦思索着如何用科学发展的巨大理论来化解这一矛盾,解决这一难题。省公司关于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的批复下发后,商州大地沸腾了。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通过验收,该局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全员发动,精心施工,从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到将电气化村建设纳入商州区总体规划,从统一施工标准,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从广泛宣传发动,到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所有环节无不打上“科学发展”的烙印。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电气化村建设在2008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明确提出了“年内建成12个电气化村,争取建成1个电气化乡”的总体目标,并号召广大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发扬抗冰抢险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是一个点多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合作与密切配合。为此,该局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2008年6月11日,在商州区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由市区分局主要科室、政府7个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动员会。会上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惠强为组长的商州区电气化村建设领导小组,将电气化建设任务纳入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各乡镇(村)签订了“商州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责任书”,明确各自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切实保障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农村电气化,首要的是做好科学规划。为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筹,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主动与政府的规划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商州区“十一五”及“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政府规划变动适时修改电网建设规划,努力将电网建设规划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中。当山峁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殆尽的时候,商州电力人已经深入实地进行科学调查摸底,为电网科学规划收集基础数据。遵循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标准,他们先期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年人均售电量、低压配网设备现状、客户用电需求等方面深入细致调查摸底,在综合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最终将建设锁定在较为符合标准的12个行政村上,并按照新农村电力配套建设应满足农村负荷增长的要求编制出了电气化村建设实施规划。为了把电气化村建设成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开工之前,负责农网多年、经验丰富的农网办主任张万志,在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办法和标准》的基础上,深刻总结第1个电气化村王塬村的建设经验,自己撰写了一套施工方案,并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统一施工工艺和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在工程管理方面,该局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过程中的材料预(决)算管理、施工费用、资料整理、自查验收等管理要求,以标准化制度规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技术应用方面,该局注重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率先在全市采用新技术进行施工。线路采用绝缘导线,在没有线路通道的地方采用集束导线。导线的连接采用法国西卡姆绝缘穿刺线夹连接,既方便施工又安全美观。拉线采用美国帕尔普预绞式电力金具。变压器采用s11—m全密封式,并被安放在配电室屋顶。丝具、低压刀闸、变压器桩头采用三色绝缘护套保护,既能分清相序,又安全美观。在安全管理方面,该局不断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对一些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及时严厉地予以制止。对一些大型的和较为复杂的施工工作,均组织施工队事先到现场进行仔细勘测,认真编写安措方案,做好施工前交底,施工时安全纠察队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施工,同把安全关。对外聘的施工队员,该局按照安规考试百分上岗的要求,认真组织安规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施工中开展“一带一”活动,将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在工程进度方面,该局一方面通过多方组织人力,确保人员到位;另一方面倒排工程进度计划,严格考核,确保了工程按预期进度推进,同时正确处理了进度与安全的关系。科学发展,促进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仅是改造电网、惠泽三农的有力举措,更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巨大平台。按照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该局坚持“建管并重”的建设模式,不仅严格施工,还重点强化了电气化村的台区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在完成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维护管理的同时,该局还在各供电所实行台区管理,在把一台农村配变担负的供电区域作为一个管理模块后,全所的供电量、线损率、售电均价、电费回收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率、安全运行记录等主要指标均分解到台区,台区内的低压供电设备维护及客户管理由台区电工专人负责。同时,采取员工收入与指标完成情况挂钩的考核机制,对于完成较好的台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的严格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机制,促使台区电工努力种好台区这块“责任田”。进一步加强供电服务示范窗口建设,以样板管理、样板服务为平台,提高农村基层供电营业所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用电需求侧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的服务理念,开展了“二保”服务进农村活动和“供电服务年”活动,不断简化业扩报装流程,积极兑现“四快”承诺,受到客户的好评,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科学发展,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完成2008年电气化村工程12个,并建成陈塬电气化乡。工程投资713.5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55公里,新布点520千伏安/6台,迁移配变1410千伏安/15台,改造0.4千伏线路51.69公里,一户一表3833户。通过增加10千伏配变布点,增大接户线、进户线、分支线的线径,彻底消除了“卡脖子”线路,满足了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电力需求,确保了农业、农村、农民用上安全电、放心电,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今,金陵寺镇的街旁村边,一排排整齐的电杆,一处处漂亮的表箱,一条条笔直的绝缘线、集束线,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入户调查显示,家电下乡以来,仅该镇杨口村就新增大彩电156台、电脑74台、电暖器385台、空调13台、电磁炉315台、微波炉12台。该村三组村民杨英儒再也不用为停电发愁了。实现电气化村后,他家招住的四十多名学生,人均一台电磁炉,既方便了学生,又增加了家庭收入。电气化村的实现,改变了农民家庭的生活环境,如今烤火不见煤,烧火不见灰,环境污染明显减少,家庭面貌焕然一新。该村还招引外地客商,兴办了白灰加工厂、面粉加工厂、蜂窝煤厂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电气化工程的实施使商州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电源点布局和供电半径更加合理。统计数据表明,改造后的农村供电居民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台区线损率小于10。10千伏配电设备完好率100,一类设备100。380/220伏低压配电装置设备完好率95以上,其中一类设备90以上。同时电气化村建设促使了用户使用电能这一洁净卫生的绿色能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