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效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思考

有效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思考

时间:2007-11-2 10:15:5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村党员是骨干。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组织领导的地位,起着指挥、带动、示范、影响的作用。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当前,影响农村党员作用有效发挥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使一些农村党员感到没有用武之地。农村改革之后,农村党支部工作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生活核心作用减弱,在联产承包中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做得好的地方,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民个体经营有依托,富裕速度快、程度高,党支部有威信,党员有用武之地。而在那些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党支部和党员也想发挥作用,但集体经济没有实力,办公益事业没有财力,搞社会化服务没有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这种矛盾更加凸现出来。其二,农村党员处在一线“夹缝”中,党的要求与他们的地位、利益相矛盾,使他们感到为难。农村党员实际上是一种“义务”党员,一不吃“皇粮”,二不拿“俸禄”。作为党员,他要按党章办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农民,他要种责任田,外出务工,以养家糊口。作为党员,他要代表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展工作,给广大农民群众以影响;而作为农民,又不能代表农民办某些农民要求办的事,也不能随意迎合农民的情绪。对农村党员的这种处境,我们思考得不够,对农村党员的一些实际困难,没能给予解决,久而久之,使一些农村党员感到吃亏。多年来,我们说是要求农村党员发挥作用,事事带头,却不注重补偿他们的利益。其三,施而无效,自身的局限性,使一些农村党员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客观地讲,农村党员不愿意发挥作用的是少数,不能和不会发挥作用的是多数。从主观上讲,是素质问题。造成一些农民党员不能和不会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先天不足,受教育程度差。二是后天缺教,党组织长期忽视对广大农村党员灌输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知识,使他们在自身致富和带领农民致富中缺乏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其四,党内生活制度不健全,社会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形象受到影响,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受到多方面制约。党的力量在于组织,农村党员作用发挥具有整体性。多年来,我们重视抓干部,而忽视抓组织。农村党员的个体作用难以转化为群体作用,由于党内组织制度不健全,党员的基本权力得不到基本保障,使党员产生离心力;由于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直接挫伤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由于党内缺乏强有力的教育,农村党员还处在小生产意识的羁押之中,此外封建意识、家族意识、宗派意识强烈影响着他们,从而使农村支部中压制人才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二现阶段,有效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对农村党员的要求要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党章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职业特征。农村党员是分散生活于农村的农业劳动者,有的还处于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农村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党员的条件的具体化,给他们提出实实在在的、切合实际的要求。其二,针对农村党员的处境,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重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农村党员同国家干部、职工党员发挥作用的条件、方式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要区别情况,采取对策。首先,农村党组织设置要与劳动力布局和党员分布相适应,活动时间和内容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并认真坚持,以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其次,建立使他们经济不受大的损失的合理补偿机制,如误工补贴、医疗救助、养老保障等制度。再次,建立提高素质的培训机制,要加快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同时在开展培训时,要优先安排他们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并优先安排农业项目示范推广。其三,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力。要充分保障农村党员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调动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其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党要对农民实行领导,必须为农民谋利益,农村党员要有效的发挥作用,必须给农民办实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需要调动农村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参与,又要有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作支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具体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引导,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改革体制,确保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三是要加强扶持,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其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创新能力和致富本领的农村基层班子,更需要有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的领路人。要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切实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要选配一支“致富书记、明白书记”为重点的支部书记队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