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温新课程标准——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读后感范例

重温新课程标准——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读后感范例

时间:2008-1-7 9:36:2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温过而知新——重温新课程标准最近,我又一次学习了语文新课标,通过学习,我有了进一步的熟悉,非凡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感受颇深: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我们的阅读课堂的一个误区就是曲解了阅读的本质和内涵,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只注重朗读而忽略默读,都在不知不觉之中犯下了重“读”轻“阅”甚至只“读”不“阅”的毛病!所谓“阅”,简言之就是用眼看,专心想,也是静思默想、细品慢析之意。其实,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读书更多的是默读而非朗读。现在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把握了不少,会让你听得很满足,但日后一旦离开校园,真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用“阅”这一“快捷方式”从书中汲取营养,怎么培养学生“阅”的能力?最好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静静思考、细细品味的“场”。可惜现在即使在带有示范性质的名师观摩活动中,也少见学生默读这一环节,大概是教者担心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有负“观众”的缘故吧。、一些专家、名师常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这话无疑是有道理的。由于语文学科的个性,“读”这一看似最简单也最朴素的教学手段,有时比其它任何一种“新式武器”的效能都要高,这当然也同时验证了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现在不管是在公开课还是在家常课中,执教者都能实实在在把“书声琅琅”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追求,也使“读”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念一新天地宽,最受益的当然是我们的学生。那么,能够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读书的学生,真的就可称得上是会“读书”的孩子吗?他们的“营养”就真的已经非常“均衡”了吗?实际上,这样的学生并不理解意义、对文中的意义感悟不深,尚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是能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在上述三个层次中,第二层次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不能够理解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就很难向审美层次发展。而要理解词句含着的意思,就必须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理解习惯,既要答应学生见仁见智,而要尽力培养学生接近文本原意和作者思路的阅读能力。培养刻苦的阅读精神。毛泽东先生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先生是驾驭语言的大师,深谙学习语言的甘苦。学生为什么喜欢课外的阅读而不喜欢课堂上的阅读,除了教学不甚得法之外,课外阅读的轻松(消闲式的阅读)而课内阅读的辛劳(要动脑筋思考,累)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用功学语文的精神和把思考带进阅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爱好转化为间接爱好,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而不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理或消闲而阅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