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县卫生系统“十五”期间建设成就汇报

县卫生系统“十五”期间建设成就汇报

时间:2009-11-9 17:09:1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县卫生系统“十五”期间建设成就汇报“十五”时期,在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卫生部门指导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控制、卫生改革等重点工作,着力抓了水毁卫生院重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前的基本情况1、水毁情况。“03.8”洪水使我县毕家、柳枝、下庙、华州、莲花寺、辛庄、赤水7个乡镇部分或全部被淹,导致下庙、毕家、柳枝3个卫生院和46个村卫生所房屋倒塌,药品、医疗器械、办公设备及其它财产全部被淹。连阴雨致使瓜坡、东赵、高塘、东阳、大明、金惠等乡镇卫生院土木结构房屋全部损毁。据统计,洪水和连阴雨共导致13个卫生院、89个村卫生所房屋倒塌,受灾面积21900m2,直接经济损失3098万元。灾后,许多医疗卫生机构无医疗工作场所,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2、公共卫生。我县没有独立的传染病医院,县人民医院也没有相对独立、规范的传染病区,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能力较差。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仅有400平方米业务用房,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3、作为我县医疗服务中心的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二、项目建设成果1、水毁卫生院建设。04年11月底,毕家、柳枝、下庙、辛庄、大明、高塘、金惠七个卫生院重建工程完成建设总面积4637.19m2,完成投资327万元,重建工程均已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使项目所在地的12万人民群众医疗防病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卫生院救灾防病、医疗救治能力显著提高。2、公共卫生建设。县疾控中心大楼在县子仪路东段征地5.6亩,建设面积1649m2,总投资150万元。该工程于2008年8月25日开工,于2008年9月竣工。县医院传染病区改造。投资80万元的800平方米传染病区改造工程,于05年2月动工,已于9月中旬竣工。这两项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我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增强。3、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工程。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为五层砖混、局部框架结构,设计面积6100平方米(包括地下室800平方米),总投资65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350万元,配套设施投资约300万元。该工程于2008年2月底基本竣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方便和满足我县城乡居民就医需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4、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和华县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共投资1800多万元,购置美国ge1600ct、螺旋ct、500ma光拍片机、日本潘太克斯电子胃镜、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地利420彩色b超、高压氧舱、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通过购置使用这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各医疗单位的诊疗手段日益丰富,诊疗水平大为提高,并积极开展了普外、骨外、颅脑外科、眼科、妇产科等各科常规手术及高难度手术,为我县群众提供了质优、高效、便捷、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

>

相关推荐